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3篇
  免费   374篇
  国内免费   374篇
测绘学   189篇
大气科学   200篇
地球物理   301篇
地质学   986篇
海洋学   344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140篇
自然地理   22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4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2000年3月6日的TM数据以及1981年4月21日的MSS数据对静海县0~30m以内地层的古河道分布进行了解译,通过研究,发现古河道埋深在8.0m以下,属浅埋古河道类型,流向由南向北,走向N、NNE,平面上可划为三条河道带,总体上呈现出平原区辫状水系特征。按地层埋深推断古河道的形成发育时间,浅埋古河道带可划为二期,大致以26m为界,以下为第一期古河道,分布在②带,属南运河和黑龙港河上更新-全新世早期的废弃的古河道。埋深8.0~26.0m的古河道为第二期古河道,为早全新世古河道。静海县第一海相层开始沉积,充填和掩盖了所有古河道。早全新世低潮坪时期,冷期时也有河流摆动。  相似文献   
992.
一次“梅中返春”稳定性持续暴雨过程的预报失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琛莉  李海军  宋刘明  何斌 《气象》2018,44(1):132-141
使用NCEP-FNL资料对杭州湾一次稳定性持续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冷暖气流在浙江不断交绥形成持续降雨,低层冷空气和东南暖湿气流的不断增强,使大气斜压扰动发展,锋区降雨增强,暴雨发生。此次过程,由于数值模式预报出现偏差而导致杭州湾24h大雨、暴雨预报出现较大失误。检验结果,GFS模式36h预报时效内对冷暖系统预报较好,但对低层锋区的风场预报有偏差,从而对中低层辐合、水平锋生和水汽输送产生影响,大雨、暴雨落区出现偏差。另外,模式对杭州湾南岸冷空气影响预报偏弱也是暴雨漏报的一个重要因素。稳定性降雨预报中,预报员需重视模式在预报临近时刻的调整,根据实况监测和雨带的移动、演变对冷暖气流影响作甄别,从而及时调整降雨落区和影响时间,对预报做出有益修正。  相似文献   
993.
利用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5阶段(CMIP5)中5个全球气候模式3种典型浓度路径(RCPs)预估结果,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模型,估算安徽省21世纪近期(2018—2030年)、中期(2031—2050年)和远期(2051—2099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对不同模式在安徽省模拟能力的评估可知,气温以多模式集合模拟效果优于单个模式,MIROC-ESM-CHEM对降水的模拟能力较好。未来安徽省将持续变暖,北部变暖幅度高于南部,其中RCP8.5情景下变暖趋势更显著;全省降水量将增加,南部增加多于北部。随着气候趋于暖湿化,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总体增加;与基准年相比,21世纪近期增加不明显,中后期显著增加,空间上南部增加总体高于北部。从气候变化响应来看,安徽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降水量和平均气温均显著相关,并且对降水量的响应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994.
综合利用辽宁省及周边区域9部多普勒天气雷达组网拼图资料与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降水观测资料,通过最优化法,建立适合辽宁本地区的动态Z-I关系,实时得到高时空分辨率雷达定量降水反演资料。结果表明:对2011年台风"米雷"和2012年台风"达维"降水反演表明,动态Z-I关系法可以反演地面降水的主要空间分布特征,但反演的强降水中心存在较大偏差;动态Z-I关系法定量降水反演能力整体优于固定Z-I关系法,但存在高估小雨强度和抑制大雨强度的系统性偏差,特别是对于20.0 mm·h~(-1)以上量级的强降水,平均误差达-10.0 mm以上,平均相对误差超过70.0%;各量级降水样本所占比例的差异与地理区域气候条件的差异,是动态Z-I关系法反演降水产生误差的两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5.
