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4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囊谦盆地晚始新世贡觉组厚层红色含膏盐粉砂质泥岩是研究青藏高原始新世古气候演化和含膏盐沉积环境的良好素材。采集囊谦盆地贡觉组约257 m含膏盐地层的碎屑沉积物,研究其粘土矿物成分和组合特征及气候与沉积环境变化。结果显示,粘土矿物主要以伊利石(52.1%)为主,其次为绿泥石(8.1%)和高岭石(3.5%)。根据岩性特征及粘土矿物组合变化,剖面自下而上可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指示了暖湿—低盐度、冷干—高盐度、较暖湿—低盐度的气候和沉积环境。贡觉组气候与沉积环境受到青藏高原地区干湿交替变化大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以3~5年的分辨率分析沉积岩心中的介形类甲壳动物的氧同位素值,建立了过去200年间德国南部阿默湖(Lake Ammersee)湖水氧同位素值的详细历史.经验分析及该湖的同位素水文学模拟显示出湖水的氧同位素组成主要由当地沉积物的同位素组成所控制.在过去200年间,该湖的同位素记录与位于湖泊汇水区内的HohenpeiBenberg的气温记录密切相关.这样,已有过去20年资料记录的欧洲中部的沉积物18O与气温之间的关系就可扩展到更长的时间以及更大的温度范围.该结果为将阿默湖沉积物中介形类甲壳动物的δ18O作为年均气温的定量替代值的有效性提供了进一步支持,它大约可延伸到末次冰期.  相似文献   
13.
在海相蒸发岩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中,常应用盐类矿物中的微量元素来研究钾盐矿床的成因和成矿指示标志,Br、Rb就是其中很重要的2种微量元素。缺硫酸镁型钾盐矿床在成盐过程中会蒸发沉积形成氯化物型的盐类物质, Br、Rb按一定的规律分配到这些盐类物质中而不形成独立矿物。在盐类物质蒸发结晶过程中,Br、Rb在固_液相之间的分配主要受温度控制。文章通过Br和Rb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微量元素分配的热力学分析,建立了Br、Rb在盐类矿物相中的分配系数与温度间的热力学函数模型:,并探讨了利用这些公式来计算出钾盐矿床结晶作用形成盐类物质时的古温度,这对研究钾盐矿床形成时的古环境、物质基础条件、物理化学条件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沙空那空盆地东南缘农波坳陷中龙湖钾盐矿区钻孔LH01岩芯三个含盐段上覆泥岩层孢粉分析, 自下至上得到Exesipollenites-Classopllis-Ephedripites和Psophosphaera-Classopllis-Exesipollenites两个孢粉组合, 并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得出三个含盐段成盐地质时代为晚白垩世土伦—桑顿期; 另孢粉组合反映的植被景观面貌证实了该区在成盐期间气候总体炎热干旱, 最终形成以蒸发岩与泥岩交替出现的三个沉积循环序列, 其上泥岩层中孢粉组合的变化说明第三成盐旋回期间气候有转凉迹象。  相似文献   
15.
成矿系统理论将矿床视为动态演化的自然系统,矿床从发生、形成到发展的整体演变过程及其控制机制是该理论的研究核心,“源、运、储、变、保”是该理论剖析矿床成因的五个基本着眼点。东南亚呵叻高原超大型钾盐矿床作为我国海外钾肥生产基地的标志性成功案例,其成矿系统研究不仅关乎该矿床成因认识的深度及其开发利用的广度,同时对中国东特提斯域内找钾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拟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借助成矿系统理论,运用动态的整体思维对呵叻高原钾盐矿床成因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探讨时间维度下呵叻高原钾盐矿床“源、运、储、变、保”成矿要素的表现特征及存在的科学问题,初步提出固体可溶性钾盐矿床成矿系统的研究思路构架,以期为全球钾盐矿床深入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6.
