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0篇
地质学   84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对大别一苏鲁超高压变质(UHPM)带部分含柯石英包体的锆石及部分进行SHRIMP U—Pb测年的锆石进行划分和讨论后得出为大别-苏鲁UHPM带超高压变质作用(UHPM)年龄而进行含柯石英锆石SHRIMP U—Pb测年.宜从有结晶环带且在环带域或环带核部有柯石英包体的锆石的核部或环带域进行SHRIMP U—Pb测年.不宜从锆石边部获得UHPM年龄。着重讨论杨经绥等(2002)的两颗含柯石英锆石的结构,柯石英包体所在部位。测年数据的意义,得出苏鲁UHPM带UHPM年龄是578Ma(或略大于578Ma)。且这一认识与苏鲁UHPM带内区域地质情况相吻和。锆石中(多在边部)给出的印支期年龄值反映印支期地质作用(流体改造、重结晶等)改造事件的时代。  相似文献   
72.
胶南—威海造山带研究进展及重要地质问题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胶南-威海造山带基底主要由新元古代变质花岗岩组成,另有少量变质表壳岩,浅变质碎屑岩,基性-超基性岩及榴辉岩,变质花岗岩可分为同造山花岗岩及后造山花岗岩,造山带之上曾经有过古生代盖层,造山带中侵入有三叠纪闪长岩及花岗岩体,在榴辉岩及其围 中发现了许多高压,超高压变质矿物;确认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分早期的超高压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和晚期的高压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变质地层,超镁铁质岩及部分片麻岩等围岩与榴辉岩经历了相同的超高压变质作用,大部分花岗质片麻岩是在超高压变质作用发生后或发生过程中侵入榴辉岩中的,苏鲁造山带是一条以韧性剪切带为格架,穹窿构造,褶皱构造相伴随的“无山”的造山带;造山带可分为南,北二部分,北带主体属于华北板块南缘带,而南带主体则属于扬子板块北缘带。南,北带的界线大臻与连云港-嘉山断裂及近岸断裂一致,造山带南界与响水-淮阴断裂一臻,北界位于五莲-王台-朱吴-牟平一线,西侧被郯庐断裂带切割。  相似文献   
73.
山东省区域地质构造演化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宋明春  李洪奎 《山东地质》2001,17(6):12-21,38
山东省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分为5个阶段。①陆核形成阶段:形成太古宙高级区,地壳分异成稳定的花岗岩穹窿和活动的绿岩带,第一次克拉通化完成。②陆块发生形成阶段:地壳向刚性发展,在华北陆核硅铝壳的基础上先后有3次张开、闭合裂谷作用,第二次克拉通化完成。这一阶段演化在鲁西地区主要表现为挤压作用,形成大量造山花岗岩;鲁东地区则以拉张作用为主,形成海槽,产生沉积。③秦昆洋形成演化阶段:四堡期沿鲁东南部地壳拉张,在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间形成秦昆洋。晋宁期秦昆洋关闭,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对接碰撞,沿胶南造山带产生大量碰撞花岗岩,同时产生超高压变质作用及形成丰富多彩的碰撞构造。晋宁运动最终形成统一的原始中国古 陆,第三次克拉通化完成。④陆块发展阶段:鲁西地区地壳频繁升降,形成广泛的海陆交互相沉积;鲁东地区则以造山抬升为主,地层沉积较少。⑤滨太平洋发展阶段: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断块构造发育,形成盆岭构造格局,产生大陆边缘花岗岩,构造体系由古亚洲构造域转向滨太平洋构造域。  相似文献   
74.
通过对朋河石岩组分布区的地质填图、地质剖面观察及接触关系研究 ,将朋河石岩组分为二个段 ,并指出该岩组变质程度属低绿片岩相 ,上部变质压力较高 ,达中高压相系 ;该岩组为浊流沉积产物 ,与下伏赋存榴辉岩的花岗质片麻岩呈构造叠覆接触关系。通过分析讨论认为 :朋河石岩组形成的地质背景为晋宁期大陆碰撞之后的上叠盆地 ,在三叠纪前后构造滑覆于已抬升到地表的超高压变质岩之上 ,朋河石岩组底界为超高压变质带边界  相似文献   
75.
