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1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阐述根据《河北省土地变更调查立项方案》,利用GIS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开发建立的河北省变更调查系统。针对该系统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主要讲述变更技术原理及解决方案,省级数据组织与管理,历史数据管理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位于华北板块北缘的燕辽成矿带中已发现了多处钼(铜)矿床(点),兴隆县太平村钼矿位于燕辽成矿带中部,矿区内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具有多期岩浆热液活动特征,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目前所发现的钼(铜)矿床(点)多位于密云—青龙断裂北侧,而太平村钼矿位于该断裂南侧,该矿床的发现对密云—青龙断裂南侧寻找钼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南海东部的板块汇聚带是了解南海和菲律宾海晚中新世以来构造演化的一个重要窗口.针对这一区域地壳运动的研究,获得了该区内微块体的现时地壳运动特征及其动力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俯冲板片形态和震源机制资料提出了该区晚中新世以来的板块汇聚作用特征.研究发现:晚中新世晚期,菲律宾海板块西缘在南、北部的西向运动均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位于中间区域的吕宋岛北部则由于其西侧相对自由而继续往NW方向运动.该过程中,菲律宾大断裂等汇聚带内部的走滑断裂对于协调不同块体之间的地壳运动速度差异有着重要作用.受南、北阻挡的影响,中间部分的西向运动速率呈现出中间大(吕宋岛北部)两端小的特征.因而北吕宋西侧的马尼拉海沟也以相对于南部更快的速率不断向NW迁移.然而俯冲的南海岩石圈受其下方SE向地幔流的影响,未能发生相应的俯冲板片后撤,而是在两板块之间的直接接触面形成强烈推挤并发生反向弯曲.结合这一板块作用特征认为,马尼拉海沟现今的构造形迹是在上述背景下北段多次向NW方向变迁形成的,而双火山弧的形成则主要是由菲律宾海板块在吕宋岛弧南、北部的西向运动速率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由于海底地震台站的缺乏,如何提高海域地震定位的精度是目前地震学家面临的问题之一。南海北部陆缘作为板内地震的活跃带,其微震活动在华南沿海和近海海域频发,海上由于未布设相应的地震台网,因此对近海海域地震尤其是微震的定位精度极低。利用2012年南海东北部海陆地震联测期间两台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graphs,OBS)所记录到的南澳外海域发生的ML2.8级地震为例,对比分析OBS数据加入前后对地震定位结果的影响。这是首次在南海北部陆缘利用OBS联合陆上地震台网对天然地震进行定位的对比研究,结果说明了近海海域OBS的布设将会对我国沿海地震定位精度的提升、地震活动性的特征以及海域断裂构造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珠江口海域滨海断裂带的地震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10年珠江口外海陆地震联测数据,探测到滨海断裂带在担杆岛外12 km处发育,断裂带主体倾向东南、宽约20 km,沉积层在断裂带内迅速增厚引起陆上固定地震台站的Pg震相在对应断裂带位置的走时明显滞后.通过震相分析和走时正演拟合,获得了滨海断裂带两侧由浅至深的纵波速度结构模型,断裂带内部沉积层速度为1.8~3.5 km/s,上地壳速度5.2~6.1 km/s,下地壳速度为6.3~6.6 km/s,莫霍面的埋深由滨海断裂带陆侧的29 km抬升至其海侧的27 km.滨海断裂带两侧的地壳结构特征明显不同,证实了该断裂带是华南陆区正常型陆壳与南海减薄型陆壳分界断裂的性质.在华南沿海和海陆过渡带的下地壳顶部探测到厚约3 km、层速度为5.5~5.9 km/s的低速层,往海域逐渐减薄尖灭.壳内低速层是地壳中的力学软弱带,与近似正交的NEE向滨海断裂带和NW向断裂带共同组构成了该区地震活动的孕震构造.  相似文献   
17.
孙金龙 《地下水》2002,24(3):181-182
天然电场选频法是勘察地下水赋存情况的一种物探方法,与常规物探方法相比,具有快速、信息丰富、独特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20.
冲击钻凿岩石可钻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冲击钻凿岩石可钻性的试验研究在坑探以及其它采掘工程中都有重要意义.本课题选择了点载荷、回弹仪和捣碎法等三种试验方法,进行了两次现场与实验室试验.在辽宁、江西、河南、陕西、安徽等省,共10个矿区的23种岩石中取得大量与凿岩机钻速V、回弹值RN、点荷强度Is(50)以及捣碎法普氏系数fT、岩石强度系数CRS等指标有关的原始试验数据.运用了概率统计、灰色系统理论以及模糊数学等分析方法,并借助微机进行了数据处理与回归分析.对于RN、Is(50)、fT、CRS等指标与钻速V的相关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显著性水平α=0.01下,点荷强度Is(50)与钻速V的线性相关显著.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仅有改装后的回弹仪HT100R4.5和NT225R6的回弹值R1和RN2与钻速V的线性相关通过检验,而RN1优于RN2.捣碎法普氏系数fT、岩石强度系数并不是在所有岩石中都与钻速V有相关关系.因此,提出予估风动凿岩机、直径40mm一字形钎头钻速V-的方程:V-=[61.68-3.97Is(50)]Kp·KN(cm/min)式中:Is(50)-岩石点荷强度(MPa);Kp—风压校正系数;KN—凿岩机输出功率校正系数以点荷强度Is(50)和凿岩机输出功率N为变量绘成予估钻速的诺模图.以点荷强度Is(50)为分级指标将岩石可钻性分为七级.虽然,用回弹仪予估钻速的精度低于点荷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