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1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3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大黑山金矿产于华北地台北缘努鲁儿虎隆起带太古代深变质杂岩中,与燕山期侵入的大黑山花岗质杂岩体具密切的成因联系。金矿床属于破碎蚀变岩和蚀变岩-石英脉型,其W18O为2.89-14.74‰,W34S为-1.30-4.27‰,成矿温度在235-300℃之间,故为中温岩浆热液矿床。矿区内广泛发育近EW向、NE向和NW向三组断裂构造,主要工业矿体受近EW向破碎带控制,而NE向和NW向破碎带矿化较弱,但二者与近EW向破碎带的复合部位往往形成富矿体。地质调查表明,金矿床主要受控于中浅层次的脆性断裂,而与深层次的韧性剪切带无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82.
华北克拉通北缘的金厂沟梁金矿产于晚太古宙片麻岩系中,126.3-121.5Ma的浅成相斑状花岗岩岩株侵位,121.71-100.02Ma在岩株周边的放射状-共轭断裂中,岩浆热液注入形成脉状金矿。在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背景上,对成矿过程中的构造样式及构造应力场进行研究,采用声发射地应力等方法建立了矿田的构造物理模型。6期构造应力场表明矿床所在基底岩块自9.1km深处抬升,在3.4km处小岩株侵位直到剥蚀浮升到地表的过程是与东亚滨太平洋构造成矿域中、新生代活动密切联系的。   相似文献   
83.
纳木错湖相沉积与藏北高原古大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藏北高原古湖岸线分布广泛,湖相沉积与湖成地貌发育,目前,在纳木错沿岸可清晰地划分出4-6级湖岸阶地,最高湖相沉积高出现代湖面150m,沿岸堤可多达50条,雄曲-那曲谷地是连接纳木错盆地与其以西的仁错-久如错盆地的分水谷地,也是构成纳木错2湖岸阶地顶部的第四纪湖相沉积,构成宽谷的谷底,从最高湖岸线的分布与湖相沉积物、湖成地貌等标志综合判定,古大湖泊的面积要比现代湖泊面积大数十倍,末次古大湖的时代发生于末次冰期间冰段。  相似文献   
84.
本文分析了雪峰山陆内造山带的变形特征,认为雪峰山造山带是在克拉通边缘裂陷槽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历经了加里东陆缘褶皱始造山、印支-早燕山陆内褶断主造山、晚燕山-早喜马拉雅陆内盆后(重)造山等过程而最后定型的。中生代以来,岩石圈向西北的俯冲,地壳层次向西挤压产生基底滑脱、推覆增厚,进而在松弛伸展过程出现山链两侧双极性的重力滑脱。在分析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对本区的挤压推覆-伸展滑脱构造进行了物理模拟实验,实验表明,来自于SE方向的挤压作用是产生大规模的推覆-滑脱构造的动力来源。在后期的应力松弛阶段,产生伸展滑脱构造。  相似文献   
85.
西藏札达盆地形成演化与喜马拉雅山隆升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实测地层剖面和室内综合研究,笔者将札达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形成演化划分为6个阶段①盆地初始断陷阶段;②盆地加速断陷阶段;③盆地强烈断陷阶段;④盆地断陷止息阶段;⑤盆地二次初始断陷阶段;⑥盆地二次加速断陷阶段。并以札达盆地形成演化为基础将喜马拉雅山此阶段的隆升划分为5个阶段①慢速隆升阶段(5.4~4.4Ma);②中速隆升阶段(4.4~3.5Ma);③快速隆升阶段(3.5~3.2Ma);④停止隆升阶段(3.2~2.7Ma);⑤快速隆升阶段(2.7Ma)。研究表明,喜马拉雅山的隆升是一个多阶段、不等速和非均变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86.
