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47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近3万年来南海北部碳酸盐旋回及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2005年"海洋四号"在南海北部海域溶跃面之上获得的ZHS-176柱状样品,分析了其碳酸钙的含量,结果表明,南海北部海域近3万年来碳酸盐含量在间冰阶时较高,冰阶时降低,其旋回特征自下而上主要分为5个阶段:(Ⅰ)末次冰期以来,碳酸钙含量偏低;(Ⅱ)冰消期,碳酸钙含量升高,出现第一个高峰;(Ⅲ)早冰后期,碳酸钙含量明显降低,出现低谷;(Ⅳ)中冰后期,碳酸钙含量升高,出现第二个高峰;(Ⅴ)晚冰后期,碳酸钙含量略微降低。ZHS-176柱碳酸盐含量变化总体表现出"大西洋型旋回"的特征,但在早冰后期,尤其是在8.5~7.5 ka B P时出现了一次明显的低钙事件,可能与陆源物质输入增加以及深海溶解作用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22.
广西钦州湾海岸带孢粉组合和沉积环境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广西钦州湾海岸滩涂的4个钻孔的沉积物进行孢粉分析,结合 210Pb法测得沉积速率,讨论了该地区大约150年来的沉积环境演变规律.钦州湾地区具有19世纪中-末叶较现在偏凉的区域性气候; 20世纪初期西海岸沉积物中红树林花粉Rhizophora和Aegiceras锐减,反映出红树林滩衰退的特征; 60年代和70年代,钦州湾西海岸线明显向内陆迁移,高潮滩环境向低潮滩演化; 而80年代始,东海岸线由于钦江流域来沙的迅速堆积,沉积速率较高,岸线向海推移明显,沉积物中木本植物花粉和禾本科均有所增加,这和围垦修堤的人类活动加速了低潮滩向高潮滩演化有关.钦州湾总体表现出西向扩张,东向缩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23.
孟宪伟  吴锡生 《铀矿地质》1995,11(3):163-163
黑龙江省太平沟幅1:20万金矿矿化集中区地球化学预测孟宪伟(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2)吴锡生,余先川(长春地质学院吉林长春130026)本文根据1:ZO万地球化学数据结构的特点,提出应在地质单元划分的基础上,运用以迭代法为核心的稳...  相似文献   
24.
孟宪伟  杜德文 《地球化学》2000,29(6):562-569
黄河和长江流域泛滥平原细粒沉积物的Sr同位素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前者的^87Sr/^86Sr变化范围较小,为0.712868~0.718860,平均值为0.715474;后者变化范围较大,为0.713035~0.736502,平均值为0.721438。黄河流域中、上海细粒沉积物的^87Sr/87Sr低于下游;而长江流域细粒沉积物的^87Sr/^86Sr中游高于上、下游,且南侧高于北侧。由NW向SE,  相似文献   
25.
选取IGMAS中国区域的5个测站2020年年积日(doy)112~116期间的观测数据,分析北斗3号PPP-B2b信号静态、动态精密单点定位(PPP)精度。结果表明,B2b轨道产品R、A、S方向精度分别优于0.07 m、 0.33 m、 0.24 m,钟差STD优于0.08 ns;在中国区域内,利用北斗3号PPP-B2b信号,静态PPP定位N、E、U方向精度RMS分别达到0.8 cm、1.5 cm、1.6 cm,动态PPP定位精度RMS分别达到3.6 cm、 6.0 cm、12.2 cm,可满足导航与位置服务、大地测量等应用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26.
在广西龙门岛潮间带取得了长度为97 cm的LM01柱,在210Pb定年的基础上对沉积物的粒度、生源要素(TOC、TN、TP)、油类以及重金属(Hg、Cu、Pb、Zn、Cd、Cr和As)等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发现.潮间带沉积物的粒度在近60年来有明显的"细化"趋势;各种污染要素的含量在近30年来也急剧增加,但仅Cu和...  相似文献   
27.
基于2007年在广西海岸带采集的6根短柱状样(64~97 cm),在210Pb 年代框架构建的基础上对沉积物中的生源要素(C、N、P)、常量元素以及重金属(Hg、Cu、Pb、Zn、Cd、Cr和As)等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并依此重建了广西海岸带近百年来人类活动影响下沉积环境的演变历程。研究发现,近二十年来重金属和总磷的表层富集和埋藏通量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但整体污染程度依然较轻;总氮的年埋藏通量虽保持相对稳定,但总体高于引起最低级别生态风险效应的下限;而有机质年埋藏通量的逐年减少应与潮间带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衰退有关。据此可将近百年来广西海岸带的环境演变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初以前、80年代初至现在,分别经历了未污染期和轻度污染期。  相似文献   
28.
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广西红树林,探讨了自2000年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地壳上升和潮滩沉积对英罗湾红树林分布的影响。采用机理分析方法建立红树林边界位置预测模型;利用预测模型计算在2000年数字高程模型上定位2100年红树林边界的数据;利用Global Mapper软件在2000年数字高程模型上确定红树林边界的位置。利用Mapinfo professional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海平面上升引起的红树林边界的移动。通过研究得到在2000年数字高程模型上表达2100年红树林边界位置的数据,以及自2000年到2100年红树林边界移动专题地图。结果表明:自2000年到2100年,低、中模式海平面上升,英罗湾红树林边界向外扩展,面积增大;高模式海平面上升,红树林边界向陆移动,面积增大;极端模式海平面上升,红树林边界向陆移动,面积减小。  相似文献   
29.
底质特征是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划界所必需的重要依据。沉积物的物质组成是底质特征的主要内涵之一。陆架区海底沉积物是由不同来源(陆源、生物源、火山源、热液源和自生源)物质按不同比例组成的混合物。各种不同来源的物质,特别是陆源物质在混合源沉积物中的绝对份额或...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