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113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101篇
地质学   282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8篇
  1974年   15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6篇
  1960年   6篇
  1959年   12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五台山蒋村地区四集庄组——对滹沱群时代的再限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滹沱群是华北最典型的古元古界地层之一,限定其时代对建立早期地层年代格架和探讨华北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过程意义重大。本文对五台山地区蒋村镇附近的滹沱群地层进行了详细研究,从与蒋村砾岩中石英斑岩砾石相同的基岩中选取了2件石英斑岩样品,并获得其锆石U-Pb年龄结果分别为(2166±17)Ma和(2138±17)Ma。据此,限定蒋村地区碎屑沉积岩时代应小于2138 Ma。结合四集庄组底部发育厚层的砾岩和区域内2.2~2.1 Ga岩浆事件,我们进一步认为滹沱群底界年龄为~2.2 Ga。由于滹沱群豆村亚群和东冶亚群经历了同期褶皱变形作用,而侵入于蒋村四集庄组未变形正长花岗岩脉的锆石U-Pb年龄结果为(1816±18)Ma。因此,本文限定豆村亚群、东冶亚群的时代为2.2~1.82 Ga。石英斑岩中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为176Lu/177Hf为0.000717~0.002239,176Hf/177Hf为0.281399~0.281563,其176Hf/177Hfi为0.281315~0.281496和εHf(t)为–3.37~4.11,变化范围较大,初步认为其源自于新太古代早期上地壳的部分熔融并有地幔物质添加。  相似文献   
82.
83.
我队杉桥勘探区的三迭、侏罗纪的煤层是高灰份,低变质程度的高阻煤层,煤层灰份一般在30—45%之间,而顶、底板岩石和煤层夹石大都是含炭量高的炭质泥岩,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物性差异。同时,煤层结构又极其复杂,有时厚度为数十厘米至数米的煤层,由几个至几十个分层组成,煤分层和夹石的厚度最小者仅2厘米左右,一般为0.1至0.5米。而常用的电阻率和伽玛伽玛测井方法,仅能分辨0.2米以上的煤层和夹石,且介面不够清晰。故往往造成很大的解释误差,对煤层难于作出正确的评价。《煤田地质情报》1975年第一期介绍了国外研究复杂煤层的微聚焦电极系测井法。我们引用这一方法,并根  相似文献   
84.
85.
86.
某地含铌铁矿黑云母花岗岩的实际意义,已为多年地质工作成果所证实.随着采、选工艺的进步,花岗岩本身将有可能直接为工业利用.更重要的是,它是其周围一系列现代河流冲、洪积铌铁矿砂矿的雄厚矿物来源.  相似文献   
87.
88.
前言 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是我国珍贵的海产经济动物之一。多年来,自然资源日趋贫乏,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为了大力发展“海珍品”养殖事业,我国沿海的科研单位和地方养殖埸都在积极摸索人工培育的规律。在复杂的人工育苗过程中,为幼虫选择适宜的饵料无疑是最重要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9.
近30年的集成研究表明,南大洋吸碳能力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明显的下降,但是这种减弱趋势在2002年后又开始转变为显著增强的趋势,展现出一种吸收大气中人为CO2更强的能力,这种态势伴随着南大洋的酸化进一步增强。观测表明,开阔大洋(45°S—50°S)在1991—2000年间的pH下降速率为每年0.0007,文石饱和度Ω文石以每年0.015的速率上升,而在2001—2011年间pH下降速率增大为每年0.0024,Ω文石转变为每年0.017的下降速率。在南大洋近岸海域,海洋酸化程度区域性差别很大,影响因素也更加复杂。例如,普里兹湾在1994—2010年pH和Ω文石分别下降了0.11和0.30,威德尔海在1978—2008年间的表层海水pH下降速率为每年0.0011,Ω文石下降速率为每年0.002。基于现场观测数据和遥感反演参数方法,从点线观测数据评估扩展到海区整体范围的南大洋酸化趋势评估取得了重要进展。而近期改进的模型模拟与观测结果比较在量级和更大尺度空间上都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本文对地球系统模型(ESM)预测的包括RCP 8.5等不同情境下的南大洋酸化趋势以及海洋酸化对南大洋生态系统的效应进行综合评述,结果表明到本世纪末南大洋大部分海域都将处于文石不饱和状态,预示着南大洋的酸化进展将会严重影响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变化和损坏整个南大洋的生态系统。因此,对南大洋开展海洋酸化过程、驱动机制和预测研究以及生态效应评估已严肃地摆在全人类的面前。  相似文献   
90.
几年来,我们在地震资料的解释上,先后采用过三种方法。即恒定的平均速度和非线性平均速度作图法;层平均速度作图法以及现在用的地震测井曲线分层作图法与射线量板法相配合的方法。为了加深对目前采用的射线量板作图法的了解,有必要回顾一下前两种方法的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