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3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现阶段整星座低轨卫星观测数据的缺失制约了LEO卫星导航增强研究,针对该问题,本文设计了LEO导航增强星座地基观测仿真系统,构建生成了LEO星座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的仿真模型;介绍了仿真系统设计流程和架构、仿真地基LEO观测数据;使用RTKLIB进行了标准单点定位(SPP)和精密单点定位(PPP)解算,验证了仿真系统搭建的正确性,以及伪距和载波观测值仿真的正确性。结果表明,相较于只考虑几何距离的地基观测数据,该系统考虑各误差模型后观测数据置信度高,可用于支撑LEO导航增强星座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12.
长北气田山西组二段主要为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沉积的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其埋藏深度中等(2 700~2 950 m),但物性较差(孔隙度和渗透率平均分别为5.2%,0.7×10-3μm2),属于低孔低渗的致密储层。造成低孔低渗的主要原因是:该套砂岩形成于三角洲平原含煤酸性环境,砂岩中原始孔隙水介质呈酸性,碳酸钙处于不饱和状...  相似文献   
13.
采动影响下采区上覆岩层层间剪切滑移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东燕  孙海涛  张艳 《岩土力学》2010,31(2):609-614
采动影响下采区上覆岩层将发生剧烈的调整,产生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位移。由于煤系岩层具有明显的分层性,这使得通过均匀介质或者松散体理论获得的岩层位移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建立了承受非均匀荷载的等效复合岩梁模型,并对上覆岩层的层间剪切滑移进行描述,且通过数值模拟和工程实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是适合描述采区上覆岩层层间剪切滑移规律的。  相似文献   
14.
沾化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深湖-半深湖暗色泥岩中发育大量的砂岩透镜体。通过密集采样,利用铸体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荧光和阴极发光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埋深3 199~3 201 m的典型砂岩透镜体表面和内部的各类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变化,发现透镜体砂岩内部强烈溶蚀,自砂体表面向砂体内部,碳酸盐胶结和石英、长石次生加大逐渐减弱。砂体表面的晚期碳酸盐胶结物形成致密胶结带,降低了砂岩物性,但这并不影响砂岩透镜体成藏。通过成藏时间与成岩次序研究,认为透镜体表面的晚期胶结发生在成藏之后,内部溶蚀发生在成藏之前。透镜体内部发育的次生孔隙表明早期溶蚀强烈,这为排烃高峰期的油气成藏提供了足够的储集空间,并减小了油气充注的毛细管阻力;后期砂体表面的晚期碳酸盐胶结物降低储层表面物性,导致毛细管阻力变大,抑制了油气充注,但成为透镜体油气藏的有利保存条件。因此,并非所有的透镜体表面致密胶结带都对透镜体成藏起到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低阻油层已成为各油田现阶段增储上产的主力储层之一。通过对葡敖油田葡萄花低阻油层的研究发现,构造和沉积特征在宏观上综合控制着该区低阻油层的形成和分布。对构造而言,低阻油层主要发育在低幅度构造的鼻状构造两侧的西部斜坡带、平缓斜坡带;对沉积而言,低阻油层主要发育于弱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三角洲前缘的席状砂及滨浅湖的滩砂和坝砂中。在宏观地质因素控制下,低阻油层的微观特征表现为高地层水矿化度、高束缚水饱和度和强黏土矿物附加导电。基于岩心和测井数据,针对低阻油层的实际特征,利用储层品质因子代替传统经验公式中的孔隙度建立束缚水饱和度模型,根据阳离子交换能力和黏土矿物含量的特征,构造该区低阻敏感参数,建立低阻油层评价的高精度数学模型;并依据分析化验数据综合确定各特征参数在低阻油层的下限值,实现从定性识别向定量评价的过渡。利用低阻油层的定量评价模型精细解释研究区17口关键井,能准确识别26个低阻油层中的25个,获得了96.15%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热水沉积作用的研究历史、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热水沉积作用的研究已经历70余年,目前初步统一了热水沉积及其沉积岩的相关概念。