黄河源地区优云湖相地层环境代用指标反映的古环境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河源地区优云湖相地层剖面的研究,综合分析了剖面的粒度、碳酸盐含量、磁化率、TOC、N和C/N比值环境代用指标,获得了这一地区中更新世中晚期古湖泊环境变化记录。结果显示该古湖泊465~219 kaB.P.期间可能经历了深湖-滨浅湖-深湖-浅湖-深湖5个湖泊演化过程。465~435.2 kaB.P.期间,降水量较多,入湖径流多,气候比较冷湿,为深湖环境;435.2~367.3 kaB.P.期间,入湖径流减少,湖水水动力减弱,环境温度较低,湖泊营养状态较差,有机物主要是陆源物质,为浅湖环境;367.3~284.6 kaB.P.期间,环境温度逐渐增高,湖泊的营养状态好转,湖泊水体体积逐渐增大,为深湖环境;284.6~228.2 kaB.P.期间湖泊为浅水环境,但环境温度低,湖泊的营养状态差,湖泊水体体积逐渐增加,后期向深湖转变;228.2~219.0 kaB.P.期间,环境温度低,湖泊的营养状态差,湖泊水体体积逐渐增加,为深湖环境。优云地区中更新世中晚期的环境代用指标在约370 kaB.P.和约250 kaB.P.发生突变,这两次突变分别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MIS11向MIS10转变时期和MIS8向MIS7转变时期相对应,反映该区及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气候环境演变特征具有全球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87.
针对不能确定斜模式采样的倾斜角度,与后期纠正处理带来的锯齿、混叠等效应,以及斜模式采样在采样过程中产生的混叠等问题,设计并实现了27°斜模式采样方式以降低采样后处理产生的锯齿等降质效应,通过分析线阵CCD采样过程中混叠的成因,将倒易晶胞应用于复原实际斜采样的遥感图像中。截止频率评价图像的分辨率证明:本文方法复原的图像较常规采样图像的分辨率提高了2.26倍。27°斜模式采样与倒易晶胞的复原方法可以应用到无高分辨率参考图像的遥感图像复原中,并可以减少混叠,使复原图像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8.
本文针对近年来飞艇遥感监测的需求,在自主开发的高光谱推帚成像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飞艇的推帚式高光谱成像模型,给出多坐标系转换关系,快速准确地校正推帚式高光谱图像;同时通过地面仿真实验模拟高空飞艇运动姿态,在实际飞行之前,验证成像模型的可靠性和正确性,降低实际飞行风险及费用。  相似文献   
89.
在四川龙门山地区开展构造地质调查过程中,沿龙门山构造带发现了大量灰岩及钙质胶结的砾岩溶洞,这些溶洞形成与构造带的分布密切相关,有些则直接发育在断裂带中。与其它地区溶洞所不同,发现这些溶洞顶部发育的钟乳石普遍发生了偏转现象,即钟乳石目前的最下部生长方向与铅直方向一致,而中部和上部石笋轴线明显与铅直方向存在一定角度的偏折,野外调查表明,沿龙门山构造发育的溶洞石钟乳及石笋的生长受断裂活动控制发生的明显的偏折和摆动现象,为研究龙门山构造活动特征提供了难得的实际材料。钟乳石生长轴线的偏转及AMS14C测年结果表明,龙门山构造带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活动特征,已有的测年结果反映龙门山构造带于21.81 ka(或22.85 ka)、19.3 ka(或20.71 ka)处于构造活动期,显示了构造的幕次活动特征,测年结果记录到的幕次间隔期或周期为2.14~2.5 ka。结合地震分析,钟乳石生长揭示出石钟乳生长轴线的偏折是龙门山构造带幕次活动期短期内发生持续构造活动的结果,并导致在幕次构造活动期的短时段内伴生大量的地震等构造活动。  相似文献   
90.
湘西雪峰山中段金矿区主要断裂带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论述了雪峰山中段金矿区基本构造特征及控矿作用,着重指出,NE向韧-脆性剪切带是该区主要的导矿构造,而NW向断裂带则为本区主要的容矿构造。现已探明的金矿体也均沿此方向展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