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5篇
  免费   439篇
  国内免费   443篇
测绘学   175篇
大气科学   247篇
地球物理   425篇
地质学   1118篇
海洋学   399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152篇
自然地理   23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9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刘伟  宋成科  夏峰  郑宇  党学会 《地震研究》2015,38(2):285-291,333,334
为评价使用各种方法获得地震动加速度时程与区域内地震动加速度时程观测资料的一致性,提出一种能够综合时频特性的地震动时程一致性评价指标及其相对性判据,该方法可以量化分析待评价地震动时程对区域构造信息的反映能力。通过评价唐山地区陡河地震台和四座楼地震台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的一致性,给出了实用化的算例。  相似文献   
992.
以重庆松藻同华矿K3煤层制备的煤样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主研制的渗流装置,进行了不同围压和瓦斯压力下煤样的三轴压缩试验,并应用能量积聚与耗散的方法,研究了煤样在压缩过程中的能耗特征和渗流特性。结果表明:三轴压缩破坏过程中,含瓦斯煤样存在着能量积聚与耗散。煤样以弹性应变能的形式吸收并储存能量;荷载达到峰值时,煤样储存的弹性应变能在瞬间释放转化为耗散能,成为煤样破坏的源动力。围压和瓦斯压力对煤样的能耗特征有较大影响,随着围压增加,煤样吸收的总能量、储存的弹性应变能和耗散能均会增加;随着瓦斯压力增加,煤样吸收的总能量及耗散能呈现缓慢的增加,储存的弹性应变能呈逐渐下降趋势。围压和瓦斯压力对煤样的渗透性亦有较大影响。应力达到峰值前,随着围压的增加,煤样的渗透性逐步减小;随着瓦斯压力的增加,煤样的渗透性则呈增加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和瓦斯抽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基于沉积微相-岩石相建立砾岩油藏测井参数解释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提高砾岩储层测井参数的解释精度,为计算储量提供合理的参数,以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为例,从其砾岩油藏主控因素的沉积微相-岩石相角度出发,首先利用密闭取心井资料识别出辫状水道砂砾岩相、辫状水道粗砂岩相、辫流砂坝砂砾岩相、辫流砂坝粗砂岩相、漫流带粉砂岩相5种类型的沉积微相-岩石相,然后建立了不同沉积微相-岩石相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测井解释模型,最后用取心井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各项参数的解释精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相对误差降低幅度分别平均为:孔隙度3.09%,渗透率6.95%,饱和度5.38%。  相似文献   
994.
宋晓光  芦岩  梁仕凯  胡斌 《地质科技情报》2022,41(1):240-250,259
为了明晰张家口坝下地区高氟地下水的成因,探究其对当地居民饮用水安全的潜在影响,采集了391组潜水样品(井深≤100 m),通过水化学分析法、图解法、离子比例法、饱和指数计算法等对高氟地下水的分布与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利用美国EPA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四类受体人群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 表明,研究区高氟地下水(ρ(F)...  相似文献   
995.
宋明水  刘崇禧 《地质通报》2009,28(11):1674-1679
应用地球化学方法预测有机成因的烃类气藏和无机成因的CO2气藏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建立了一套区别不同成因气藏的有效指标组合,即以全烃、不同赋存状态的CO2、光谱特征、CO2碳同位素等为主体,为天然气勘探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6.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冻结法在盾构隧道修复中的应用。采用冻结法施工工艺,成功地进行隧道与工作井的对接。修复工程的成功实施表明,类似的隧道事故,采用冻结法进行隧道修复是可行的,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7.
Web GIS的主要技术及在配电网管理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与传统的GIS相比较的角度出发,对Web GIS特点进行阐述,进而论述实现Web GIS的主要技术体系.最后采用JavaApplet技术,以国产GeoSurf软件作为平台,设计配电网管理系统中Web GIS的结构.  相似文献   
998.
郯庐断裂带的演化及其对西太平洋板块运动的响应   总被引:119,自引:27,他引:9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次从郯庐断裂带走滑糜棱岩中获得了白云母127.62±0.19Ma的40Ar-39Ar年龄,其与糜棱岩的全岩40Ar-39Ar年龄相吻合。这些年代学研究成果以及同走滑期岩浆活动,表明郯庐断裂带于早白垩世发生了大规模的左行平移。这一早白垩世构造—岩浆事件是伊泽纳崎板块突然发生高速、斜向俯冲的结果。晚白垩世早第三纪郯庐断裂带转变成巨型的伸展构造,普遍控制发育了断陷盆地。太平洋板块的高角度正向俯冲使中国东部出现软流圈上涌、岩石圈拆沉,从而造成了郯庐断裂带与整个中国东部卷入了强烈的伸展活动。晚第三纪初期起动的挤压活动,使郯庐断裂带上的断陷盆地同步抬升和闭合;断裂带的逆冲活动则断续延至今日,成为中国东部最大的近代地震活动带。郯庐断裂带晚第三纪以来的挤压活动是西太平洋弧后扩张的响应,而印度板块碰撞的构造挤出起着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999.
地震的相互作用早已被人们所知,如大地震之后在震中附近地区发生的大量余震活动,然而,近十几年来地震学家认识到:大地震也可以导致几百千米至上千千米外的区域地震活动性的显著增加(如,Hill et al.,1993;Brodsky et al,2000,Gomberg et al.,21301,2004;Prcjean et al.,2004,Freed,2005,Hill and Prejcan,2007,VelRgco et al.,2008).  相似文献   
1000.
在分析东营凹陷缓坡带孔店组多个原油样品的类异戊二烯烷烃、甾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和碳同位素构成的基础上,揭示了孔店组原油的典型地球化学特征。孔店组原油甾类化合物主要由规则甾烷构成,异构化程度较低,明显富有C29规则甾烷;三环萜烷相对含量高,三环萜烷/五环萜烷分布范围为0.15~0.53;碳同位素组成偏轻,δ13C值普遍小于-29‰。由于孔店组原油与研究区已认定的Esx3亚段、Ess4亚段和Ek2亚段三套生油岩都缺少成因联系,该区可能存在一套尚未落实的生油岩。依据原油的典型生物标志化合物构成特征推断,孔店组原油应来自下第三系深层一套贫粘土矿物且富含化学盐岩的生油岩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