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59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51.
铅锌元素主要可能来自下伏地层、赋矿地层本身,硫可能来自地层硫酸盐,加里东、燕山运动可提供成矿动力,各种构造裂隙和高孔隙度的碳酸盐岩可成为导矿、配矿构造或容矿空间,化探显示有明显的铅锌异常带,本区的几个矿点与黔东—湘西成矿带内铅锌矿的各种特征很相似。因此推断渝东南铅锌成矿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52.
历史上雅克比铅锌矿勘查区开展的地质勘查工作有限,可利用的资料较少,矿权区内的找矿工作未见大的突破。为 了对勘查区找矿潜力达到初步认识的目的,在区内开展了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依据测量结果,从数理统计学的 角度,应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矿区内成矿元素的组合;对土壤分析元素应用异常下限进行异常 圈定,发现元素异常的分布受地层组中发育的节理、裂隙等构造控制。德雷里安(Delamerian)造山期及以后的构造活动 可能为金属元素的活化、转移、富集、沉淀提供了储矿空间条件及热源条件,矿质可能来源于大陆风化产物及围岩。在结 合前期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在土壤地球化学测区内,提出三个找矿远景区,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3.
在矿产预测过程中,通过提取成矿环境,地质地球化学标准和遥感等成矿变异特征信息,采用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搜索能够反映资源体自然特征信息,从而达到预测的目的,因此,搜索法(SCEM:Shriking,Collecting and Exploring Method)可以理解为逐级收集、理解和驾权信息的方法,信息的搜索是无模型矿产预测的基础。  相似文献   
54.
通过对近年的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总结,认为松潘-甘孜造山带西部碰撞结合带在古生代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早古生代先后形成金沙江裂陷槽和理塘裂陷槽;晚古生代中晚期形成金沙江洋和理塘裂谷;晚古代生代末期至中三叠世早期,金沙江洋关闭,理塘洋形成,二者是相互关联的.  相似文献   
55.
经过对近年的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总结,认为松潘-甘孜造山带西部碰撞结合带在古生代以后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即晚三叠世的岛弧盆收缩期,侏罗纪至白垩纪的碰撞造山期,新生代的陆内走滑、推覆改造和高原隆升期.晚三叠世俯冲碰撞作用强烈,形成了一系列火山弧和火山岩浆弧;侏罗纪至白垩纪发生的俯冲碰撞造山,形成了以弧-陆碰撞造山为主,并有弧一弧碰撞造山、弧后挤压造山等多种形式的、复杂的复合造山带;在古近纪、新近纪经历强烈的走滑、推覆改造活动;在第四纪由于高原隆升形成了现今的新生代山脉.  相似文献   
56.
里伍铜矿床是产于江浪穹窿的中型富铜矿床,其磁黄铁矿的成分和结构对矿床成因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基于对矿床地质特征的认识,采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主矿体内不同构造类型矿石中的磁黄铁矿的化学成分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矿体内部只产出六方磁黄铁矿,Fe原子含量百分比为48.63%~47.99%,其成矿温度高于304℃;矿体边部同时存在六方和单斜磁黄铁矿,Fe原子百分比为45.97%~47.54%,成矿温度迅速降低至254℃以下。结合磁黄铁矿标型特征和矿床地质特征,推断里伍铜矿床是在原始矿胚发生变形变质活化的基础上,经历了燕山期中高温热液叠加改造而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57.
新疆北山地区金矿的X射线荧光找矿标志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文章探讨了在新疆北山地区特殊地质环境下,采用现场X射线荧光测量找金的方法技术问题。提出适合于该区快速找金的X射线荧光找矿最佳指标元素为铁、铜、砷,铁和铜的X射线荧光异常出现在垂直于金矿(化)体走向的两侧,砷的X射线荧光在金矿(化)体上呈现异常。  相似文献   
58.
岩石-土壤-植被信息系统建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岩石-土壤-植被信息系统是地球表面分布范围最广的系统之一,通过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运用系统工程、信息科学的理论具有空间内涵的岩石、土壤、植被信息对进行了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采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等手段,利用面向对象的信息提取,采集气候信息、地形地貌信息、水资源信息、地质背景信息、土壤信息、植被信息、地面热场信息和水土流失信息等,建立空间信息数据库,研究岩石、土壤、植被信息之间的信息流关系,以供规划、管理、决策和研究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  相似文献   
59.
四川义敦地区上三叠统曲嘎寺组岩相古地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四川义敦地区上三叠统曲嘎寺组9幅1:5万区调图幅和44条剖面和沉积等厚线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该区曲嘎寺组主体部分发育了浅海陆棚-泻湖相、开阔碳酸盐台地相、扇三角洲与碳酸盐台地交互相、浅海陆棚相、局限台地相等5种相组合,并可划分为义敦弧后前陆盆地、义敦火山弧及弧内火山洼地、沙鲁里边缘海等3个次级火山-沉积盆地,在义敦初始火山弧内发育有果德火山穹隆、根隆火山穹隆、扎翁拉火山洼地等更次一级的古地貌单元。  相似文献   
60.
重庆市巫山县桃花赤铁矿属于沉积铁矿床,矿床的形成主要受岩相古地理条件控制。本文介绍了铁矿赋存层位的沉积相。通过古气候、古水深、古构造、沉积环境及氧化还原条件等方面的研究,编制了巫山县桃花赤铁矿岩相古地理图,讨论了铁矿的生成条件,为后期的找矿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