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华北地台北缘东段晚太古宙是以花岗岩——绿岩地体广泛发育为主要特征,其分布东起吉林省东南部的靖宇、通化,辽北清源、新滨、鞍本地区,向西经辽西建平、朝阳,延至河北省西北部平泉、承德、张家口一带,呈近东西向带状分布,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区早前寒武系总面积的2/3。绿岩地体大约包括7个绿岩带,分布于大面积的混合花岗岩中(图1)。绿岩带多呈狭长带状,一般长25—120km,通常长:宽≈5:1,规模变化很大,从几十平方公里到几百平方公里甚至上千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52.
老金厂地区位于吉林省桦甸县东南部,大地构造位于华北地台北缘,铁岭——靖宇隆起的东段。1972年吉林省地质局区调队吴水波等人,把吉林东南部的太古界由下至上分为四道砬子河组、杨家店组及三道沟组,并指出三道沟组与其下的地层存在构造不协调现象。1979年董南庭总工程师提出杨家店组上部及三道沟组属太古代绿岩建造。近几年来,吉林省区调队、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在该区相继发现麻粒岩相变质杂  相似文献   
53.
通过对湖南郴县枞树板脉状铅锌(银)矿床控矿(含矿)断裂构造的详细研究,认为控矿断裂构造内部具有弧形断层面及其所夹持的构造透镜体组成结构形式;控矿断裂的形态、产状、规模和分布控制矿化带及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和分布;控矿断裂的结构形式和力学性质影响并控制矿化形式和矿化富集程度;富矿体产在控矿断裂内部弧形断面较为发育且又较破碎的部位;富矿体单体产出特征是呈不等轴透镜体状,长轴向南西侧状,侧伏角55°~60°,长(斜高)与宽之比近于2∶1,富矿体组合规律是斜列状,自北东向南西逐个降低出露标高,轴线向南西侧伏,侧伏角15°~20°  相似文献   
54.
乌拉根铅锌矿床产出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喀什凹陷中—新生界中,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资源潜力可观,具有超大型矿床找矿远景,但其成因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次对乌拉根铅锌矿进行了详细的S、Pb同位素研究,探讨了其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乌拉根铅锌矿床矿石δ34S值为-26.09‰~+15.0‰,具有较宽的分布范围,显示出轻硫与重硫同时富集的特征,指示乌拉根铅锌矿床S主要来自海相硫酸盐的还原。乌拉根铅锌矿的206Pb/204Pb值为17.771~18.6413,207Pb/204Pb值为15.402~15.6454,208Pb/204Pb值为37.92~38.7507,Pb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小,且集中于造山带铅演化线附近,推测本矿区Pb可能来自区域内的古老地层。综合前人研究和本次S、Pb同位素分析结果,认为乌拉根铅锌矿床是在南天山和西昆仑山两大造山带相互逆冲推覆背景下,盆地流体大规模运移,在油气还原条件下形成的一类赋存于沉积岩中的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55.
崔玲玲 《吉林地质》2010,29(1):21-25
阿尔金断裂系是由多条断裂组成的、规模巨大的走滑断裂体系,对于其走滑位移近几十年来许多学者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测量和估算,但认识很不一致:从250~1050km不等。本文就其中参照地质体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各种性质参照地质体的可适用性,最后认为阿尔金断裂系位移量应该包括主干阿尔金断裂的走滑位移量400km和该断裂系北西侧断裂的走滑位移量两部分,故总位移量应至少为400km。  相似文献   
56.
以胜利油区孤岛油田11J11密井网区曲流河储层为例,在曲流河野外露头和现代沉积原型模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岩心、测井及动态等资料,探索了一套曲流河地下储层构型分析方法。在基于构型分析的精细等时地层对比及单井构型要素解释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和"模式拟合"的研究思路,按复合曲流带、单一曲流带、单一点坝以及点坝内部侧积体的4个层次进行模式拟合,对曲流河各级次构型单元内部结构进行系统分析。拟合结果既符合曲流河沉积成因理论,又与研究区动态资料吻合,说明研究成果是可靠的,由此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三维储层构型模型,再现了曲流河点坝内部泥质侧积层空间分布特征,为分析油田开发后期储层构型控制的剩余油分布规律提供了科学依据,该方法对类似油田精细储层研究有较好的借鉴作用,并能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7.
