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2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甘肃省城乡互动发展空间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巍  吴文婕  孙浩  崔超 《测绘科学》2012,37(3):75-78
本文基于甘肃省1999年和2008年的基础数据资料,借鉴之前学者关于构建我国城乡关联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思想,归纳影响研究区城乡互动发展的几类因素,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主导因子,并将因子得分信息导入ArcGIS9.2软件进行空间化,对比分析"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前后影响甘肃省城乡互动的驱动力变化,得出结论:近10年影响甘肃省城乡互动发展的主导因子为社会经济发展因子、基础设施建设因子和综合城市化发展水平因子。  相似文献   
32.
岩体工程中的开挖会不可避免地与岩体卸荷相关联。以花岗岩为试验材料,通过室内试验研究线性卸荷条件下花岗岩的破裂特征,其表现为径向快速扩容及塑性特征的增强。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基于PFC(particle flow code)颗粒流程序,采用平节理模型FJM(flat joint model)模拟花岗岩卸荷条件下的力学特性。鉴于实际工程中岩体的开挖大部分为非线性卸荷,文中运用一种新的“应力/时步”卸荷方式,能够方便地完成非线性卸荷的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加轴压卸围压的条件下花岗岩试样损伤严重,承载能力急剧下降,无残余强度,随着初始围压的增加,破坏形式由劈裂过渡为剪切破坏,卸荷速度越快,裂纹扩展越慢。研究结果可为岩石卸荷条件下的力学行为分析以及实际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3.
34.
内蒙古别鲁乌图铜矿区电气石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聂凤军  孙浩 《地质论评》1990,36(5):467-472
笔者通过二年多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研究,首次确认了别鲁乌图铜硫多金属矿区火山喷气成因条纹状电气石岩的存在。电气石岩产出地质环境、全岩化学成分和矿物学特征均与世界范围内火山成因硫化物矿床中电气石岩相类似,这一发现不仅有助干人们对矿床形成过程的了解,而且对于在华北地台北缘古生代大陆边缘进一步寻找火山岩型硫化物矿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以淮北矿区固废堆积区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开采年限矿区的矸石、煤泥和土壤样品,运用ICPAES测定了Cr、Ni、Cu、Zn、Pb和As 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研究了不同堆积区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分布规律,探讨了堆积时间和固废类型对土壤中微量元素富集的影响,并运用地积累指数法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结果表明,矸石堆积区周边土壤中Pb和As元素含量较高,而煤泥堆积区更易富集Ni、Cu和Zn元素;矸石堆积区周边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随距离和时间增长的变化规律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研究区土壤中只有Cu和Zn元素含量超出背景值;根据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可知,只有Zn元素属于无污染-轻度污染,研究区整体处于清洁水平。  相似文献   
36.
近期对科马提岩以及许多大火成岩省中的苦橄岩进行的水含量分析以及地幔潜能温度的研究表明,无论是太古宙还是显生宙的大火成岩省的形成都和含水的地幔柱有关。晚二叠纪的峨眉山大火成岩省(ELIP)位于扬子克拉通西缘,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其是由地幔柱形成的。前人根据大量的岩石地球化学工作将ELIP分为西区、中区和东区;证明了位于西区的大理、宾川的苦橄岩和玄武岩地幔源区的水含量高于2500×10-6。然而对于其他区域玄武岩源区的含水性还不清楚。文章以位于中区的二滩剖面底部高钛型玄武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单斜辉石斑晶反演的方法研究恢复了其原始岩浆的水含量。结果表明,单斜辉石斑晶水含量范围为76×10-6 ~424×10-6, 对应的平衡熔体水含量为3.01 wt%。在考虑分离结晶影响后,恢复的原始岩浆水含量达到2.71±0.95 wt%。该水含量略低于大理苦橄岩水含量,与宾川苦橄岩相当。而计算的地幔源区水含量最低估计为1357×10-6,该值低于大理、宾川苦橄岩的源区水含量,但仍显著高于正常洋中脊玄武岩和洋岛玄武岩源区。ELIP中不同区域的苦橄岩和玄武岩都存在高水含量,这表明在ELIP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水都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37.
