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院有关部门的精心组织和科研人员的积极努力下,2007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决策气象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冬季黄河口及邻近海域悬浮体粒级组成和分布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利用LISST—100激光粒度仪于2006年11月在黄河口及附近海域进行现场粒度调查,揭示了冬季低流量下悬浮体粒度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了其制约因素和沉积动力学意义。研究表明,黄河口悬浮体平均粒径为3.00Φ—6.41Φ,平均值为4.66Φ;粒度分布为非正态分布,在表层、中层悬浮体的粒度分布呈双峰和三峰两种模式,在底层则为单峰模式和双峰模式;在表层、中层悬浮体的搬运方式以递变悬浮为主,在中层有少量为跳跃搬运,而底层的悬浮体主要以跳跃搬运为主。黄河口悬浮体粒度组成受底质类型、冲淤状态、黄河径流、海洋动力以及絮凝和生物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利用输沙量预测现代黄河三角洲的面积增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1976-1989年黄河亚三角洲的面积数据及其相应年份的利津站黄河来沙量,利用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系模型对黄河三角洲的面积增长进行动态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这一线性系统模型能较好地反映黄河三角洲的面积增长规律,且优于灰色系统的GM(1,1)模型。  相似文献   
14.
分析灰色系统GM(1,1)模型建模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现代非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改进GM(1,1)模型的建模方法.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优于传统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利用海岸带遥感图像提取岸线的小波变换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波变换作为一门新兴的数学分支已被广泛应用于图像处理领域。本文将小波变换应用于黄河三角洲遥感图像的边缘提取 ,检测出图像的边缘 ,从而得到了三角洲岸线信息。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边缘提取要优于经典边缘算子的提取。此方法对于把握河口三角洲的冲淤演变规律和海岸带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南冲绳海槽海域微震活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解析在南冲绳海槽海域投放的海底地震仪(OBS)记录到的天然地震资料,得到近垂直海槽走向的微震震中分布.根据震中分布与海底地形、地质构造的对比,提出:南冲绳海槽海域的微震活动频繁且多数集中于海槽轴部的地堑和琉球岛弧中部.  相似文献   
17.
By using ERA-Interim data, the temperature anomaly of the freezing rain and snowstorm event that occurred from 11 to 22 January 2008 in southern China was analyzed. During this period, diabatic heating and temperature advection caused the temperature to increase anomalously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The anomalously high temperature moving from the Tibetan Plateau to southern China played several roles. First, the upper-level subtropical jet over China was split into two parts in the north–south direction, which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freezing rain in southern China; second, a ridge formed because of the warmer air moving to China, which hindered the transport of cold air from its upstream blocking high, forced the cold air to gather behind the ridge, and facilitated the severe cold air outbreak in the later period of the event; third, an inversion layer formed because of the lower-level cold air and upper-level warmer air over southern China, which was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vent over southern China; and finally, because of the temperature anomaly, opposite wind directions appeared at the lower levels (below 700 hPa), which helped transport of warm-moist and cold-dry air to the event area.  相似文献   
18.
长江、黄河悬移载荷粒度组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沉积物粒度参数对入海泥沙通量、物源和沉积动力模型研究的重要性,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2000~2001年期间长江、黄河下游不同季节悬移载荷的粒度组成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长江下游悬移载荷的粒度组成以粉砂、粘土为主,几乎不含砂,分选较差,泥沙来源比较复杂。黄河下游悬移载荷的粒度组成以粉砂为主,粘土次之,并含少量砂,分选较差,泥沙绝大部分来自黄土高原。长江下游不同季节悬移载荷粒度组成差别较小,而黄河下游悬移载荷组成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黄河与长江悬浮沉积物的粒度组成有显著的差异.沉积物物源、河道形态和纵比降以及水量变化可能是造成这一区别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采用神经网络的BP(反向传播)网络模型对鲁东地区和金矿有关的花岗岩类进行模式识别,为鲁东金矿找矿方向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窄缝法在河口区悬沙输运数值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窄缝法作为动边界问题的一种处理方法,已被用于潮流及污染物扩散的数值模拟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将窄缝法应用于悬沙输运数值计算中,推导出了考虑窄缝时的泥沙输运方程,建立了一种具有动边界功能的泥沙输运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表明该模型在模拟河口区悬沙输运方面是正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