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1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230篇
测绘学   143篇
大气科学   108篇
地球物理   250篇
地质学   652篇
海洋学   128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76篇
自然地理   22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62年   6篇
  1958年   7篇
  1956年   4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稻城冰帽区更新世冰川测年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通过ESR和14C测年对典型冰碛物进行直接和间接定年, 并结合冰碛地貌形态和位置, 确定稻城冰帽区自中更新世以来经历了6次较大规模的冰川前进, 依次与MIS-16、 MIS-6、 MIS-3中期、 MIS-2早期、全球意义上的末次盛冰期(MIS-2)和冰后期对应, 冰川作用规模基本上逐渐减小.最早、规模最大的冰川作用发生在570 ka BP前后, 意味着本段高原面在570 ka BP之前已进入了冰冻圈, 且自那时起, 该区经历了较大规模的抬升作用. 全新世到来之前, 稻城冰帽全部消失了, 它是一个随着气候冷暖波动逐渐后退的过程, 不是以死冰的方式突然消亡. 值得注意的是, 末次冰期大间冰阶中期(MIS-3b)的冰川前进规模超过了末次盛冰期(MIS-2), 表明末次冰期最盛期在全球范围内的不同步性. 其不同步的原因可能是: MIS-3中期, 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相对较低, 但其海陆分布状况能够诱发较强的南亚夏季风, 它给以季风降水为主要补给的海洋性冰川区带来较多的降水, 结合该时段较低的温度, 有利于冰川较大规模前进; 末次盛冰期时, 气候严寒, 但夏季风微弱, 降水稀少, 冰川平衡线下降程度反而不及MIS-3b.  相似文献   
992.
秦岭柞水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柞水岩体侵位于秦岭造山带商丹缝合带附近,具有比较典型的环斑花岗结构,本文获得了213.6±1.8 Ma的单颗粒锆石 U-Pb 年龄,MSWD 为 1.5,这个年龄与前人在东秦岭沙河湾环斑花岗岩测定的锆石 U-Pb年龄非常一致。研究表明,柞水岩体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Sr 同位素初始值 I_(Sr)等清楚的显示具有I-型和A-型花岗岩特征,大地构造环境判别属碰撞后隆升阶段或造山后花岗岩。这些特征也与秦岭沙河湾环斑花岗岩及西秦岭环斑花岗岩非常相似。因此,柞水岩体锆石 U-Pb 年龄的获得,使得秦岭造山带环斑花岗岩很可能从东向西断续呈带状展布,贯通东西秦岭。由此可以确认,在秦岭造山带主造山期晚期或主造山期后曾经存在过一次短暂的垂直于造山带的拉伸或松弛坍塌构造阶段,这对研究整个秦岭造山带的演化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3.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构造变形特征及与强震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1993~1999、1999~2001年青藏高原北部地区GPS水平运动资料的非震负位错模型反演和形变应变场时空演化分析,结合地质构造和有资料积累以来的强震活动,研究块体及边界带的构造变形特征,以及与强震孕育的关系.结果表明:(1)5级以上,特别是6级左右及6级以上地震多发生在区域应变场剪切应变率或面膨胀率高值区、边缘或其附近,尤其是与区域主干断裂构造运动一致的剪切应变率高值区;形变差异显著的块体边界附近;沿块体边界断裂带的高应变积累的闭锁区段及其附近.(2)1999~2001年较1993~1999年大范围的水平运动速率明显减弱,但应变率的减弱幅度不大,可能揭示昆仑山口西8.1大震孕育对北东向的构造应力传递起了某种“阻隔和调制作用”及太平洋板块的西进作用加强.(3)目前应变场分布高值区、块体间差异运动显著的边界带及高应变积累闭锁段有阿尼玛卿断裂中东段与鄂拉山断裂交汇区、祁连山构造带中东段及与海原断裂西段交汇区、日月山一拉脊山断裂与西秦岭北缘断裂交汇区、庄浪河断裂与西秦岭北缘断裂交汇区、六盘山断裂附近.  相似文献   
994.
郭梦秋  王彬  崔建文 《地震研究》2004,27(3):237-240
通过对施甸5.9级地震在太平等观测点的强震记录进行时一频反应谱计算,给出了三个方向的时一频反应谱图,根据时一频反应谱的特点,结合场地条件,对这些场点的震害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在结构抗震方面应注意的环节,并对时一频反应谱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5.
利用所获取的云南地区强震加速度观测资料,选取了其中具有震源深度参数及三个方向记录都完整的84次地震,震级范围为3.0~7.6级,震中距为几公里至几十公里(个别为100多公里),根据陈培善用位错理论二维断裂力学模式推导的震源峰值加速度与环境应力场关系式,计算了云南地区部分地震的环境剪应力值,并探讨了云南部分地震的环境应力场特征。  相似文献   
996.
大姚6.2级地震的强地震动观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3年7月21日23时16分30秒,云南大姚发生Ms6.2级强震。震后,云南省地震局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在震区联合开展强震动观测,取得了多次小震源距强余震地震动记录,为研究近源区地震动的特征以及震源过程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97.
太阳从诞生至今已走过大约46亿年漫长的岁月,今天还是精神焕发地照耀着我们,哺育着地球上万物的生长。没有太阳,就没有地球上的万物生灵。今年是〈天文爱好者〉杂志诞生50周年,在50年的风风雨雨中,《天文爱好者》杂志茁壮成长,拥有了成千上万的天文爱好者读者群,也可以说《天文爱好者》杂志也是一束明媚的“阳光”,在她的哺育下,众多天文爱好者从中汲取着天文的营养,幻想着浩瀚的宇宙,从而激励着他们学习知识的动力与对未来的憧憬,这就是《天文爱好者》的魅力和科普的魅力。我期盼着《天文爱好者》像普照万物的太阳一样,朝气蓬勃地走向未来,“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永远陪伴着天文爱好者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998.
窦炜  崔立新  杨立君 《测绘通报》2020,(11):145-150
在规划和国土部门合并的背景下,原规划和国土系统也亟待整合。本文以南京市为例,结合“工程建设改革”及“多审合一”的要求,分析了原南京规划和国土业务的交叉点,研究了系统整合的关键流程和技术,提出了系统整合的方案。  相似文献   
999.
针对目前海洋环境数据的多源、异构特点,分析海洋环境数据共享的现实需求,探讨海洋多源环境数据集成与共享的技术难点。基于当前分布式网络技术,提出海洋环境数据分布式共享方法和实现手段。通过建立海洋多源环境数据数字化共享系统平台,实现多源海洋环境数据的实时集成与共享,证明相关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影像数据降采样预处理对SIFT特征匹配数量和精度的影响进行试验分析,并对在相同采样频率下不同插值方法导致特征匹配数量与精度的差异进行详述,提出在满足影像分辨率要求的前提下,使用三次卷积内插方法进行80%~90%的降采样预处理,可以获得最大的特征匹配数量且满足匹配精度,而所需要的时间开销则减少20%~30%,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