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89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2008汶川大地震极端滑坡事件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分析汶川地震诱发滑坡灾害事件强度和影响,本文以汶川地震诱发滑坡极端事件为线索,在统计分析前10个规模最大、位移最远、危害最重及最大滑坡堰塞湖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前三甲极端滑坡事件的简要特征,初步揭示:(1)汶川地震诱发的极端滑坡事件主要沿龙门山中央断裂(映秀—北川断裂带)和Ⅹ-Ⅺ高烈度地段分布,强震的振动力、地震主传播方向和发震断裂NE向扩展作用是启动极端滑坡事件的主要原因;(2)规模最大的前10个滑坡和距离最大的前10个高速远程滑坡具有很好的重合特征,两者都反映汶川地震诱发的高能量滑坡事件;其中,规模最大的绵竹市安县大光包滑坡,初步估算体积约7.42×108m3,最大运动距离达到3.5km,距离排名第二;距离最大的绵竹文家沟高速远程滑坡,初步估算最大位移为4.2km,其体积约1.5×108m3,规模排名第二,这两个滑坡都属于世界上罕见的大型高能量高速远程滑坡;(3)前10个最大的灾难性滑坡事件,累计导致3751人死亡,单个滑坡引起的人员死亡超过100人,最多的达到1600人,属于世界上罕见的灾难性滑坡事件;(4)潜在危险性最大的10个滑坡堰塞湖,曾经威胁几十万人的生活安全,其中,最大的北川唐家山滑坡堰塞湖,曾经威胁下游绵阳市30万人的生活安全,这些滑坡堰塞湖都及时采取人工开挖措施排除了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82.
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汭水河露头剖面延长组长9-长7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例,重点讨论三级层序界面上下的砂岩储层成岩特征.通过大量的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衍射等实验分析,发现汭水河延长组露头剖面层序界面对砂岩储层成岩具有控制作用,基准面下降半旋回内填隙物以浊沸石为主,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内以方沸石为主,孔隙主要为溶蚀填隙物形成的次生孔隙,界面之上面孔率好于界面之下的面孔率,有利于储层发育.  相似文献   
83.
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汭水河露头剖面延长组长9-长7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例,重点讨论三级层序界面上下的砂岩储层成岩特征。通过大量的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衍射等实验分析,发现、汭水河延长组露头剖面层序界面对砂岩储层成岩具有控制作用,基准面下降半旋回内填隙物以浊沸石为主,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内以方沸石为主,孔隙主要为溶蚀填隙物形成的次生孔隙,界面之上面孔率好于界面之下的面孔率,有利于储层发育。  相似文献   
84.
东河口滑坡-碎屑流高速远程运移机制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摘 要 青川东河口滑坡-碎屑流是5.12汶川大地震触发的典型高速远程滑坡,滑坡自高程1300m处开始滑动,总滑程约2400m,致使780余人遇难。野外调研结果表明,该滑坡自启动到最终静止,分别经历了滑坡启动阶段、重力加速阶段、圈闭气垫效应飞行阶段、撞击折返阶段及长距离滑动堆积阶段五个重要动力过程,最终抵达下寺河左岸的红花地村并形成堰塞湖。文中通过对该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的地质背景及形态特征进行剖析认为,东河口滑坡启动区的断层破碎带、局部凸起地形以及力学性质较差的千枚岩、板岩的存在,对该滑坡的启动均有着显著影响;滑坡体在运行一段距离后是否可以继续保持高速远程滑动,除了有利的地形外,滑体滑动路径上坡体堆积物的含水状态是促使该滑坡成为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5.
实现资源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的有效脱钩是经济、资源、环境、社会、人口等要素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构建资源环境压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脱钩理论、结构分解模型分析2000—2017年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脱钩关系及驱动效应,以期促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研究发现:①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整体尚未完全摆脱“自然消耗增加型”模式,且区域内部城市差异较大,大部分发达城市人均资源环境压力持续降低,其它城市资源环境压力仍随经济增长而加剧;②随着时间的延续,整体上大部分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快于资源环境压力增速,全区以弱脱钩类型占绝对优势,强脱钩区域范围先扩大后缩小,中心地区的城市实现了良好的脱钩状态,仅少数边缘地市资源环境压力依然呈现较快增长趋势,未实现有效脱钩;③结构分解模型表明经济增长效应是资源环境压力增加的直接效应,且边缘欠发达城市的经济驱动效应强于核心发达城市,而经济发达城市的人口驱动效应高于欠发达城市,技术效应驱动了资源环境压力的明显下降,总体呈现出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86.
87.
四川芦山2013年Ms7.0地震发震构造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龙门山断裂带的雅安芦山发生Ms7.0级地震,震中位于芦山县太平镇和双石镇之间,震源深度13~14km,震中最大烈度达IX级。震中区野外调查发现,尽管房屋建筑损坏较严重,但这次地震没有产生明显的地表破裂构造,仅见少量的地裂缝和喷砂冒水现象。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解译、主余震分布、震源机制解等综合分析认为,该地震是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一次独立的破裂事件,属于逆冲型地震,沿双石-大川断裂中南段发生破裂,主破裂面西倾,倾角33°~43°,推断芦山地震与龙门山构造带底部滑脱带(13~19km)断坡构造活动有关。历史上,沿双石-大川断裂发生至少2次Ms6~6.5级地震,由此认为芦山地震是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特征型地震,与汶川地震不同。原地地应力测量和监测数据表明这是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应力释放的结果。  相似文献   
88.
孙萍 《江苏测绘》2001,24(3):45-46
本文从测绘生产经济管理角度分析了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及其必要性,探索了建立这一制度的市场因素和所应包含的内容,对生产有效管理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9.
许多碳酸盐地台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白云石化作用,白云石化作用的机理至今仍有争议、在许多例子中,白云石出现于沉积物成岩历史的早期阶段,但在埋藏过程中常有重结晶作用,因此,许多化学标志如同位素、痕量元素和有序度发生重排,不再反映形成白云石的原始孔隙流体的成分(Hardie,1987)。Urgonian地台位于法国Subal…ne山脉北部,这条山脉是一个位于法国东南部的NE─SW向这山带,部分为西阿尔卑斯的延伸带。Subalpine山脉包括了所有在Daupinois/Helvetlc盆地、Jura/BasDauphine他台和Provencal他台沉积的沉积物。该地区是被动边…  相似文献   
90.
第447项:全球前寒武纪微亮晶灰岩:元古代碳酸盐臼齿结构的全球意义,包括起源、古环境、沉积作用、生物地球化学、大地构造和地层意义。 第455项:基底、构造和地层遗留物对火山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意义。 第457项:北非国家(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北非共和国、利比亚和埃及)地震灾害的概率性和确定性以及在上述国家的风险评价。 第458项:三叠系(T)/侏罗系(J)的边界事件:生物群体灭绝、全球环境变化及其驱动力。 第459项:古陆地环境中的碳循环和水文学。 第464项:末次冰期旋回中特别是末次冰期最盛时大陆架的古环境演化。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