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东太平洋沉积物中粘土组分的REEs和εNd: 粘土来源的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东太平洋中国多金属结核调查区表层非钙质沉积物中的粘土组分进行了粘土矿物、稀土元素(REEs)及钕(Nd)同位素测定. 结果表明, M/I(蒙脱石/伊利石比值)、ΣREE(稀土总量)、LREE/HREE (轻重稀土比值)及δ Ce(铈异常值)能够有效指示粘土矿物的成因. 当粘土组分的M/I>1, δ Ce<0.85, ΣREE> 400 μg/g, LREE/HREE≈4, REEs配分模式与深海沉积物相似时, 表明粘土组分中含有较多的自生蒙脱石, 为陆源-自生混成粘土组分; 当粘土组分M/I<1, δCe = 0.86~1.5, ΣREE = 200~350 mg/g, LREE/HREE≈6, REEs配分模式与中国大陆黄土相似时, 为陆源粘土组分. 粘土组分的εNd值(或143Nd/144Nd比值)能够示踪陆源粘土矿物的源区. 根据εNd值将粘土组分分为4种类型:Ⅰ型粘土组分, εNd = &#8722;8~&#8722;6, 陆源粘土矿物主要来自北美河流物质;Ⅱ型粘土组分, εNd = &#8722;9~&#8722;7, 陆源粘土矿物主要来自东亚大陆和北美河流沉积; Ⅲ型粘土组分, εNd=&#8722;6~&#8722;3, 陆源粘土矿物来自中东太平洋火山岛屿和东亚大陆; Ⅳ型陆源粘土, εNd=&#8722;13~&#8722;12, 陆源粘土矿物来自东亚大陆来源的风成物质. 陆源-自生混成粘土组分呈斑点状分布, 反映了东太平洋板块内存在火山或热点活动. 陆源粘土组分大面积分布, 表明东太平洋海底粘土矿物主要来自陆源.  相似文献   
32.
对于花岗岩的起源曾经是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学家所关注的一个问题。但是近年来普遍意识到变形作用在大陆地壳中的富硅熔体的分离、运移和就位过程中的本质性作用。已被接受的岩石学模型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置疑,这是因为这些模型的建立需要岩石和岩浆具有不现实的流变行为,或者是因它们不能满意地解释实际的构造数据或地球物理数据。不考虑构造背景,假定流体是连续的,从动力学考虑表明花岗岩浆活动是以小于0.1Ma时间尺度的一上迅速的,动态的过程,远非地质学上所讲的那种缓慢过程。  相似文献   
33.
通过对辽吉朝古元古代褶皱带的构造演化分析,尤其对褶皱带南带内发育的典型构造组合及相应出现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变形作用的系统构造分析,提出岩浆核杂岩是古元古代褶皱带早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主要构造型式。岩浆核杂岩主要由3种成分、性质、特点及变质演化不同的构造单元构成,即核部岩浆杂岩、外部的滑覆体壳及其间的幔部顺层韧性剪切带。岩浆核杂岩的构造分析,揭示出它们形成于褶皱带早期阶段演化的伸展作用过程中。  相似文献   
34.
针对阳泉五矿西北、东北采区复杂地层的特点,采用以人工钠土、广谱抑制剂和801堵漏剂为主要成分的新型泥浆系统,较好地解决了在该区钻探中所遇到的坍塌、掉块、漏失、缩径、卡埋钻等问题。  相似文献   
35.
屏蔽暂堵剂优选的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迎春 《现代地质》2000,14(1):91-94
为了在钻井过程中更有效地利用屏蔽暂堵技术保护所钻油气储层不受损害 ,提出一种优选暂堵剂的新方法。新方法认为 ,暂堵剂作为矿研体 ,其粒度分布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分形特征 ,可以用分维数定量地描述粒度空间分布的复杂情况 ,这样在考虑暂堵剂粒度平均尺寸与储层砂岩孔隙平均尺寸相匹配的前提下 ,进一步选择粒度分布分维数与储层砂岩孔隙尺寸分布分维数相近的暂堵剂 ,作为优选的暂堵剂。文中给出了测定和计算分维数的具体方法。室内渗透率恢复试验结果表明 ,按新方法选择的暂堵剂对储层砂岩起到了较理想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36.
低渗气藏主要损害机理及保护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针对低渗透砂岩的特点,就气藏损害的特殊性、影响气藏损害的因素以及评价方法特殊性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概括性的论述,并给出相应的预防气藏损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7.
自燃矸石山治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煤矸石山自燃机理、总结国内现有治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采用钻孔注浆技术为主的方法治理自燃煤矸石山特别是堆积量超千万t的大型自燃矸石山。结合山西阳泉二矿自燃矸石山特点,介绍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及效果。   相似文献   
38.
本文通过南极斯科舍海东南部海域DC-11岩芯稀土元素(REE)特征及其与生源硅(BSiO2)、磁化率、Al2O3、Fe2O3的耦合关系,深入探讨了34 ka BP以来研究区沉积物的来源及冰山-海流-大气搬运历史。结果表明,DC-11岩芯沉积物REE含量变化与Al2O3相似,主要赋存于陆源碎屑之中,BSiO2对其有明显稀释效应。末次冰期REE含量高,页岩标准化模式平坦,Eu正异常弱,LaN/YbN比值较大,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地壳相对较老的威德尔海周边地区,磁化率、△Al2O3、TFe2O3/Eu比值证实该时期沉积物中南美风尘物质多。冰消期早期(19.6~14.1 ka BP)气候快速回暖,西风带与海洋锋面南移,南美风尘输入迅速减弱,南极绕极流南部分支增强,导致南设德兰群岛-南极半岛的冰山...  相似文献   
39.
煤层气井储层保护钻井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合适的钻井工艺是保护煤层气储层免受伤害, 从而提高煤层气井单井产量的关键环节。煤层气井储层保护钻井工艺包括低压钻井工艺、常规屏蔽暂堵钻井工艺和边钻边完井工艺。本文在介绍这些工艺的基础上, 分析了煤层气储层伤害的机理, 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40.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和重量法,对麦哲伦海山链西北端M海山9个站位、17个富钴结壳样品的主要元素和稀土元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该海山富钴结壳是水成成因的,且多数富钴结壳在生长过程中没有受到磷酸盐化作用的影响.推广富钴结壳Co地层学年代计算公式的应用范围,并基于此建立了研究区富钴结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