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282篇
海洋学   3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6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为了研究科尔沁沙地植物及叶片的C、N元素在沙丘固定过程中的化学计量差异及变化规律,在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草地4种生境上分别采集整株植物样品和叶片样品,测定其C、N元素含量,并在群落水平和功能型水平上展开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沙丘的固定,植物群落及群落叶片的C含量逐渐上升而N含量逐渐下降,且C含量的变异系数较N含量小;(2)各生境植物及叶片C、N含量表现为灌木一年生植物、C3植物C4植物、豆科植物非豆科植物,各功能型植物的C、N含量正相关于其叶片的C、N含量;(3)沿沙丘固定梯度,一年生、C4与非豆科植物及其叶片C含量趋于上升,而一年生、多年生、C3、非豆科植物及其叶片N含量趋于下降。沙丘固定过程中群落C含量的变化主要源于一年生、C4、非豆科植物,而N含量的下降则受草本、C3、非豆科植物的共同影响。适当补植灌木、C3植物、豆科植物对于该地区的固C效率和生物固N以及改良土壤肥力会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2.
153.
香港大学于1983年赠送我局一套完整的拉苛(Lacour)型三分量地磁记录仪,已于1984年4月安装在海南岛琼中地震台。经过严格的调试,至今已连续记录一年七个月,其工作状态从逐渐稳定转入正常。现将仪器调试工作中一些新尝试和实测结果介绍如下。一、仪器的装调该仪器是由丹麦加工制造的,工艺精密、结构合理、材料纯净。虽属经典式机械磁力仪,但是根据目前我国现有的条件,仍为有实用价值的仪器。1、有关常数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4.
对岩子脚金矿床黄铁矿矿物学、化学成分与金矿化关系的研究表明:早中期形成的黄铁矿颜色较深,颗粒较粗,金矿化较好;而晚期形成的黄铁矿粒径较小,不含金。总趋势是粒度愈粗含金量愈高。含金黄铁矿表现为S亏损、As偏高。  相似文献   
155.
通过对氧、硫同位素组成、矿物包裹体均一温度的测定,以及稀土配分型式、花岗岩中Sn含量增减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西盟阿莫锡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下伏的隐伏花岗岩岩体及围岩中———永龙组下段片岩及大黑山组上段变粒岩。花岗岩浆期后的含矿流体沿断裂迁移、充填、交代,在此过程中,由于压力锐减,发生流体沸腾,气液分离,酸碱分异,锡石沉淀;随着温度的下降,流体化学性质转化,出现不同蚀变和不同矿物组合的多个成矿阶段,而不同断裂类型,又控制着矿体的形态和规模。  相似文献   
156.
渤海湾曹妃甸老龙沟海区属于典型的离岸沙坝-泻湖海岸体系,口门处发育有拦门沙。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二维波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研究了拦门沙成因及其开挖后的回淤情况。研究表明,涨落潮流路不一致、落潮流扩散是老龙沟拦门沙形成的主要原因。针对该海区波浪、潮流、泥沙及海床演变特点,进行了2006年、2007年大小潮潮流泥沙的验证及2008年8~12月试挖槽回淤的验证,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拦门沙航道正常情况下的泥沙回淤和大风天骤淤。试挖槽监测资料分析及数学模型计算表明,风浪掀沙是影响老龙沟拦门沙回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7.
木花果铜矿是个旧西区赋存于木花果基性岩体与古近系接触带灰岩中的小型铜矿,明显受地层岩性、构造、岩浆岩控制,铜矿(化)脉沿含砾白云质灰岩裂隙充填或交代而成.初步认为是火山热液型铜矿.  相似文献   
158.
在总结狮子山铜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开展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成分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狮子山铜矿成矿流体为H2O-NaCl体系,包裹体分三大类:含子矿物包裹体(S型)、液体包裹体(W型)和气体包裹体(V型)。S型包裹体为气液固三相包裹体,子矿物多为石盐,加热时常晚于气相均一为液相。均一温度范围广,在192~570℃之间,盐度在31.2%~69.63%NaCleqv之间,高温高盐度流体包裹体的存在说明有深源流体叠加;W型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在98~583℃之间,盐度低至中等,在3.55%~22.98%NaCleqv之间;V型包裹体为高温(平均454℃)低盐度(平均9.54%NaCleqv)包裹体;矿区高温阶段不同相比的S型、V型、W型包裹体共生,且均一温度相同,说明成矿流体经过沸腾作用。  相似文献   
159.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峡谷沉积微相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央峡谷位于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是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迄今为止,对于峡谷的成因及沉积微相的认识,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近来,峡谷内又新增了多口钻井,系统的分析总结峡谷的充填期次、沉积微相的划分及骨架砂体的展布意义重大,将直接影响到峡谷下一步的勘探部署。因此,本文以钻井资料为基础,通过岩矿特征、粒度分析、沉积构造、古生物特征、测井相等的分析,再结合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综合分析了地震剖面、均方根振幅属性、多种切片技术等地震相特征,根据从点到面的研究思路对黄流组时期(S40~S30)中央峡谷发育的沉积微相进行了精细研究,研究表明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为大型侵蚀型水道,具有曲流水道特征,类似陆上曲流河沉积,发育点砂坝、天然堤复合体、泥质水道等沉积微相;综合构造背景、古地貌及古地貌与平面沉积相叠合图的研究表明,点砂坝主要发育于峡谷古地形的弯曲处,系水道不断迁移摆动而形成的侧向加积体,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强振幅叠瓦状前积型特征,岩性为块状细砂岩夹薄层泥岩,测井曲线GR呈中-高幅箱形夹薄层低幅齿形,为正旋回沉积特征。点砂坝规模不等,面积约8~20.5 km2;天然堤复合体范围较窄,这可能受峡谷壁的限制作用影响。已钻井也证实,点砂坝作为峡谷水道的骨架砂体,储层物性好,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60.
新坪金矿地处广西大瑶山成矿带的东部,是桂东南地区一个较为典型的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调查发现:矿区内金矿体(金矿化)主要赋存于寒武系黄洞口组中,部分金矿体(金矿化)赋存于花岗斑岩与寒武系硅化砂岩接触破碎带以及花岗斑岩体内,近EW向、NE向的次生断裂和裂隙是主要的容矿构造,而金矿化强度与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关系密切。根据新坪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和化探异常进行综合分析,圈定了矿区内2个成矿远景区及6个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