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95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148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112.
<正> 中国林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年会于2003年11月5日在京召开,这是林业科技界的一次盛会。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出席开幕式,并为吕建雄等17位第七届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颁奖。 张建龙代表国家林业局向第七届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表示了热烈的祝贺,对广大林业青年科技  相似文献   
113.
龙卷风曾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据联合国公布的一份资料称 :全球平均每年发生的龙卷风次数高达 10 0 0次以上 ;美国在 1980~ 1984年的 5年中 ,龙卷风就发生过 45 0 0多次 ;仅在 1947~ 1970年这 2 0多年中 ,全世界就有 74.5万人被龙卷风夺去了生命。我国龙卷风出现频次也较多。如上海市近 3 0多年中 ,龙卷风肆虐达 74次 ;广东湛江地区在 1981年 4月到 5月的 40多天里 ,竟 4次遭龙卷风袭击。面对突如其来的龙卷风 ,难道人类真的就束手无策难逃厄运吗 ?龙卷风 ,又称龙卷 ,是一种破坏力最强的小尺度风暴 ,系自积雨云中下伸的漏斗状云体。龙卷漏…  相似文献   
114.
国内5级以上地震波形描述与震相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台站情况天水台位于南北地震带的中北部 ( 3 4.2 8°N,1 0 5.54°E) ,海拔 1 1 50 m。天水台拥有模拟仪与数字仪共 6台套 ,短周期仪放大倍数 2万倍 ,中长周期仪放大倍数 2 0 0 0倍 ,仪器稳定可靠。观测资料在历届全国评比中名列前茅 ,尤其地震分析单项评比成绩裴然。近年来天水台记录国内 5级以上地震达几十次 ,震中距最远距离 2 2 .0°,最近 3 0 0 km,最大震级MS7.0。最小震级 MS5.0 (上述参数均取自甘肃地震台网观测报告 )。从实际工作出发 ,我们根据这些地震发生的方位与区域 ,对选取的短周期 64仪地震记录资料 ,按东北 ,西北 ,东…  相似文献   
115.
调查了甘肃景泰荒漠草原区一处风电场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对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荒漠草原区百兆瓦级风力发电场建设造成直接植被生产力损失量为6.79 g·m-2·a-1,间接植被生产力损失量为91.43 g·m-2·a-1。随着扰动程度增加,物种丰富度降低,均匀度减小。在工程运行后,经历近10 a的自然恢复,核心扰动区虽然物种单一,但植被生产力是次级扰动区的两倍以上,为间接扰动区和未扰动区的50%和33%左右;而间接扰动区植被生产力仅为未扰动区的50%。总体上,风电工程扰动对区域植被的影响,不仅在于建设期对局地群落植被生产力的完全丧失,更重要的是在运行期间对周边大面积间接影响区群落植被生产力的大幅度降低,而且这种影响是长期和持续性的。  相似文献   
116.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对象,但野生中华绒螯蟹溯河洄游过程中的摄食生态尚不明确。本论文以长江野生中华绒螯蟹为研究对象,沿其洄游路线设置3个采样区域,采集不同发育时期的幼体及其潜在的食物来源等样品。通过对比分析幼体及食源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对中华绒螯蟹溯河洄游期的食物组成及变化进行探讨。结果发现,从大眼幼体到幼蟹,碳稳定同位素(δ~(13)C)呈现逐渐变轻的趋势,氮稳定同位素(δ~(15)N)呈现逐渐变重的趋势。表明中华绒螯蟹从大眼幼体到幼蟹的发育过程中,随着幼体不断向上游江段回溯,食物中陆源物质的比例逐渐增大,食物来源由浮游性食物向底栖性食物转变,且营养级逐渐增高。综合分析证明,在生境多样化、食物来源复杂的河流生态系统中,δ~(13)C值呈现的是食物来源的区域性和特异性,可以识别中华绒螯蟹洄游过程中的食源变化。δ~(15)N值虽受到区域氮源以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仍能体现幼体发育过程中营养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7.
陆架波的性质如频散关系、形成机制等受地形影响。研究地形对陆架波的性质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陆架拦截波理论,数值计算了分段线性地形下不同宽度陆架上陆架拦截波的频散关系、长波假设下波动的相速度、阻尼情况下的波动耗散率以及强迫波的外力影响因子。分析了陆架宽度及坡度对自由及强迫陆架拦截波性质的影响。陆架宽度影响陆架拦截波的频散关系。陆架变宽,使得长波频散曲线的斜率增大。陆架宽度的增加使第一模态陆架拦截波有明显的性质变化:相速度增大,波动受辐散影响的程度变大,摩擦衰减距离增大,且风应力旋度在波动的生成机制中起到的作用渐强。在宽的陆架上,研究陆架拦截波的生成及强迫波的振幅时,应充分考虑风应力旋度的作用。第二、三模态波动的相速度受陆架坡度的影响较大,但摩擦衰减距离基本都在200km左右,几乎不随陆架宽度改变,属于局地波。  相似文献   
118.
金属成矿省成矿年代学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裴荣富  熊群尧 《地学前缘》1999,6(2):325-334
以华北地台北缘金属成矿省地质历史演化为实例讨论近10年国内外成矿年代学研究的若干新进展,内容涉及成矿年代学研究的金属成矿省等级体制成矿的年代学背景,代表性地区的金属矿床成矿年代演化,金属成矿省成矿事件的年代鉴证,成矿年代省和成矿代区的建立。文中重点提出,成矿年代学科,不同于矿床成矿年代和同位素测年技术。它是在一定的成矿区域内矿床成矿年代区域的和地质历史演化,做出成矿热事件和建立成矿年代省的年代鉴让  相似文献   
119.
黑河市国土资源局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改革创新意识、服务意识、依法行政意识和求真务实意识,自觉地把国土资源工作融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之中,取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