热辐射方向性是影响地表温度反演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深入了解森林地表的热辐射方向性特征,探索林下地表的热辐射方向性规律,在夏秋两季分别用FLIR i7和T420热像仪对东北天然林下草本植被与部分裸露土壤的亮度温度进行了多角度观测和分析,采用线性近似方法对获取的方向亮温进行纠正。结果表明:(1)林下地表具有较为明显的热辐射方向性,并与地表结构有关;(2)夏季地表由植被和小部分裸露土壤组成,冠层密度大,不同天顶角观测的亮温差异较小,平均为1—1.5℃,10:30 am观测亮温最高值在东方向天顶角40°位置(太阳天顶角30.5°±0.5°,方位角149°±1°),而14:30 pm在西方向天顶角40°左右(太阳天顶角为43.5°±1.5°,方位角247.5°±1.5°);(3)秋季地表大部分为10 cm厚的枯落物,不同天顶角观测差异较夏季大1℃左右,最高亮温则均位于天顶角50°,10:30 am位于东方向(太阳天顶角为57.5°±0.5°,方位角169°±2°),14:30 pm位于西方向(太阳天顶角为73°±1°,方位角231°±1°)。(4)林龄对于林下地表的热辐射方向性有一定影响,但季节性影响更显著。因此,林下地表的热辐射方向性对遥感像元尺度亮度温度的方向性有贡献,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38.
安徽省云地闪密度与雷暴日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5年安徽省雷暴日数资料和2010—2015年ADTD系统闪电定位数据,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基本单位,采用线性和幂两种计算模型分析安徽省年平均云地闪密度N_g与雷暴日数T_d的关系,并与《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2010—2015年安徽省雷暴日数与1961—2015年雷暴日数的观测数据无显著性差异,幂模型比线性模型更适用于表征安徽省年平均云地闪密度和雷暴日数的关系。利用雷暴日数据结合规范两种计算公式得到的安徽省各县区年平均云地闪密度与实际观测的云地闪密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公式N_g=0.024T_d~(1.3)计算的云地闪密度的样本平均相对误差为31.65%,低于N_g=0.100T_d计算的云地闪密度的样本相对误差44.03%。拟合公式N_g=0.0281T_d~(1.369)计算的安徽省年平均云地闪密度与实际观测的云地闪密度接近,较规范中的两类公式N_g=0.024T_d~(1.3)和N_g=0.100T_d更适用于安徽地区。  相似文献   
39.
本文选取3种类型的陨石分别进行脉冲激光辐照实验,模拟距离太阳1个天文单位(1 AU)处,10亿年(1 Ga)期间微陨石轰击的太空风化作用对E型、S型、C群等近地小行星光谱特征的改造。结果显示,激光辐照后,顽辉石无球粒陨石光谱的可见光波段反射率降低且近红外斜率增加,与E型小行星光谱改造特征一致;普通球粒陨石的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均降低、吸收深度变浅且近红外斜率增加,与S型小行星光谱改造特征一致;CV3型碳质球粒陨石和CO3型碳质球粒陨石在激光辐照后可见光波段反射率降低,但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升高,吸收深度变浅且近红外斜率增加,与贫挥发分的C群小行星光谱改造特征一致; CM2碳质陨石在激光辐照后,可见光波段反射率增加,但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及近红外斜率降低,与富挥发分的C群小行星光谱改造特征一致。研究结果可为近地小行星探测任务备选目标的确定、光谱遥感数据以及表面物质演化过程的反演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0.
<正>核心看点:超高层建筑作为城市的象征,在建造过程中会遇到更大的挑战,数字化应用的可视化、参数化、协调性以及系统性解决问题的突出优势在超高层建筑建造中被充分运用。本文以中国西南第一高楼项目为例,介绍设计阶段通过数字化应用逐个击破规模大、参建单位众多、周期长、设计标准高、能耗基数高等难点,实现数字化技术在多方高效协同、设计流程再造、精细化设计、低能耗建筑应用等方面的创新探索与实践,为大型项目在BIM工作中协同设计、技术标准、效率提升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