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通过对细粒天然磁铁矿的穆斯堡尔谱研究和对华北冀东油田第三系砂岩样品的磁性载体成分、成因、剩磁稳定性和特征剩磁方向的研究,探讨了烃类的化学吸附作用与岩石剩磁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烃类的化学吸附作用能够降低岩石的剩磁稳定性,因此,可能会导致产生次生剩磁。这一认识为客观全面地了解各种次生剩磁的成因、研究重磁化现象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而为探索新的磁清洗方法和应用岩石磁学方法研究含油气地层的地质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2.
利用磁滞回线、磁畴状态分析、剩磁磁化率和感磁磁化率测量等,对辽宁复县金伯利岩岩体群的磁性矿物成分和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金伯利岩中的磁性矿物成分主要是单畴、似单畴颗粒磁铁矿,它们主要是在金伯利岩岩浆后期,即汽水热液期,在相对快速冷却的环境下形成的原生磁性矿物.在古地磁研究中,利用主成分分析,结合同位素测年结果,给出了该区金伯利岩的古地磁结果,为中国东部早古生代的古地磁研究提供了补充和验证.  相似文献   
53.
近年来,利用有限元及边界元法对具有复杂边界条件的电磁场问题的计算有所发展,可使我们沿此途径对复杂磁性体的磁场特征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国内学者在这方面曾做过工作。在前人基础上,本文作了系统的推导和计算。下面先介绍有限元法的应用,再以此为基础,介绍结合边界元法求解磁性体磁场的计算。  相似文献   
54.
克里金法在GPS数据内插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克里金法在GPS数据内插中的应用、变差函数的自动拟合,以及在进行克里金内插编程时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等,通过实验结果看出内插过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5.
位场数据网格化的反插值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场不规则分布数据的网格化是位场数据分析处理的首要问题.本文借鉴反插值法的原理,提出利用基于预条件共轭梯度的反插值法实现位场数据的网格化.其中,插值算子采用高斯权系数,滤波算子采用Laplacian算子,预条件算子采用滤波算子的逆.通过理论模型和实际航磁数据的网格化试验分析,验证了本文的反插值法适合地球物理位场特征,网格化速度快,精度高,效果好.  相似文献   
56.
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江苏省东海县毛北地区的55块榴辉岩样品进行了古地磁研究,并从中抽样测试了等温剩磁、磁滞迴线、磁组构、热磁化率以及电子探针和镜下分析,结果表明,毛北榴辉岩有两组稳定的剩磁,即反向磁化和正向磁化,稳定剩磁方向分别为:D=94.3°,I=-29.1°和D=273.7°,I=15.4°,携带正向磁化与携带反向磁化样品的磁化强度和密度变化很大;毛北榴辉岩的磁各向异性度非常弱,最小轴方向很难确定;等温剩磁和磁滞迴线显示磁铁矿可能是毛北榴辉岩的主要载磁矿物,且在以Mr/Ms和Hcr/Hc的对数为纵、横坐标的图上落在视单畴(PSD)区域.根据磁性特征,对毛北榴辉岩的磁性载体成因、剩磁获得机制及构造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7.
重力和重力梯度数据三维相关成像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重力异常三维相关成像方法和重力梯度数据三维相关成像方法,并提出了基于异常分离的三维相关成像方法来提高成像分辨率.通过合成Y型岩脉模型和合成多个直立长方体组合模型的重力异常和重力梯度数据试验分析,验证了本文三维相关成像方法可显示出异常地质体的空间赋存状态和等效剩余质量分布,具有良好的纵向和横向分辨率.  相似文献   
58.
三维地震建模与可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博  孟小红  侯建全 《地球科学》2007,32(4):549-553
在地震模型与正演中利用已知资料或虚拟建立复杂的二维和三维地震模型, 对进行后续地震模拟和面元分析以及合理地设计观测系统等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为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提供了工具, 为反演方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根据地震模型特点对地震模型建立及其在计算机上可视化的一些算法进行了简要阐述, 对能很好地实现三维地震模型可视化的克里格插值、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的原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在SeisWay1.0“地震模型与正演”模块中根据以上算法所生成的模型数据生成三维地震模型.   相似文献   
59.
基于约束最小二乘与信赖域的储层参数反演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恬  孟小红  张致付 《地球物理学报》2017,60(10):3969-3983
基于包体岩石物理模型的储层参数地震反演方法面临数学形式复杂、多解性强、适应性差、涉及迭代运算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约束最小二乘与信赖域的储层参数地震反演方法.该方法基于储层参数与弹性参数关联岩石物理模型,使用最小二乘方法构建目标函数和信赖域约束全局寻优求解,有效降低了地震反演多解性,极大提高了收敛速度.特别是通过在最小二乘求解中引入垂向约束,有效提高反演结果的抗噪声能力.经过模型测试和实际资料的应用,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60.
青藏高原东南缘多尺度重力场变化特征及孕震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基于青藏高原东南缘2013—2016年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获得了鲁甸和景谷地震前后不同时间尺度下区域重力场的动态演化趋势和异常特征,利用小波多尺度分解分析重力场变化与构造运动、物质密度变迁和强震孕育的关系和规律,对青藏高原东南缘深部物质变化、动力学过程及地震孕育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鲁甸、景谷震前震源区重力场变化呈现与断裂构造走向一致的剧烈正、负异常过渡带和梯度带特征,显示了孕震期间震源区强烈的地壳运动和深部物质变化过程; 2) 2013年9月—2014年4月重力场变化的小波多尺度分解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上地幔不同深度和尺度的重力场变化与地震分布及活动断裂带位置相关性显著,表明研究区地震孕育与断裂运动以及地壳、上地幔内物质密度分布变化关系密切,可能受地壳、上地幔物质运移的复杂深部动力学过程影响; 3)基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上地幔物质运移的动力学过程,对强震多发生在重力场变化的正、负异常过渡带和梯度带附近的特征进行了初步的解释。文中的研究结果对地球构造运动、地震机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