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2篇
  免费   639篇
  国内免费   784篇
测绘学   407篇
大气科学   608篇
地球物理   621篇
地质学   1987篇
海洋学   588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267篇
自然地理   328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191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146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6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4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中国新生代古地磁数据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程国良  孙宇航 《地震地质》1991,13(2):184-186
在地质历史时期曾一度彼此分离的中朝扬子、塔里木地块,于古生代末—中生代早期碰撞、拼合,并于中生代末焊合,与欧亚板块形成统一的整体,从而结束了它们之间大幅度相对运动的历史。然而板块(包括地块)内部由断裂围限的次一级块体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彼此之间也会产生相对运动。这种运动表现为块体绕水平轴的掀斜和绕垂直轴的转动。通常,在野外可直接观测块体的掀斜量,而转动量则不能直接获得。正是由于古地磁的测试能够定性或半定量地测得地块的转动量,从而为研究新构造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地洼学说创立至今,经历了近30余年生产实践的检验,现已逐趋成熟并正继续朝纵深的高层次发展。其基本理论和工作方法愈来愈多的为中外学者所吸引、借鉴和采用。总结地洼学说的发展情况,不仅可以增进各学科之间的交流,而且将促使其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995.
前言     
变质作用与地球动力学关系的研究是变质地质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沿课题,这项研究是将变质作用与地壳演化过程和机制进行成因联系的真正纽带,而P-T-t轨迹正是其较为有效的表达方式。国际上70年代初即已开始变质作用P-T-t轨迹的研究,80年代以来,有很大进展。目前正在进行研究的国际对比计划(IGcP)第235项一变质作用与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孙大中  李惠民 《地质学报》1991,65(3):216-231
  相似文献   
999.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