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0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真空排水预压下土体变形的应力路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室内试验,对真空排水预压下土体变形特性进行了应力路径分析,测定软土地基在真空预压加固后应力路径的改变对沉降量的影响,论证真空排水预压加固软土地基不能消除其剪应力引起的剪切变形,结合实例,计算其后期沉降量与固结沉降量的比值,并推算软土地基在真空预压下其最终沉降量计算公式的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102.
尚彦军  李世煇 《地质论评》2013,59(1):113-121
当前我国一系列大型地质工程建设中地质灾害预报和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的需求,使工程地质学面临综合理论创新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有关学者提出大成综合理论,从源头上综合了专家的多源知识,从理论上凝炼了工程地质学高度综合的特点.以大成综合理论为基础,作者提出将众多因素相互作用进行观察、判断和测试,建立关系矩阵并加以权重分析和活跃强度等运算,提出了表征工程地质多因素作用关系简便可行途径.其研究难点在于综合认识地质条件的原生、次生和工程作用下的变化.总结复杂地质条件下国内外地质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自然演化和工程扰动下岩体结构动态控制观(DDC).结合工程场地规划和比选,以工程地质分区(EZI)、综合适宜性(CSI)、加固需求度(DRD)等可操作的量化指标,发展工程施工乃至运行扰动作用下的岩体结构控制论,更好地服务于地质工程与环境和谐的高层次决策目标.复杂地质条件下工程实践说明了DDC提出的科学合理性,以及解决复杂性问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3.
作为服务于地质工程设计和施工基本工作的工程地质勘察,先进理论、技术方法和类似工程的经验等支撑起了它有序开展。然而,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常因揭露出不良地质体和诸多诱发因素存在而导致施工地质灾害,使得中小型地质工程中勘察实物工作量和工程地质分析为主的经验必须有机结合,即业界俗称"三分勘察七分经验"。如何科学认识和合理实施此对策?在学习吸收前人综合集成理论等基础上,本文试着将工程地质勘察同中医诊治进行对比,提出了正算(归纳总结)反演(假说演绎加典型类比)相结合的思想。结合北方某高速公路边坡施工中发生破坏的案例,从教训剖析中揭示复杂地质条件下中小型地质工程勘察理论和经验紧密结合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本文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勘察实物工作量的合理性、基础代表性,专家经验的正确性和地区制约性等,提供了可资参考的资料和案例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04.
不同埋深的软硬岩层叠置复合地层变形破坏形式复杂而使得软岩大变形和硬岩岩爆位置相关关系不够明确。在拉张盆地中自重应力为主,侧压系数一般较小且多数在1.0以内。本文以在水平和铅垂叠置复合地层中TBM开挖圆形断面隧道为例,采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对拉张盆地中不同埋深、不同叠置型式复合地层中TBM开挖后的三维弹塑性位移变形、主应力和塑性破坏分布变化特征展开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围岩变形主要发生在软岩层地层中,埋深超过800 m后沿隧道轴向软岩大变形藕节状分段开始显现;随埋深增加,硬岩稳定性变差,顶拱位移增加尤其明显;随埋深增加,软岩和硬岩地层之间主应力差异变小,硬岩中储能明显;埋深越大塑性区分布范围越大;埋深较小时岩层以拉张破坏为主,埋深较大时以剪切破坏为主,两种状态的转换埋深(临界深度)约为800 m。由此对拉张盆地中深埋界限值给予了理论验证。  相似文献   
105.
跨越不同地质地貌单元的线性工程(如公路、铁路等)常遇有复杂多变的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评价时必须进行工程地质分区.以往分区方法基本为定性,不便于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及地质灾害区划的直接应用.本文在讨论和比较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和相互作用关系矩阵法等基础上,选用相互作用关系矩阵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半定量分析,初步实现了对川藏公路八宿至林芝段8个区和19个亚区工程地质条件定量评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6.
全风化花岗岩物理化学特征数值统计及指标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布于华南(尤其是香港)地区全风化花岗岩与地质灾害关系密切。其物化指标统计结果以及相互关系研究似很欠缺。通过对香港九龙两处边坡上部3个探坑中48个全风化花岗岩样品物理化学实验结果分析,本文给出了物理化学性质统计值,并对比表面积和阳离子交换容量等主要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这就将物理化学指标问相关关系具体量化,揭示了它们同矿物成分间的关系,并可对化学、物理化学和矿物学实验分析结果进行校验。本文结果对分析其风化特征及其工程地质性质,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7.
水资源开发利用必须与文物保护紧密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设计和建设中必须考虑其对沿线数量多、分布广的文物的影响评价 ,以便通过调查和评价来保护这些文物。工作中我们从对水系分布、地层岩性、地貌类型划分 ,文物级别、保护状况及同引水渠道空间关系等调查入手 ,一方面在输水渠道两侧各 3km宽的影响范围内 ,对不同时代的文物地貌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 ,另一方面 ,用影响指数E对沿线文物受影响的程度及保护等级进行了模糊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08.
岩石隧道围岩变形时空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石隧道围岩变形具有时空效应特征。根据围岩变形速率,岩石隧道围岩变形一般可划分为3个阶段,即急剧变形阶段、稳定变形阶段和流变阶段。通过总结分析围岩变形3阶段的特点,结合中梁山隧道D-5H量测剖面的实测数据,对围岩变形的空间效应和时间效应进行了分析。空间效应集中发生在急剧变形段,空间效应段主要靠围岩自身以及初次支护克服围岩发生破坏变形,时间效应则主要体现在流变段。以华蓥山隧道等76个隧道实例为统计样本,分别对围岩变形时空效应与围岩类别和塌方事故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80%以上的塌方发生于急剧变形段,13%发生在稳定变形段,只有7%左右的塌方发生在流变段。其中Ⅳ类和Ⅴ类围岩在3个阶段都可能发生塌方,Ⅲ类围岩则很少在流变段发生塌方。Ⅰ类和Ⅱ类围岩则基本不会发生较大规模的塌方。对深入了解隧道围岩的变形规律,为隧道灾害防治、选择恰当的支护时机和支护方式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奥布公路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喀喇昆仑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奥依塔克-布伦口(简称奥布)公路受到沿线数量众多且规模较大的泥石流影响,常导致行车中断,人员和车辆安全受到威胁。在现场地质考察和走访基础上,依据ArcGIS工具对奥布公路段的15条典型泥石流沟开展了重点调查和危险性评价。首先对汇流面积、纵坡度、面积宽度比、堆积区面积和距公路距离等5个评价因子属性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采用两层结构的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影响因子的权重,随后将属性函数与权重乘积加和,得到灾害易发性指数(DFRD);最后对泥石流危险度(DRFR)进行计算分析和危险程度分级。结果发现,高-中度危险的11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布伦口峡谷上游、盖孜检查站和加水沟之间,构成了泥石流灾害发育较为集中且危害性较大的路段。工程上相应采用隧道、高架桥等绕避措施,取得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110.
米东区柏杨河乡玉希早布村崩塌地质灾害较发育,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选取G1-G10共10个崩塌点(潜在崩塌点)开展工程地质勘察与测量工作。初步确定了研究区崩塌灾害的发育特征,并对潜在崩塌点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该区崩塌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岩质崩塌,成因类型多为滑移式。其中G1-G6为较稳定-稳定型,G7-G10为不稳定型。对不稳定的潜在崩塌点,提出了“支撑杆固定防护网”的防护结构方案,以期为今后的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