李侃  余锦华  王元  宋金杰  庄园 《气象科学》2018,38(3):302-309
利用1980—2010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与江淮地区44个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江淮地区1980—2010年梅雨期(6月16日—7月15日)降水的基本空间分布型及其与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关系。结果表明,江淮梅雨降水的第一分布型为"南正(负)北负(正)",该型受副热带高空西风急流位置的影响,急流位置偏南(北),则雨带位于江淮南(北)部地区;第二分布型为"中间负(正),两边正(负)",该型受副热带高空西风急流强度的影响,急流强度异常偏弱(强),则雨带位于江淮地区西北、东南部(中部)。合成分析表明,高空急流位置异常偏南时,500 h Pa副高偏弱、偏南,850 h Pa江淮南部地区为水汽、风场辐合区,高低空配置有利于降水呈"南正北负"的分布型。高空急流强度异常偏弱时,从我国江淮中东部地区至日本南部,500 h Pa上无明显垂直运动,850 h Pa上有水汽和风场的辐散区,高低空配置有利于降水呈"中间负,两边正"的分布型。  相似文献   
996.
极地海洋环境评价对于极地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尤为重要。由于对极地极端恶劣环境的监测能力不足,缺乏长期连续监测数据,极地海洋环境评价变得异常困难。针对目前极地海洋环境评价目标和评价因子均缺乏的情况,在已有文献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海水表层叶绿素浓度、海冰覆盖范围、海水表层温度和盐度四个极地海洋环境决定因子,分析了海冰覆盖范围与月份之间高度拟合的三次多项式分布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极地海洋环境评价模型,最后提出了一种验证该模型的方法。基于第30、31、32次南极科考获取的海水表层叶绿素浓度、温度、盐度数据以及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提供的对应时间内的海冰覆盖范围数据对提出的评价模型和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及其验证方法具有有效性,根据评价结果能判定某个时间段内极地海洋环境相对于基准时间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97.
针对矿井水来源的判断是防治水的关键,有简单水质对比、同位素分析、示剂跟踪法等,本文采用了水质对比分析,是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利用水质分析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对界河水与矿坑水、第四系及基岩风化带水与矿坑水关系进行了分析,初步判定界河水、第四系及基岩风化带水渗入矿坑的可能性;矿坑水和界河水质进行分析,得出1号出水点与9号出水点相似。  相似文献   
998.
本文收集跨关中地区2006~2018年13期一等精密水准观测资料,利用线性动态平差方法,通过整体平差获得跨区域长时间尺度的地壳垂直运动速率场图像,基于获得的垂直运动速率结果,对跨关中地区垂直形变趋势特征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除西安地区以外的渭河盆地地区下沉速率不足1 mm/a,鄂尔多斯地块南部隆升速率为3~5 mm/a,秦岭构造带北麓隆升速率为3 mm/a,而秦岭腹地的隆升速率不足1 mm/a。利用矩形位错模型对区域内断层的滑动速率和断层闭锁进行反演,结果显示,口镇-关山断裂的倾滑速率为6.55 mm/a,闭锁深度为4.6 km;渭河断裂的倾滑速率为3.21 mm/a,闭锁深度为3.4 km;秦岭北缘断裂的倾滑速率为5.34 mm/a,断裂闭锁深度较大,为9.8 km。基于以上结论,结合前人对关中地区的研究成果,探讨分析研究区现今地壳垂直形变特征与动力机制之间的关系,为区域地震危险性判定及动力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99.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是目前农村土地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以甘肃镇原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项目为例,采用带有POS系统推扫式数码航摄仪ADS80进行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生产正射影像DOM,并结合全球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系统GSCORS实测进行界址点测量和地块图绘制,以及经权属调查后,基于GIS平台建立确权登记数据库,该技术极大地方便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明显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00.
移动终端的合法监管是国家安全部门保障移动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获取移动终端身份标识是实现监管的基础.首先阐述了移动终端的主要身份标识,以及监管系统相关研究现状;然后给出一种面向双频点GSM网络和WCDMA网络的多制式移动终端身份感知系统设计方案,阐明系统技术原理与实现方法,并提出对该系统进行优化的技术方案;最后进行测试,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