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苏联的矿山企业及外国的实踐中,利用現有类型的掘进設备使探矿巷道的掘进也能够达到像在采准坑道掘进中那样高的速度。本文的目的是簡略阐明先进工作队的成果以及坑道快速掘进方法的專門研究,是从探矿工作实踐中运用这些成果的角度出发的。炮眼的深度、直徑和数目对坑道掘进速度的影响苏联与外国快速掘进坑道的实踐証明,在其他相同条件下,坑道掘进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如何正确地选擇(对該探矿地質及技术条件来說)炮眼的深度,直徑和眼数,以及如何合理地排列炮眼。  相似文献   
42.
文章以郑州市为例,对都市村庄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以城市系统理论和核心-边缘理论为依据,探讨了都市村庄改造和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了都市村庄改造和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指导思想和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43.
通过饱和原状黄土常规三轴试验和非饱和原状黄土等吸力三轴试验研究吸力和净围压对非饱和黄土强度变形的影响,并用HUANG等、胡冉等和方祥位等提出的土水特征曲线模型分析剪切过程中排水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等吸力下原状土样固结剪切体积变形随净围压增大而增大;等净围压下原状土样固结剪切体积变形量随吸力的增大基本呈减小趋势。p-q平面内饱和土CSL线逐渐超过低吸力下非饱和土CSL线,原因在于随着p值增大,相对于非饱和土,饱和土孔隙比越来越小,较小孔隙比对抗剪强度的贡献逐渐大于非饱和土吸力对抗剪强度的贡献。应用固结稳定的数据拟合出HUANG等和胡冉等提出的模型参数,并预测剪切过程中的排水量,发现剪切速率对排水量有影响,这两种模型适用于剪切速率慢,排水充分的情况,而方祥位等提出的模型对不同剪切速率会拟合出不同的参数。  相似文献   
44.
浅埋的地下水位以及泉水溢出是张掖城市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在充分考虑保持湿地现状的同时,顾及到湿地区内农耕区不至于因地下水位变化而产生负茴环境地质影响。将2005年8月份湿地保护区水位埋深,确定为保持湿地现状的地下水位埋深临界值。按照张掖城市湿地保护区的基本特征、表现、生态保护目标,生态需水量主要包括湿地植被蒸腾量、湿地土壤蒸发量、灌溉需水量以及景观建设需水量等。计算得生态需水量为3053.87×10^4m^3/a。湿地生态需水量的分析与计算对于制定合理的湿地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利用氢氧稳定同位素(δD、δ18O)和放射性同位素氚(T)分析了金川矿区不同水体间的水力联系,初步判断了井巷排水的主要补给源,研究结果表明:金川矿区井巷排水是深部基岩裂隙水和经过蒸发效应的大气降水混合的产物,不同地段排水中生产水与深部基岩裂隙水比例不同,深部基岩裂隙水比例16%~83%,生产水比例84%~17%;井巷排水主要为上世纪60年代或70年代补给的充填析出水。  相似文献   
46.
贺斌英  巴建文  张雁  张彦莉 《地下水》2011,(4):61-62,126
通过系统分析张掖城市湿地水文地质条件,采用DRASTIC法,选取了地下水位埋深、净补给量、含水层介质、土壤介质、地形、包气带介质和渗透系数共七项影响因子对张掖城市湿地城市区地下水防污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张掖城市湿地地下水防污性较好地带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新墩镇——二十里铺一带地下水深埋区,水位埋深一般大于10 m,...  相似文献   
47.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博斯腾湖水位变化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8~2010年博斯腾湖流域水文、气象与社会经济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博斯腾湖水位动态变化情况及其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博斯腾湖水位从1958年的1 048.0 m下降至2010年的1 045.75 m,净下降2.25 m。水位变化经历了波动式下降(1958~1987年)→急剧上升(1988~2002年)→急剧下降(2003~2010年)的变化过程;2)博斯腾湖水位变化主要是由入湖流量、降水与气温波动等自然因素和耕地面积与人口的增加等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入湖流量变化是湖面水位升降的主要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能为干早区湖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8.
49.
由于我写了苏联经济地理教科书第12版而获得斯大林奖金,本刊编辑邀请我就本文题目发表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50.
在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7月和10月,用定点随机采样、活体培养观察法,对西藏拉鲁湿地的肉鞭虫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肉鞭虫145种(包括12个未定名种)。鞭毛亚门有2纲9目15科26属49种,植鞭纲有45种,其中眼虫目25种,占鞭毛虫物种总数的50%,为优势类群;动鞭纲仅有4种。肉足亚门有3纲6目20科34属96种,叶足纲有72种,其中表壳目44种,占肉足虫物种总数46.32%,为优势类群;变形目28种,占28.86%,为次优势类群。优势种类夏季有卵形隐滴虫(Cryptomonas ovata)、啮蚀隐滴虫(Cryptomonas erosa)、裸腰鞭虫(Gymnodinium aeruginosum)、盘状匣壳虫(Centropyxis discoides);秋季有湖生管壳虫(Trachelomonas lacustris)、薄腰鞭虫(Glenodinium pulvisculus);常见种有27种(鞭毛虫11种,肉足虫16种);偶见种类有112种。结果表明,拉鲁湿地肉鞭虫物种丰富,群落结构复杂,物种分布呈现高度的时空异质性,特有和稀有物种繁多。对肉鞭虫群落特征指标与环境主要理化因子作二元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夏、秋季影响肉鞭虫群落结构特征的环境因子主要是水体pH和盐度。根据肉鞭虫群落特征以及水体主要理化指标,对拉鲁湿地水体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是拉鲁湿地水体状况良好,除4号采样点水体属于β-中污带外,其余各采样点水体都属于寡污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