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1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地震层析成像中的不确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层析成像已经是一种常用的探测地球内部三维波速结构的地球物理方法。这些深部地球结构信息是人们深入认识地球的重要依据,同时由于地表地质过程往往取决于深部动力过程,因此深部结构已经开始受到了地质学家们的广泛重视。但地震层析成像方法众多,所得到的参数和精度可能有所不同,这给非地震学专业的研究人员在使用层析成像结果的过程中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为了更好地实现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地质等多学科交叉应用,本文系统分析了地震层析成像结果中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帮助地质学家们能够正确对待层析成像结果中的不确定性并合理利用地震层析成像结果。  相似文献   
12.
以近10几年的地震目录为基础,对川滇地区主要断裂带GSHAP地震危险性评估的预测结果与近十几年来的实际地震活动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小江断裂以东的昭通地区以及滇西内弧带中段的哈巴和玉龙雪山东麓断裂带近年来的地震活动性较强,与GSHAP的评估相符;龙门山断裂带和怒江断裂以西的盈江地区近年的地震活动性较强,其活动性在GSHAP中被低估;而在GSHAP中确定的高危地区,如澜沧江断裂、小江断裂、红河断裂、鲜水河断裂周边区域,近十几年内的构造活动低于预期,如红河断裂与澜沧江断裂近年来的地震活动性较弱,而怒江断裂只在南端的保山等地区有较强的地震活动性。  相似文献   
13.
冯梅  安美建 《地震学报》2008,30(2):114-122
对穿过中国大陆东部、中部、北部和西部4个不同地区的8条地震射线路径的波形进行拟合分析,反演得到了各路径下方的一维平均波速结构.反演得到的地壳和上地幔波速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分区特征,该特征与已知的大地构造单元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吻合较好. 表明面波波形拟合方法是一种可靠的探测地壳和上地幔波速结构的方法,且比单纯利用基阶面波频散对上地幔结构探测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4.
GeneticalgorithmfiniteelementmethodinversionofthefactorsdeterminingtherecenttectonicstresfieldofpartofEastAsiaareaMEIJIAN...  相似文献   
15.
在新近纪初期(约23 Ma)的时候,在当时中国大陆周边板块构造环境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华北克拉通东部构造活动性质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比如,华北克拉通东部的岩石圈增厚了,唐山-邢台断裂开始活动的同时太行山山前断裂却变得不活跃了,华北局部构造变形性质发生了变化等.虽然在古近纪和8 Ma以后,有证据显示印度-欧亚大陆的...  相似文献   
16.
反演问题的时空间分辨率或称时空分辨长度是评估模型精细程度的重要参数,决定了该模型应用的范围和价值,但是分辨长度估算却是比反演更复杂和麻烦的数学问题。除了层析成像中广泛利用理论模型恢复试验定性提取空间分辨长度外,通过求解分辨率矩阵可定量获得分辨长度。通过矩阵操作给出的分辨率矩阵包括三类:直接分辨率矩阵、正则化分辨率矩阵和混合分辨率矩阵。这三类矩阵包含了反演本身不同侧面的信息,因此在一个反演应用中,同时提供这三类分辨率矩阵可更全面地评估反演模型分辨率分布。最近An(2012)提出了从大量随机理论模型及其解中统计出分辨率矩阵的方法。这种分辨率矩阵是从模拟真实反演实验的输入和输出模型中通过反演得到的,因此这种分辨率矩阵更能反映整个反演所涉及到的更多因素和过程;同时由于这种分辨率矩阵计算过程无需进行矩阵操作且不依赖于具体正演和反演方法,因此可以被应用于更普遍的反演问题。实际应用证明统计分辨率分析方法适用于对二维和三维层析成像反演模型进行分辨率分析。  相似文献   
17.
乌鲁木齐市西部地区处于北天山地震带中, 是准噶尔含油气盆地的南缘中部的一部分。 本研究于2010年5月至10月在该区域部署了20个微地震观测台站。 通过对记录的天然微地震资料的分析发现: 研究区微地震活动比较频繁, 但总体分布比较离散, 没有明显沿着某条或某几条断裂成带状集中分布。 说明北天山地震带在研究区内的地震活动主要受控于多级构造, 也是研究区处于宽缓盆山转换带的一个典型特征。 利用三维地震层析成像反演获得了区域上地壳三维纵波速度结构, 并利用统计分辨率矩阵分析方法获得了反演模型的三维空间分辨率分布。 所获得的波速结构显示: 属于准噶尔盆地的乌鲁木齐山前凹陷比柴窝堡凹陷沉积地层厚, 而柴窝堡凹陷与博格达复背斜具有相似的地层特征。 分割乌鲁木齐山前凹陷与柴窝堡凹陷的东西走向构造块体边界断裂较发育, 倾向南, 倾角较缓, 该断裂应该是北天山地震带的主断裂; 分割柴窝堡凹陷与博格达复背斜的近南北走向构造块体边界断裂不发育。 此外, 柴窝堡凹陷北部5~10 km深度范围内存在一个局部隆起区, 可能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8.
地应力与岩石弹性模量关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北京某深孔原岩应力测量和原岩应力测量段同等深度单轴及不同围压下的三轴岩石力学试验的基础上,结合统计的钻孔岩体结构参数,分析了原岩应力测量段深度处修正前、后的岩石弹性模量,进而探讨了地应力与岩石弹性模量间关系。结果表明,在花岗岩中,主应力大小与修正前、后的岩石弹性模量间均呈正相关关系,而在灰岩中,主应力大小与修正前、后岩石弹性模量间的关系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在花岗岩中,主应力大小与修正后的岩石弹性模量间的相关性系数高于主应力大小与修正前的岩石弹性模量间的相关性系数;各向同性高的岩体(如花岗岩),实测地应力大小与岩石力学试验结果相关性好,而各向异性大的岩体(如沉积岩),实测地应力大小与岩石力学试验结果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19.
作为藏北宽频地震国际合作INDEPTH-IV项目后续工作的一部分,项目组于2010年9月—2011年8月期间在柴达木盆地东缘和祁连造山带中段,大致沿北东方向部署了25个宽频地震观测台。通过对记录的地震事件面波和台站间环境噪音互相关格林函数频散曲线的提取和面波层析成像的研究发现,研究区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横波速度结构由柴达木盆地东缘向阿拉善地体西南缘发生了非常明显的横向变化。介于二者之间的祁连造山带存在明显的中下地壳低速异常。地壳厚度大致由柴达木盆地东缘的62km向北东至阿拉善地体西南缘迅速减薄至大约38km。  相似文献   
20.
在野外进行地震监测是地震学的基础工作.地震监测设备的设计工作温度一般在-20℃以上,但高纬高寒地区冬季环境温度往往低于此温度.参照国外经验,基于我们在南极内陆和我国长白山低温地震监测的工作经历,对如何做好低温条件下的天然地震监测进行介绍.实践证明,对地震记录仪和电池等实施被动保温非常必要,持续供电能力则是连续地震监测工作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