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0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244篇
测绘学   255篇
大气科学   115篇
地球物理   156篇
地质学   594篇
海洋学   7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8篇
自然地理   8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El Ni?o(厄尔尼诺)事件对东亚和南亚次年夏季降水影响及其机理已经得到充分研究,但其对夏季青藏高原降水是否有显著影响还不清楚。本研究根据1950年后El Ni?o事件次年衰减期演变速度,对比分析衰减早型与晚型El Ni?o事件对南亚季风区与青藏高原夏季(6~9月)季节平均和月平均气候影响差异。结果显示在衰减早型次年夏季热带太平洋海温转为La Ni?a(拉尼娜)型且持续发展,引起Walker环流上升支西移,印度洋和南亚季风区上升运动加强,同时激发异常西北太平洋反气旋(NWPAC),阿拉伯海异常气旋和伊朗高原异常反气旋性环流响应,增加7~9月对流层偏南气流和印度洋水汽输送,导致南亚和高原西南侧降水偏多。衰减晚型次年6~8月热带太平洋El Ni?o型海温仍维持,印度洋暖异常海温显著,对应的印度洋和南亚季风区上升运动较弱,NWPAC西伸控制南亚季风区,阿拉伯海和中西亚分别呈现异常反气旋和气旋性环流,导致青藏高原西风加强,水汽输送减少,南亚北部和高原降水一致偏少。结果表明:(1)El Ni?o显著影响次年青藏高原西南部夏季季节和月平均降水与温度,是印度和高原西南部夏季降水显著相关的重要原因;(2)El Ni?o衰减快慢速度对南亚和青藏高原西南部夏季季节内降水的影响有着重要差异。  相似文献   
52.
作为大地测量的一种新兴空间技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 InSAR)具有全天时、高精度、大范围和速度快的优点,逐渐被应用于多年冻土区地表形变监测中。通过综述多年冻土形变原理及InSAR监测多年冻土形变的应用实例,研究表明: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多年冻土区地表年际形变以下沉为主,多年冻土上限附近地下冰含量的大小是影响年际形变量的主要因素;活动层内土壤含水量影响着地表季节形变量的大小,不同类型多年冻土区的地表年际形变量和季节形变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研究还表明,不同波长的SAR产品在不同类型多年冻土区的适用性不同,下垫面特征对利用InSAR获取地表形变量有较大影响,L波段的SAR数据在植被覆盖度较好的区域有更好的效果。由于InSAR的失相干问题,加之目前还缺少长时间、多类型、高频率的实测形变结果作为验证和标校数据,获取准确且连续的大范围形变数据较为困难。针对目前寒区研究需求,布设野外长期观测站点,建立适用于不同多年冻土区的地表形变反演算法,构建具有较高精度和较高时空分辨率的地表形变数据集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3.
赵永红 《地质科学》1993,28(2):186-186
科学的发展是从思维开始的。有了新思维才能去进行新探索,得出新认识、新发现和新观点,再上升为新理论。新理论促进了新技术,并产生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有可能促使一门新学科产生,乃至在科学园地中开辟出一个新领域,促进科学的新发展。“新天地”向广大读者介绍自然科学中的新动向、新探索、新观点、新问题,进行难题的征答与解答。这些内容也许是不成熟、不完善或是有争议的问题,也许与地质科学本身无关。读者或许会在本栏目中获得新灵感,从而导致新思维的诞生——这正是本栏目所希望的。  相似文献   
54.
长治市非金属矿产及其开发利用岳新民(山西省长治市地质矿产局)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辖13个县(区),面积13896km ̄2。境内除煤、铁之外,已发现赋存有非金属矿产28种。1主要非金属矿产(1)石灰岩全市除沁县、屯留、长子3县外,各县(区)均有出露...  相似文献   
55.
桐城桐山-庐江大化的飞来峰位于早白垩世杨湾组(K_1y)弱变形的紫红色陆相碎屑岩之上,由下古生界的硅化粗晶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硅质岩组成,岩层强烈碎裂。其中伴生的张裂隙及剪切石香肠指示岩层由南东向北西逆冲。这一飞来峰的形成与郊庐断裂南段平移作用产生的次级逆冲有关。是由此产生的推覆体差异剥蚀的结果,这种次级逆冲推覆作用发生在扬子板块前陆褶冲带的变形之后。  相似文献   
56.
华南下古生界缺氧事件与黑色页岩及有关矿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相似文献   
57.
中国南方下寒武统石煤的特征,沉积,环境和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早寒武世,中国南方存在着四种类型的含石煤地层一南岭型、扬子型、江南型和华南型,其中的石煤在量和质的方面均各不用问,据研究,这主要与当时的沉积背景(一个浅水台地、一个深水盆地和三个深水大陆斜坡)差异有关。作者通过对石煤的分布、厚度、物质组分、岩石类型、物理化学性质和伴生元素的讨论,认为其形成机理为:海平面上升,由上升洋流携带富养海水在沉积速率缓慢和少泥的条件下,促使菌藻类大量发育,并由此引起海底缺氧环境;菌藻类死亡后沉积在海底,经过复杂的成岩变质作用就形成了石煤。  相似文献   
58.
薛惠锋  岳亮 《地下水》1995,17(2):68-71
陕北能源基地是我国“山西”(山西、陕西、内蒙西部)能源基地的核心,对其进行综合开发,必须以水资源作为先导。黄土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决定了陕北能源基地区地下水资源十分宝贵。为此,本文在分析陕北能源基地地下水资源背景的基础上,确定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的目标函数,建立约束方程,最后求得最优化方案。就地下水资源的永续利用的优化规划问题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59.
本文首次探讨了数字成象系统调制传递函数的测定方法及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该测定方法不仅合理可行,而且强有力地证明了MTF的应用价值。即不仅用于象质的评价,而且为成象系统的检定和调试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0.
本文介绍一种按负片条件冲洗航空红外反转片2443的一种干进干出的连续加工法(CIR-neg)。该加工法很适合于冲洗长卷胶片。使用了三种经过修改后的常用的冲洗药品,并用感光测定法控制冲洗质量。感光测定数据和航摄曝光表明:用该方法显影后与厂家所推荐的反转冲洗法(柯达EA-5)冲洗的胶片具有相同的有效航摄软片感光度(EAFS)。当航摄资料用于资源管理需晒印像片时,本文提出的加工法是很有用的,原始负片可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