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人工挖孔嵌岩灌注桩以其成本低、工期短、承载力高等特点而受到普遍欢迎,但与此同时,相对滞后的桩端持力层检验方法却在制约着它的发展,地质雷达的出现为解决这个矛盾开辟了新的思路。详细阐述了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并结合"济南市广播电视技术中心"工程实测雷达图像对几种典型地质情况下的图像作出逐一释读。  相似文献   
62.
新型自动气象站技术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业务人员对新型自动气象站有较全面认识,为今后新型自动气象站的应用奠定基础,介绍了新型自动气象站的系统结构设计与关键技术,着重阐述了新型自动气象站具有的优势。结果表明,新型自动气象站统一标准、统一规格的设计, 提高了台站的设备维护能力, 降低了维护成本;采用的CAN总线技术,解决了当前自动气象站系统无法扩展新要素的问题。  相似文献   
63.
研究矿业活动重金属的释放、迁移及累积特征对于控制和治理矿区水土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广东大宝山矿区水土污染源调查及横石河流域沿岸水土样品采集,以研究区土壤对照值及国家环境质量为标准,试图探讨了大宝山矿区重金属迁移及累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横石河沿岸土壤重金属元素主要来自采矿活动的酸性废水的排放,土壤中Cd、Pb、Cu和Zn的含量均超过对照值,呈现出明显的累积特征,且Cd、Cu含量超过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中重金属累积程度及其风险等级呈现出从源头向下游递减的特点,其中凉桥、水楼下地段农田重金属处于高风险区,阳河-莲心村虽有累积,但无风险;上坝村地处土壤重金属累积的中风险区,下坝村处于低风险区。研究结果为矿区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4.
宿兴涛  张志标  欧磊 《中国沙漠》2017,37(2):315-320
采用区域气候与沙尘耦合模式RegCM4-Dust,模拟研究了A1B情景下东亚地区未来(2015-2100年)春季沙尘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总体上,东亚沙尘源区起尘通量与沉降通量存在明显的振荡特征,而沙尘光学厚度呈现显著的波动减小趋势;源区下游沙尘光学厚度和沉降通量均呈现显著的波动增大趋势。(2)沙尘子源区中,仅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周边地区起尘通量有显著波动减少趋势,速度达-2.1%/10a;萨雷耶西克阿特劳沙漠和呼伦贝尔沙地沙尘光学厚度减小速度最快,分别达到-2.8%/10a、-2.3%/10a。(3)未来,中国华北南部、黄淮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中国东、南部近海春季沙尘光学厚度增速均为1.5%/10a;中国近海沙尘沉降通量显著上升,速度达1.9%/10a。(4)地面风速尤其是最大风速变化是导致起尘通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影响光学厚度的主要因素是地面最大风速。  相似文献   
65.
陈俊成  宿文姬 《华南地震》2019,39(3):121-126
土钉支护体系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支护方式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关于土钉力计算的理论依然相对缺乏,远远落后于工程实践,严重制约了土钉技术的发展。基于杨光华提出的土钉力简化计算方法[1],以4种不同的土压力模式为背景进行简化,并对比分析不同土压力模式下的土钉力分布,结果表明:采用根据侧壁主动土压力与总土钉力相等并考虑施工过程的影响和增量法的土钉力简化计算方法简便,且采用三角形土压力分布模式与梯形土压力分布模式(二)较采用其他两种土压力分布模式简化计算得到的结果与监测结果更接近。  相似文献   
66.
67.
针对遥感资料与实况观测融合重构三维海温场的问题,改进了最优插值中的先验统计信息估计,并研究了背景场和观测项的各自影响机制。在最优插值中,将背景场分别取为平均气候场(静态方案)和遥感合成场(动态方案);在最优融合前,用后验诊断方法迭代优化了背景误差和观测误差协方差;融合完成后,用观测空间诊断误差和模式格点指标对比分析两种方案。主要结论:(1)动态方案相对于静态方案分析误差减小的绝对量值由二者的观测误差之差决定、减小的相对程度由二者的背景误差之比决定;(2)背景场的调整作用在中高纬占优势、在赤道海域与观测项调整作用相当,是由协方差相关尺度的准纬向分布特征决定的;(3)动态分析场的中尺度信号谱能量整体比静态分析场高1~3个量级,但在热带海域相当;(4)遥感资料通过分辨实况观测所无法分辨出来的海温中尺度特征,达到减小误差、提高有效分辨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