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44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强对流天气系统发展剧烈,常造成严重的暴雨、雷电、大风和冰雹等灾害。对强对流天气的准确预报一直是国际气象领域研究的难点和瓶颈问题,也是大城市防灾减灾关注的重点。强对流预报技术的发展已经从单纯依赖于雷达的图像识别,发展到雷达、卫星、高分辨率数值模式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预测融合应用的新阶段。在回顾国际强对流预报技术进展的基础上,介绍了上海气象业务部门近年来攻关研发的雷达自适应组网观测、雷达外推短临预测和数值预报误差机器学习订正等关键新技术及集成建立的上海强对流智能监测预报系统。这些技术成果的业务应用,在城市防灾减灾和精细化治理中已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2.
郭东海  刘铁翊  朱俊宾  姜冠哲  李舢 《地质论评》2023,69(2):2023020031-2023020031
婆罗洲西部(印尼)在中生代期间处于特提斯构造域和古太平洋构造域交汇地带,是全球少有的多重板块动力学体制既有先后叠加又有同时复合的独特大地构造单元。因此,该区相关花岗岩类成因及构造背景的研究对揭示东南亚构造—岩浆演化历史及多重构造体制叠合造山作用下的岩浆演化机制至关重要。笔者等对西婆罗洲Mensibau岩基的花岗岩类进行了锆石U- Pb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分析。其中,石英二长岩和钾长花岗岩样品的LA- ICP- MS锆石U- Pb同位素年龄分别为126.9 ± 2.1 Ma和141.8 ± 2.6 Ma,表明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岩浆活动至少持续了15 Ma。Mensibau花岗岩类具有高SiO2(67. 5% ~ 73. 3%)、高K2O (4. 3% ~ 5. 4%)和低P2O5(0. 07% ~ 0. 14%)的元素含量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为0. 92 ~ 1. 06,并且含角闪石,属准铝质—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类。这些花岗岩类具有轻稀土元素(LREEs)富集和重稀土元素(HREEs)亏损,弱的负铕异常(δEu = 0. 65 ~ 1. 00),以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和K)和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Ti)特征,显示出岛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此外,Mensibau花岗岩类具有正的εNd(t)值(+3. 14 ~ +4. 09)、低的\[n(87Sr)/n(86Sr)\]i值(0. 70420 ~ 0. 70424)和高的锆石εHf(t)值(+9. 30 ~ +13. 87),表明岩浆来源于新生镁铁质地壳的部分熔融。综合区域地质背景研究表明,发育在俯冲—增生杂岩上的Mensibau花岗岩类可能为受两种构造体制(古太平洋和新特提斯洋)叠合俯冲作用下的新生地壳来源的增生弧岩浆岩,证实了西婆罗洲地区在早白垩世期间经历了重要的增生造山过程。  相似文献   
103.
本文从时间序列的原理出发,详细论述了时间序列的建模步骤,针对时间序列预测精度随预测步数的增加而减小的不足,对时间序列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动态时间序列模型,并采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最后结合某电厂冷却塔沉降观测数据进行预报,预报结果表明动态时间序列模型能保持较高的预报精度,能较好的描述建筑物的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104.
针对利用重力场模型方法计算地球外空间扰动引力的精度时,模型截断误差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这一问题,该文利用重力场模型阶方差分析地球外部空间扰动引力截断误差,并与用重力异常阶方差Rapp模型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低阶低空部分,Rapp模型与实际重力异常阶方差相差最大,达到17.125 3mGal;重力场模型计算扰动引力与计算点高度有着密切联系,截断误差的大小随着高度的增加迅速衰减;当计算高度为0.2km时,使用36阶的模型计算扰动引力,截断误差达到25.957 8mGal;当计算高度超过400km时,即使用36阶模型,截断误差也可以控制在1.5mGal内。  相似文献   
105.
针对常见的地下异常体边界处理算法存在着识别出的边界发散、不准确的问题,该文通过两组理论模型进行了多种边界识别方法的试算,以比较分析其各自的效果。结果表明:常见方法中,水平梯度、HTD法和Theta图法均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边界信息,但效果一般;而与其相比,该文在此基础上构建的3种基于更高一阶导数的边界识别滤波器能更有效、准确地提取边界信息;并且在不同深度异常体的组合模型中,改进二阶倾斜角ITA_2算子依旧能在有效均衡不同强度异常的同时,非常清晰地识别出不同深度异常体的边界,有利于实际工作中重力异常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6.
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时刻受到地球重力场的作用,地球外部空间扰动引力会对飞行器的运行轨迹和姿态等方面产生影响,因此,研究地球重力场信息并实时快速的计算出飞行器运行处的扰动引力,对飞行器轨迹和姿态等方面的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模拟数据,本文基于广域多项式逼近方法来快速逼近扰动引力,该法在单元边界点上满足插值条件,而又利用插值单元周围节点信息,实现拟合过程。试验表明,这一方法在高度方向的步长为30km的条件下可达到1mgal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07.
世界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络。物质、信息、能量等的移动或交换嵌入地理空间形成的地理多元流网络,为从地理和网络角度研究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如何构建多主题、时变的地理多元流网络,识别其网络结构、时变规律和关联模式,并为解决全球性的人口移动、航空交通、国际关系、国际贸易等问题提供支持,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全球尺度地理多元流网络化挖掘及关联分析的研究框架,包括:多源数据收集与整理、地理多元流网络构建与结构识别、地理多元流网络演化分析、地理多元流网络关联分析。然后,分别对国际关系流网络、国际贸易流网络、全球航班流网络、全球人口移动流网络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并结合示例介绍了其研究思路。此外,进一步综述分析了地理多元流关联分析的相关研究并提出了研究思路。本文为全球尺度地理多元流网络研究提供了一套研究框架和思路,并为国际关系、国际贸易、航空交通、人口移动等全球性问题研究提供参考,有望为发展基于“流”的时空分析方法做出基础性贡献。  相似文献   
108.
在新疆吉木乃县珠万喀腊一带分布着一套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的陆相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建造和一套陆相含煤正常碎屑岩夹少量中基性火山岩建造,前人将其划归为下二叠统哈尔加乌组。通过对新疆西准噶尔地区哈尔加乌组地层进行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研究和划分,依据实测地质剖面、岩石组合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生物组合特征和LA-ICP-MS锆石U-Pb测年数据:Th/U比值变化范围为0.44~1.28,206Pb/238 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05Ma±2Ma,将哈尔加乌组地层厘定为巴塔玛依内山组二段。  相似文献   
109.
乌萌  李娜  王成宾  管斌 《测绘通报》2013,(10):59-62
针对测绘软件装备研制过程各阶段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测绘软件不同项目类型的研制要求和项目特点,并结合这些要求及特点建立预先研究项目、常规科研项目、型号研制项目对应的SMEM模型。通过应用SMEM模型到4个独立的测绘软件研制项目中,与以往同类项目相比,应用模型后的项目软件工程各阶段的目的性和可控性增强,模型中针对阶段的风险管理和有规律的需求确认降低了项目风险,使软件的总开发周期缩短约20%,显著节约了项目过程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