按照形成矿物的温度和颜色特征及类型,将热水沉积作用分为白烟囱型和黑烟囱型,前者主要是在较低温度(100~320℃)下形成硅酸盐、硫酸盐等浅色矿物,后者主要在较高温度(320~400℃)下形成硫化物、氧化物等暗色矿物。大陆的热水沉积热液与海洋热液在温度与物理化学性质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大陆热水温度比海洋低,变化范围较海洋大;pH均值比海洋高,变化范围较海洋热水小;Na+K离子浓度与海洋接近,Ca离子与Cl离子浓度比海洋高,但它们的变化范围较海洋大。初步建立了一些关于热水沉积的沉积模式,如海底热液对流模式、盆地压实卤水对流模式、洋中脊岩浆热液—海水混合循环对流模式、热液溢流—喷流—溢流模式。由于热水沉积作用及热水沉积岩的分布具有特殊性和局限性,目前的研究程度较低,对热水沉积的化学过程和热力学过程、热流体成因、物质来源、热水沉积分异、热水沉积机理还不十分清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腾格尔组—都红木组发育1套热水沉积岩。通过岩心观察、显微镜下鉴定、扫描电镜、全岩X衍射和电子探针分析等手段,对研究区热水沉积岩的矿物组成、结构与构造特征、矿物组合关系进行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岩石分类与命名。研究表明: 研究区热水沉积岩在岩心上表现为深灰色、灰色和灰褐色;其矿物组分复杂多样,以白云石和沸石(钠沸石和方沸石)为主要造岩矿物,黄铁矿、菱镁矿、菱铁矿、水镁铁石及重晶石为次要矿物,混有黏土矿物、石英、钾长石和斜长石等泥质陆源碎屑;热水沉积岩结构构造特征复杂多样,根据结构特征可以划分为热水内碎屑结构、泥晶结构和团块结构3种,依据构造特征可以划分为纹层状和条带状构造、网脉状构造、同生变形构造、角砾状构造、蝌蚪状构造、星散状构造、块状构造和韵律性构造8种构造类型;以主要的热水沉积矿物白云石、沸石及陆源的泥质物(黏土矿物、石英及长石)为三端元,以90%、75%、50%、25%、10%为界限,将研究区热水沉积岩划分为泥质白云岩、含沸石白云质泥岩及沸石岩,前两者是研究区的主要岩石类型。本区热水沉积岩岩石学特征的研究可为其他地区的热水沉积岩及其沉积模式研究奠定基础,可以进一步丰富现今的沉积学理论。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学科考试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经过多年的研究,建立了统计学试题库,并开发出了统计学课题库管理系统,文中对统计学课题库的组成,统计学试题库管理系统的特点和功能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9.
通过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LiDAR)测量系统进行电力线巡检实验,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系统精密单点定位(PPP)的机载LiDAR电力线巡检方法,重点分析了基站差分、单系统PPP、多系统融合PPP三种处理策略生成POS数据的方法,并利用江苏省中北部采集的机载雷达数据及人工布设的控制点结果进行验证. 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得到的POS数据均方根误差(RMSE)均在0.016 m以内,与单系统PPP相比,多系统PPP在高程方向提高了12%,在东(E)方向提高了21%,在北(N)方向提高了17%,文中提出的方法生成三维(3D)点云数据精度较高,生成的点云数据精度满足精细电力线巡检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马路背构造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该地区须家河组发育致密砂岩储层,却形成了“高产、稳产”的规模气藏。论文充分利用各种岩矿分析化验资料,从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隙演化等方面深入探讨了马路背地区须二段(T3x2)致密砂岩储层的成因。结果表明:马路背地区须家河组以大巴山变质岩为母岩沉积了一套三角洲前缘中粒岩屑砂岩和石英砂岩;无论是石英砂岩还是岩屑砂岩,无论埋深大小,铸体薄片下孔隙均不发育,扫描电镜偶见微孔,物性很差;强烈的埋藏压实作用造成各种孔隙的缩小与消失;早燕山期(199~100 Ma)、中晚燕山期(100~65 Ma)、喜山期(65 Ma以来)等多期构造强挤压进一步造成孔隙减小和消失,构造压实减孔量大约4%;埋藏压实与构造强压实减孔的同时,产生了不同规模断层和裂缝(颗粒裂纹—粒间微裂缝—层间断层),沟通微孔,形成断层—裂缝—微孔隙组成的断缝储集体。这类储集体主要受构造应力大小控制,构造挤压最强的部位,裂缝最发育;其次受岩性和砂岩厚度控制,中—薄层石英砂岩中最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