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65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讨论了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在地基与基础工程设计计算中的应用方法,及其设计计算和设计报告的编写等方面的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62.
论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   总被引:38,自引:7,他引:31  
龙花楼  张英男  屠爽爽 《地理学报》2018,73(10):1837-1849
乡村振兴的核心目的是系统构建人口、土地、产业等多种发展要素的耦合格局。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肩负着为人口集聚、产业发展提供资源支撑的基础性作用。本文基于影响乡村发展的关键要素阐释了新时代乡村振兴和土地整治的内涵及其互馈关系,剖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整治的区域实施路径。最后,就未来乡村振兴视角下土地整治的方向进行了展望与讨论。结论如下:① 乡村振兴的内涵在于为应对乡村内部要素的流失与衰退,通过经济、政治及文化建设等手段激发内部动力和吸纳外部资源来重新组合、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乡村人口、土地和产业等发展要素,从而优化要素结构、提升地域功能、重塑乡村形态,实现乡村地域经济、社会及生态的全面复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② 乡村振兴视角下土地整治要激活乡村人口、土地和产业等关键发展要素,统筹物质空间振兴与精神内核提升;③ 开展农村土地整治要与区域自然本底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按照分区统筹、分类施策的原则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框架下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模式与路径;④ 未来有必要重塑土地整治的价值取向,在统一空间规划体系下统筹土地整治规划与乡村振兴规划,大力发展土地整治与多功能农业相结合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3.
马历  龙花楼  张英男  屠爽爽  戈大专 《地理学报》2018,73(12):2364-2377
基于中国县域1991年、2000年、2010年3期截面数据,利用定量和GIS空间分析法,研究了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农业劳动力变化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耦合特征和时空格局。结果表明:① 1991-2010年中国县域农业劳动力总体呈减少趋势且减少幅度逐渐增加,1991-2000年、2000-2010年分别减少4.91%和15.50%;从空间分布上看,中国农业劳动力数量呈“东减西增”的空间演变特征。② 1991-2010中国县域农业经济呈持续增长态势,总量增长140.13%,但区域差异明显;农业产值占区域GDP的比重逐渐减小,呈现出东低西高的分布特征。③ 产劳弹性系数的耦合类型主要以农业经济、农业劳动力“同增”的增长型和农业经济增长、农业劳动力减少的集约型为主,分别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和东南部地区;耦合类型为“滞后型”“衰落型”和“衰退型”的区域与中国贫困发生率高的地域较为吻合,1991-2010年各耦合类型整体呈良性发展态势。最后根据产劳弹性系数的耦合类型和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乡村经济振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4.
乡村重构的理论认知   总被引:27,自引:7,他引:20  
面向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地域日益复杂的人地关系,乡村重构成为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前沿课题。乡村重构即行为主体通过优化配置和有效管理影响乡村发展的物质和非物质要素,重构乡村社会经济形态和优化地域空间格局的过程。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基于乡村地域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视角,从乡村重构的行为主体、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等方面进一步阐释了乡村重构的概念内涵,剖析了由诱发机制、支撑机制、约束/促进机制、引导机制、引擎机制构成的乡村重构作用机制框架。最后,基于政府行为对推动城乡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乡村重构的引领作用,认为有必要重构乡村社会经济的政府干预框架,并对未来中国乡村重构需进一步重点关注的研究内容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65.
目前,国内一般的回转钻进试验设备都采用光线示波器作为记录仪器,而且都不能自动地控制钻进过程。 用光线示波器作为记录仪器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由于钻进时,机械液压系统的振动,加上破碎岩石的均匀性,使得记录结果中混有大量的干扰信号,记录曲线波动很大,造成人为测量误差的增加。  相似文献   
66.
本文报道了瑞典克芮留斯钻探设备综合生产公司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介绍了该公司为引入我方电镀金刚石钻头而对我方钻头进行全面测试的结果.文中指出,通过瑞典克芮留斯公司室内台架实验、野外生产实验、室外现场实验可以看出,我方电镀金刚石钻头性能良好,在高规范、高进尺指标下未发现钻头掉块、脱环、脱层现象,从而为我方电镀金刚石钻头打入国际市场赢得了良好的技术信誉.  相似文献   
67.
人造金刚石孕镶钻头是利用粉末冶金和低温电铸进行制造,由于这种钻头所需的资源比较广泛,制造工艺简单,以及这种钻头本身所具有的良好的钻进性能,利用这种钻头钻进的工作量日益增多,在我国占总的金刚石钻进量85%以上,但是系统地研究孕镶金  相似文献   
68.
目前在钻探工程中,硬质合金和金刚石钻进所占的工作量比例最大,本文拟就这二种钻进方法中,切削刃的尺寸,切削线速度,轴载的稳定性,对岩石破碎的影响加以讨论.岩石破碎效率与单位比能消耗,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岩石破碎时岩屑的粒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单位比能的消耗和破碎效果的好坏.为了达到高的破岩效率低的单位比能消耗,必须综合地考虑切削具的线性尺寸,切削线速度和轴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9.
秦岭北麓晚第四纪断层陡坎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航片解译和野外调查,发现在秦岭北麓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发育有断层陡坎,本文依据对这些陡坎的地质地貌分析、地形剖面测制、探槽揭露及测年数据,讨论了断层陡坎的空间分布和形态学特征、生成时代和断距,评估了秦岭北麓断裂在晚第四纪的活动强度。由断层陡坎高度经过校核获得断距变化范围在1.1至7.9米之间,由此求得秦岭北麓断裂中段全新世中晚期以来平均滑动速率接近1mm/a,西段在眉县一带为0.5mm/a左右。晚更新世以来,发生过3—4次古地震事件  相似文献   
70.
由中国地质大学探矿工程系专业英语教师周培健问志编写,地矿部评奖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大学兼职教授刘广志同志主审的“探矿工程专业英语及其翻译方法”一书,即将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本书在探矿工程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和地矿部委托举办英语短训班所使用的教材基础上,经过八年的教学实践,吸取了在各个战线上的探矿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反馈信息,进行了大量的增补和修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