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81篇
地球物理   117篇
地质学   351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91.
石英脉型钼矿床作为钼矿资源的一种主要工业类型,对于钼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机制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整理和分析国内主要石英脉型钼矿的矿床地质、矿区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相关成矿地球化学资料,发现石英脉型钼矿床具有如下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产于断裂构造发育的地区,断裂为主要的控矿空间;矿区常发育花岗岩体,与成矿具有密切的空间和时间关系;矿体呈脉状,由石英脉和其两侧的蚀变围岩组成,其中主要矿物组合为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钾长石和石英;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矿床主要形成于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岩浆源区为下地壳,并且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加入;流体包裹体数据显示,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160 ℃~375 ℃)、中低盐度(4%~28%)的特点;成矿流体的δ18O值为-7.3‰~4.8‰、δD值为-129‰~-50‰,表现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成因;成矿热液的总δ34S值为1.1‰~8.8‰,指示成矿体系中的硫来源于岩浆,并受地层硫的不同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692.
农业是热的巨大的需求者。为了满足居民对早生蔬菜、浆果、鲜花的要求,至少必须暖化二万俄顷的土地。暖化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温床的每一俄顷土地需要消耗六千吨畜粪,而畜粪是可以用来做肥料的。冬季暖室中种植的公斤蔬菜需要消耗50公斤煤。为了生产新鲜蔬菜,全年都需要廉价的热源。在地球的内部就储藏着无穷无尽的最便宜的燃料,这种燃料除供工厂和电站作热的消耗外,还可以用来供农  相似文献   
693.
据法新社雅典1981年8月12日报道:最近,雅典的物理学家们研制出了一种能够提前七小时预报地震的仪器(但是这个仪器不能确定震中),这一成果已于8月11日向雅典报界公布。物理学家、科学院院士阿莱克索波各斯教授指出,由雅典大学物理大学助教康斯坦  相似文献   
694.
分析杂交水稻生育期间的气候资源,目的在于使杂交水稻生产做到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当地农业气候的优势,夺取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695.
南疆作为气候干旱区,夏季常发生不同类型的降水,2013年6月南疆短历时、高强度、小范围降水事件和2016年8月长时间、持续型、大范围降水事件在预报和服务方面有较大差异。分析两次强降水事件,南亚高压双体型是南疆夏季强降水的大尺度环流背景。高强度降水事件环流经向度大,高、中、低纬低槽同位相叠加,是造成强降水的直接影响系统;持续型强降水事件在500 hPa高空平均环流场上显示,欧亚范围内中高纬度地区为两脊一槽的经向环流,西西伯利亚至中亚地区的副热带大槽呈东北—西南向分布,长波槽底伸至38°N附近,是造成持续型强降水和气温持续下降或偏低的直接影响系统。本文在预报基础上,从气象服务的角度出发,结合长期、中短期、短时临近天气预报,重点分析在时间、范围和强度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不同类型强降水过程中气象服务的递进式思路和方法,为精细化气象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6.
安北江 《地理学报》2018,73(8):1604-1605
复旦大学教授李晓杰著《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五代十国卷》修订版于2017年付梓。李教授其先亦撰写先秦卷,合编秦汉卷,五代十国卷又是另一巨著,耗时许久。唐末至宋初半世纪之余,本就政权林立,干戈俶扰,纪纂荒阙,史料散佚不彰,其研究困难较大,但作者不畏艰难,终究成卷,为研究五代十国政区沿革提供了价值极高的参考。  相似文献   
697.
河南省区域发展协调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等方面构建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综合型协调度评价为基础,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对河南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县(市)协调度高,处于协调发展阶段的县(市)主要分布在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层和紧密层;中心城市协调度低,主要中心城市处于资源环境滞后型失调发展阶段;弱协调区域与经济社会滞后型区域面积广,后者主要分布在豫西南伏牛山区、桐柏大别山区和黄淮平原广大地区;区域协调度在空间上由高至低依次为中原城市群、豫北地区、豫西南地区和豫东地区。最后,根据不同协调性类型区提出了分区管制策略。  相似文献   
698.
699.
提出了基于土地利用转移流的溯源分析法,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与核密度分析法,探究了2000—2018年原州区国土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动力机制。结果表明:(1) 原州区的三生空间向生产空间增效、生活空间扩容、生态空间提质的方向演化,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结构由2000年的44.76%、2.90%、52.34%调整为2018年的41.17%、6.29%、52.54%。(2) 原州区的三生空间变化与现行国土空间优化目标有较高的契合度,生态用地的转入主要发生在不宜耕作或不宜居住的区域,体现“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导向;生产空间通过坡改梯田、提供灌溉条件以提升水土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体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导向;生活空间的扩张主要发生在居住条件更为适宜的河谷区,体现“生活空间宜居”导向。(3) 三生空间格局演变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呈现出六盘山阴湿区为带状高值区、黄土丘陵沟壑区为散点高值区、清水河谷为团块状高值区的特征,且不同地类变化的空间集聚性特征有所不同。(4) 基于土地利用转移流溯源法提出了原州区三生空间演变的“动力-响应-结果”传导性动力机制;生态建设是国土空间格局演变最重要的驱动力,其次是水土资源集约利用,二者为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作出重要贡献;水土流失是各类用地向未利用地转化的重要动力,今后仍需加大对水土流失的治理。通过探究经济与生态双重制约区国土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动力机制,为国土空间优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00.
为了定量划分分散式乡村聚落的形状类型并探究其形成原因,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米脂县龙镇为例,尝试使用Alpha Shape算法对聚落形状进行提取,通过Boyce-Clark指数计算并划分聚落形状类型,最后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和回归树的方法探究影响聚落形状的因素。结果表明:100 m滚动半径下,Alpha Shape算法能够提取76.1%聚落的精确轮廓;研究区乡村聚落形状类型可以分为块状矩形及其变种、延伸形、哑铃形和串珠形、带状矩形及其组合、线形5种,Boyce-Clark指数依次增加;高程和Boyce-Clark指数呈显著正相关,水资源可获取性与Boyce-Clark指数在高海拔地区呈负相关,聚落面积与Boyce-Clark指数先呈负相关后呈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分散式聚落生活空间边界的划定提供参考,增进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分散式聚落形态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