老挝钾盐矿所属的呵叻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钾盐矿集区之一,矿物组合主要为石盐、光卤石和次生钾石盐等,裂隙水分布于钾镁盐矿层中(深度150m左右)。裂隙水渗漏已严重影响了矿区生产安全,但关于该水体的来源及演化过程仍不明确。本文系统采集矿层中裂隙水及周围各种水体样品12件,并测试其水化学及氢氧(2 H、18 O)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裂隙水矿化度较高(368.1g/L~430.7g/L),裂隙水与盐泉水水化学类型同为氯化物型,分析常微量离子含量特征及水化学特征系数,显示裂隙水受到钾镁盐溶滤掺杂的影响。裂隙水δD=-64.2‰~-55.2‰,δ~(18) O=-7.75‰~-7.1‰,其比值范围显著区别于石盐(δD=-144‰~-78‰,δ~(18) O=-1.1‰~4.2‰)和钾镁盐(δD=-54.75‰~-1.42‰,δ~(18) O=-7.09‰~0.95‰)沉积阶段原始卤水氢氧同位素组成,而位于全球大气降水线附近,表明裂隙水不具有原始残留卤水特征,而主要由大气降水溶滤蒸发岩矿物所形成。裂隙水成因的查明为该区地下水循环和钾盐矿床开发过程中地下水渗漏治理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350多个盐湖湖表卤水水化学成分综合研究表明,成矿元素K、Li、B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但新疆一些富K、B盐湖也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我国盐湖卤水中的Br、I、Rb、Cs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异,富Br和I盐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中东部,而Rb和Cs则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我国盐湖区按主要成矿元素禀赋情况可以分为3种类型,K+B+Li资源综合利用型;K+B(Li)资源综合利用型以及单一的K(B或Li)资源利用型。青藏高原地区的盐湖卤水矿床以前两者为主,新疆和内蒙的盐湖则以后两者为主。  相似文献   
18.
海陆相蒸发岩硫同位素值变化和地球化学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硫同位素作为一种稳定的同位素,几乎遍布各种自然环境,出现于地质上所能跨越的所有温度范围。自然界中,不同环境下δ~(34)S值的差别可达180‰。研究表明,蒸发沉积硫酸盐的δ~(34)S值可以代表相应水体的δ~(34)S值,通过研究蒸发岩中的δ34S值,结合其它指标,可判断沉积环境,示踪成矿物质来源,研究成矿作用过程,为重建古地理古环境提供依据。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总结了硫同位素分馏的影响因素及其在地球化学方面的应用;分析了陆相盆地蒸发咸化过程中水体δ~(34)S值的变化特征;对比研究了部分海陆相盆地硫酸盐δ~(34)S值特征,并指出对陆相盆地,不同类型的水体中δ~(34)S值变化趋势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老挝万象盆地通芒地区盐构造特征及成因机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象坳陷盆地腹地通芒地区古新世—始新世沉积了巨厚的膏盐岩,塔贡组下盐层钾镁盐矿体呈盐构造,钾镁盐矿体与上覆碎屑岩之间整合接触,在喜马拉雅运动中晚期的强烈挤压与差异载荷等作用下,形成通芒地区狭长形隆起的盐背斜构造。研究表明通芒地区盐构造的成因受多重作用影响,差异负载是通芒地区盐构造初始形成时的动力来源,盐上盖层快速沉降是盐构造生长缓慢的主要原因。强烈的区域挤压作用促进了差异负载、重力作用与浮力作用的进一步发展,所形成的构造样式相对较简单,以发育盐构造初期的盐枕及盐背斜为主。盐构造对于研究钾镁盐体的成因、运动规律和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选用甘青地区达连海、青海湖、苏家湾、大地湾4个典型高分辨率的钻孔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阐明了该地区末次冰消期以来气候变化规律与主要气候事件,初步探讨了该地区植被纬向时空演化规律。结果显示末次冰消期大致开始于15.2~14.6 ka BP之间,冰消期期间该地区气候表现为冷暖波动频繁,气候不稳定,植被类型由东向西为草原-荒漠化草原。全新世早期阶段10.4~8.2 ka BP气候表现为温干,植被类型由东向西为疏林草原-草原。全新世中期8.2~4.3 ka BP气候温暖湿润,植被发育良好,由东向西出现森林-森林草原植被。4.3 ka BP以后该地区气候总体向凉干方向发展,3.9~3.4 ka BP期间陇中地区气候波动较显著,植被类型草原-森林草原交替出现。晚全新世后期2.3~0 ka BP气候冷干,从东到西发育草原-荒漠化草原植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