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89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41.
Q3黄土的单轴拉伸试验表明,黄土的抗拉强度值很小,在拉张应力作用下会发生突发性的脆性破坏,断裂面粗糙,且基本垂直于拉应力方向。借助数值分析软件RFPA,对黄土的整个拉张破裂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捕捉到了黄土在拉张应力作用下内部裂纹的扩展与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黄土的拉张破裂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线性变形阶段和裂纹的形成、扩展与贯通阶段。黄土体内部裂纹的萌生、扩展及贯通会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即黄土在拉伸应力作用下的破坏是突发性的,属于脆性断裂。单轴拉伸试验结果与数值仿真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2.
孙萍 《世界地质》1999,18(4):18-20
60m水深附近的灰色鲕粒(0.05-0.125mm粒级*),110m水深附近的白色鲕粒(0.125-0.0625mm粒级)和90m水深附近内的浅太粒(0.125-0.0625mm粒级)均产片卡奇湾外的大陆架上。在横切面上,观察到灰色鲕粒有有5个不同心生长环,白色鲕粒有3个同心生长环。  相似文献   
43.
为评价国内现有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模式的环境影响并为其改进和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以山东农村地区两种典型的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模式——集中转运处置模式(模式1)和分类就地处理模式(模式2)为评价对象,从垃圾收集运输到最终处理处置进行生命周期评价。结果表明,模式2的环境影响总负荷较模式1降低36.55%,其中最终处理处置环节影响最大,运输过程影响小。对模式1的改进建议是,增加填埋场排放的CH_4的回收利用,减少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对模式2的改进建议是收集堆肥渗滤液及控制H_2S等恶臭气体的释放,减少富营养化影响和恶臭气体对周围居民人体健康影响。  相似文献   
44.
丛枝菌根真菌(AMF)和生物炭能够促进盐渍化土壤中的植物生长,但是对植物碳氮代谢的影响路径还不清晰,且缺乏对该路径的量化。本文通过水培实验,探究了不同盐胁迫(NaCl浓度0、10、20)下AMF和生物炭对黑麦草碳氮代谢关键酶和中间产物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AMF、生物炭分别显著提高了10‰盐胁迫下植物的株高(31.8%、19.6%)和鲜重(59.9%、21.6%),且两者联合具有协同作用;对20‰盐胁迫下的促生效果不明显。10‰盐胁迫下,AMF接种增强了植物碳代谢酶活性,蔗糖磷酸合成酶和蔗糖合成酶活性分别提高了33.9%和37.3%,积累可溶性糖含量达36.9%;生物炭添加使蔗糖磷酸合成酶和蔗糖合成酶活性分别提高了44.4%和48.3%,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氮代谢酶)活性分别提高了36.9%和31.2%,积累可溶性蛋白含量达59.8%。使用偏最小二乘路径分析(PLS-PM)揭示并量化了AMF和生物炭调节植物碳氮代谢的不同路径:AMF主要调节植物的碳代谢,直接上调碳代谢关键酶的活性来影响碳代谢产物的积累;生物炭不仅调控碳代谢过程,还显著影响氮代谢,通过提高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促进...  相似文献   
45.
热带东印度洋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空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13年3月至5月采集的热带东印度洋海域(10.0°S~4.0°N, 83.0°~97.5°E)浮游植物水样样品,分析了其种类组成、优势类群、细胞丰度等群落特征参数,综合比较了水平和垂向上浮游植物种类及丰度的差异性,初步探讨了其成因。结果表明:2013年春季热带东印度洋微型浮游植物共鉴定出306种,主要由硅藻、甲藻、金藻、蓝藻、裸藻和隐藻六大门类组成,其优势类群主要以粒径较小的隐藻、微型甲藻、菱形藻、环沟藻等为主。水平分布上,各水层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分布趋势相似,但斑块特征明显,其高值区位于88°E断面赤道以南次表层水域(30 m、75 m),局部区域细胞丰度值可达104 cells/L以上;与其毗邻的东南部、东部水域为低值区,并向赤道延伸。垂直剖面上,硅藻和甲藻广泛分布在各取样深度,但分布特征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和规律,0 m、30 m大部分站位硅藻种类比例在0.2~0.3甚至更低,甲藻在0.7~0.8,随着水层加深(75 m、100 m、150 m、300 m),硅藻种类占比上升到0.5~0.6,甲藻降低到0.4~0.5,无论硅藻还是甲藻种类数75 m层最丰富。30 m和75 m水层细胞丰度明显高于其他水层。甲藻是热带东印度洋微型浮游植物种类和细胞丰度的重要贡献者,低生物量海域表现的更为明显,贡献率大于80%。该研究将极大丰富东印度洋浮游植物群落空间特征基础信息较匮乏的现状,为量化、评估该海域的生物资源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6.
蒙特里海湾的地震活动显示在圣格雷戈里奥断层(SGF)北部的大部分事件呈零星分布状。缺乏在蒙特里海湾附近的地震记录仪和使用从内陆地区确定震源位置和震源机制的速度模式无法肯定、精确地确定海湾内的地震事件。1997~1998年间,蒙特里海湾Aquarium调查所(MBARI)边缘地震计划采用洋底数字岩心钻孔和标准地震检波器以及海岸RefTek仪获取了新的包括3种组分的地震资料,我们分析了设置这些仪器的蒙特里海湾附近的地震阶段,在该地区2~10km的深度范围内新的速度模式显示了较慢的速度,我们将之归因于…  相似文献   
47.
Thioploca属的丝状聚集硝酸盐的硫细菌在智利和秘鲁海岸形成了湿重达120g/m2的广泛分布。与南美大陆架相类似,纳米比亚外陆架具含高浮游生物生产力和缺氧底层水的强上升海流。在沿纳米比亚海岸寻找Thioploca的过程中,我们在1997年4月乘R/VPeterkottsov船的一次航行中,从约100m水深处采集了沉积物样品。Thioploca及与其关系密切的Beggiatoa是存在的,但数量极少。相反,我们发现了以高达47g/m2生物量出现的先前没有描述过的硫细菌的大量存在。这些大细菌呈串珍…  相似文献   
48.
基于俞茂宏统一强度理论,推导出了塑性松动压力的统一解,可以广泛适用于不同的围岩类型,Caquot(卡柯)公式为其特例。当不同程度地考虑σ2的影响时,可得出一系列的围岩松动压力。  相似文献   
49.
报道了2005年春季南海北部23个大面站网采浮游植物的调查结果,对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共鉴定浮游植物3门73种,硅藻种类最多(50种),其次为甲藻(22种)和金藻(1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平均为3.07×104cells/m3,以硅藻为主(相对丰度平均93.8%),其次为甲藻(相对丰度平均6.16%)和金...  相似文献   
50.
2008年夏季南黄海叶绿素a垂向分布格局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8年8月南黄海海域的温度、盐度、光照和叶绿素a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叶绿素a垂向分布特征及其与温度、盐度、光照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绿素a垂向有1个、2个或多个峰区,按其所在水团和垂向特征可分为10个类型;叶绿素a垂向分布格局与海水层化、光照和营养盐等环境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