准噶尔盆地南缘盆山结合部中新生界沉积巨厚,新生代变形强烈,是研究新盆山耦合的理想场所,也是我国砂岩型铀矿找矿的远景区段。本文在综合前人资料和野外观测分析基础上,根据新生代构造活动特征,将准噶尔盆地南缘划分为博格达山前和西部断褶带两个构造分区,博格达山前以强烈的逆冲推覆为特征,发育多条活动的逆冲推覆断裂; 乌鲁木齐以西至乌苏南的西部断褶带则发育三-四排的褶皱-逆冲断裂构造带。对采自博格达山前逆冲推覆断裂带内的方解石和断层泥,利用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手段,推测博格达山前的富康-吉木萨尔断裂带和北三台断裂带分别在0.7~1Ma和0.25Ma期间,经历了一期重要的逆冲推覆作用。结合盆地南缘砂岩型铀矿的展布规律及其成矿条件的分析,探讨了新生代构造运动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的控制作用,认为西部断褶带的第一排构造带具有较好的成矿前景,而博格达山前由于新生代构造活动强烈而相对成矿不利,为此提出了准噶尔盆地南缘砂岩型铀矿成矿“构造优先权”的构造控矿模式,进而指出了区域找矿的优选区段。  相似文献   
58.
阿尔金断裂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走滑断裂之一,呈北东东向延绵近1500km,以其强烈的贯穿性、巨大的规模、强烈的活动性和巨大的位移量为特征。但是对于其左行位移量一直存在比较大的争议,一些学者认为300~500km,而另外一些学者认为700~800km,甚至900~1000km。最近十余年的找矿进展显示出阿尔金山东段是一条重要的铁铜金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其矿床成因类型、不同矿种组合关系及其反映的成矿作用条件与北祁连山西段非常相似,可以认为阿尔金山东段成矿带是北祁连山西段成矿带的西延部分,即阿尔金山东段成矿带是北祁连山西段成矿带被阿尔金断裂左行走滑断错的部分。因此,依据阿尔金山东段成矿带与祁连山西段成矿带的可比性,将此作为标志物,作者认为阿尔金断裂左行走滑总位移量为400km左右。  相似文献   
59.
碧波连天的海面上,耸起巍巍钻塔,昂首挺立着风姿绰绰的采油平台,大海欢歌,油浪翻腾,映现出一幅幅雄奇壮美的画卷,这充满活力而又富有激情的地方,就是被誉为“经济腾飞新亮点”的海上油气田。凡到过海上油田参观的人,都对那创造骄人业绩的高新技术十分叹服,称赞它们“托起了中国海油今日的辉煌!”下面撷取的是,被称为“十大海洋石油高新技术工程”中的几个精彩镜头:海上最大的油田“蓬莱19-3”1999年6月,中国海上最大的油田———蓬莱19-3,从蔚蓝的大海中跳出,给海洋石油人带来了欢欣。它的出世,为渤海湾石油勘探竖起了新的里程碑。蓬莱19-3油田是中国海油与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合作勘探发现的,是中国海油近年实施“新构造运动控制晚期成藏”勘探思路的成果。“新构造运动控制晚期成藏”是华北盆地由老到新逐步向渤海推移的油气成藏规律,是20世纪90年代借助于多种高新技术手段,不断地在实践中探求,逐渐认识形成的。由此决定了渤海海域油气成藏的时间较晚,主力勘探地层应在上第三系的馆陶组和明华镇组,而那些被生烃凹陷包围的隆起、背斜则是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在新思路、新目标的导引下,1995年9月在上第三系地层发现秦皇岛32-6大油田后,很快又发现了...  相似文献   
60.
本文在重话务圆周穷尽服务系统中,利用文[1]中给出的队长和虚等待时间平均原理的结果,推出其队长和虚等待时间的收敛极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