胶南造山带西段区域构造格局及变形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胶南造山带西段显示了以韧性剪切带为主,穹隆构造、弧形构造及复杂的叠加褶皱共存的构造格局。主要的剪切系统有近水平拆离型、平行造山带走向的高角度走滑型、呈弧形展面上的推覆型和造山带边缘隆-滑型韧性剪切带。  相似文献   
76.
胶南-威海造山带基底主要由新元古代变质花岗岩组成 ,另有少量变质表壳岩、浅变质碎屑岩、基性—超基性岩及榴辉岩。变质花岗岩可分为同造山花岗岩及后造山花岗岩。造山带之上曾经有过古生代盖层 ,造山带中侵入有三叠纪闪长岩及花岗岩体。在榴辉岩及其围岩中发现了许多高压、超高压变质矿物 ;确认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分早期的超高压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和晚期的高压绿片岩相变质作用 ;变质地层、超镁铁质岩及部分片麻岩等围岩与榴辉岩经历了相同的超高压变质作用 ,大部分花岗质片麻岩是在超高压变质作用发生后或发生过程中侵入榴辉岩中的。苏鲁造山带是一条以韧性剪切带为格架 ,穹窿构造、褶皱构造相伴随的“无山”的造山带 ;造山带可分为南、北二部分 ,北带主体属于华北板块南缘带 ,而南带主体则属于扬子板块北缘带。南、北带的界线大致与连云港嘉山断裂及近岸断裂一致。造山带南界与响水淮阴断裂一致 ,北界位于五莲—王台—朱吴—牟平一线 ,西侧被郯庐断裂带切割。  相似文献   
77.
胶南造山带变质岩系中角闪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明春 《山东地质》1998,14(4):25-30
本文对胶南造山带变质岩系中角闪石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不同地质单元中角闪石的类型、赋存状态、矿物组合等矿物学特点及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认为该区角闪石主要属钙质角闪石亚类。其形成的温压范围是:温度545-806.5℃,压力主要在0.25-1.2GPa之间。  相似文献   
78.
提出鲁苏榴辉岩套的分布、岩石组合及构造形变特征。依据成岩条件和同位素年龄探讨了其地质演化,认为它们形成于三叠纪早期的碰撞造山作用和白垩纪早期的伸展构造作用。  相似文献   
79.
济宁群是在铁矿勘查过程中发现的埋藏于地下近千米深度以下的全隐伏浅变质地层。通过对济宁群中变质火山岩同位素年龄测试和千枚岩中微体古生物分析,结合区域地层和含铁建造对比,探讨了济宁群的形成时代。结果表明,翟村组变英安岩中的锆石成因比较复杂,在15颗锆石上进行了16个数据点分析,其中7个数据点构成不一致线的上交点年龄为(2 522±7)Ma,最年轻锆石的年龄值为(2 487±7)Ma;在30件岩石样品中,发现11件样品含有微古植物化石,为类型分异度不高的疑源类化石组合,以简单球形的疑源类为主,如光面球藻(Leiosphaeridia)、鮫面球藻(Trachysphaeridium)、线脊球藻(Stictosphaeridium)。比较发现:济宁群特征及变质程度,与华北古-中元古代地层的相似程度大于与太古宙地层的相似程度;含铁岩系特征与鲁西及华北克拉通其他新太古代BIF有明显差异,而与山西袁家村BIF相似。综合分析认为,济宁群是新太古代—古元古代过渡期的岩石地层单位,对其深入研究可以揭示太古宙—元古宙过渡期的地质环境演变。  相似文献   
80.
山东省矿床成矿系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对山东省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石油、煤、金、铁、铜、金刚石、石膏、石盐、石墨、自然硫、萤石、蓝宝石等以固体矿产为主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根据矿床成矿系列研究的学术思想,在全省初步划分为34个成矿系列,其中重要成矿系列10个。这34个矿床成矿系列,分别归属于与岩浆作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及成矿流体作用有关的4类矿床成矿系列组合。同时对成矿系列组合及其分布特征和当前山东成矿系列研究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以及对山东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的成矿作用及其所形成的矿床的全部地质要素特征进行总结,并对山东成矿作用划分为早前寒武纪、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5个大的成矿期的成矿系列特征进行了分析论述,建立了山东省成矿系列类型和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