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96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栉孔扇贝的食料以硅藻为主,作者在调查海区中共检查出硅藻79种,隶属于37属,扇贝胃含物中共检出59种,隶属于28属 栉孔扇贝易摄食的主要种类有舟形藻、圆筛藻、骨条藻、曲舟藻和金藻,选择指数较高;兼食一些绿藻、桡足类、无脊椎动物卵和幼虫及有机碎屑 栉孔扇贝对角毛藻、根管藻、楔形藻、甲藻类及纤毛虫类选择指数较小,其主要原因是这些生物有长的角毛、尖而硬的棘和刺,不易被鳃过滤和摄食。栉孔扇贝的食料随季节、海区的不同,食料的组成以及对食料的选择指数都有不同的变化。同一季节不同日期其食料组成也随着海区浮游生物的变动而变化 不同大小的扇贝在同一海区中其食料组成是类似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2.
酸沉降影响的湖泊沉积学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阳宗海为例 ,通过湖泊短柱状沉积物的磁参数、Fe、Al和化石生物的分析研究以及自然酸性湖泊沉积参数的对比验证 ,结果显示 :低频磁化率 ( χlf)、非磁滞剩磁 (ARM)的数值以及介形类、硅藻的属种与浓度变化灵敏地指示工业大气污染和酸沉降的起点、过程和环境变化趋势 ;Fe、Al的显著递减同步于较强酸沉降时段 ,是工业大气污染危害湖泊环境的标志。上述环境参数可作为识别湖泊酸化趋势的沉积学证据。酸性水体的元素地球化学作用及其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生物贫化和耐酸物种的扩张是湖泊沉积物重现酸沉降的历史和过程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文章通过分析王寨勘查区详查勘查阶段获取的地质成果,通过勘查方法、勘查区地质、煤层煤质特征、水文地质特征、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特征、其他开采技术条件、资源量七个方面对区内的赋存地质特征进行总结和研究,为今后煤矿规划与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4.
中下奥陶统分布于内蒙古中北部呼和鄂日格、布龙、和热、查干哈达等地。包尔汉图群包括布龙山组和哈拉组,二者呈断层接触,在北邻幅五花敖包一带,二者表现为整合接触。结合沉积环境和构造分析,布龙山组为弧后盆地沉积,形成较早,属下部层位;哈拉组为岛弧火山岩,形成较晚。  相似文献   
65.
吉林延边闹枝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闹枝金矿床地处延边—东宁金矿带西段,为一主体产于海西期花岗闪长岩体内的石英脉型矿床。矿床地质特征及含金石英脉内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含金石英脉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及少量的含子矿物三相、气相--富气相包裹体。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83.5℃~375.9℃,盐度为3.4~8.13 wt%NaCl;富气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416.5℃~431.6℃;含NaCl子矿物三相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03.9℃~393.2℃,盐度为38.21~45.3 wt%NaCl。包裹体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热液为主,可能混有少量大气降水。矿床成因属中温岩浆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66.
本文概述了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并使用此法对有机质演化阶段的划分进行了初探,这个方法有利于油田的勘探和开采。  相似文献   
67.
中国几个盆地原油轻烃单体和正构烷烃系列分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68.
根据云南洱海湖泊沉积岩芯多环境指标的高分辨分析, 在精确定年基础上, 建立了全新世以来洱海流域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序列. 研究表明, 云南洱海地区约12950~8399 cal. a BP气候由冷湿转为暖湿, 转换时间发生在约10329 cal. a BP. 洱海湖面从约10329 cal. a BP开始扩张主要是由于全新世早期西南季风增强、降雨增多所致. 全新世中期流域气候暖湿, 最温暖期出现在约8399~6371 cal. a BP, 但由于全新世中期湖泊所在盆地内有效湿度降低, 湖面出现下降趋势. 洱海流域人类活动始于约6371 cal. a BP, 初始的人类活动方式主要以砍伐森林为主, 至大约2139 cal. a BP, 由于外来移民大量迁入该地区, 耕作农业得到广泛发展, 随后采矿业(主要为煤矿)也逐步开始.  相似文献   
69.
铝硅酸盐矿物溶解作用铝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雷怀彦  师育新 《沉积学报》1996,14(2):151-154
现在愈来愈多的研究表明:硅酸盐、特别是铝硅酸盐矿物在有机质成熟热演化过程中发生溶解形成大量次生孔隙,将是砂岩储集体次生孔隙形成的重要现象之一。有机质成熟热演化发生脱羧作用,进而增强了孔隙水溶液中的有机酸阴离子浓度[1],有机酸促进铝硅酸盐矿物溶解,溶解的实质是铝活性问题。本文通过实验分析了有机质与无机矿物的相互作用,讨论了有机酸对不同矿物的溶解性,查明了铝活性动力学因素,并对铝硅酸盐矿物次生孔隙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0.
近四十年来山东南四湖环境演化的元素地球化学记录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根据^137Cs放射性同位素比率获得了南四湖上级湖沉积岩芯(0~20cm)分辨率达1.4年过去约43年的连续沉积序列(1957~2000年)。利用ICP-AEs和HG-AFS获得了柱状沉积物中的主要元素含量。根据聚类分析和沉积原理与人类活动进程的对比,认为Cu、V、K、Ni、Be、Cr、Ti、Ba、Mg、Al、Fe、zn、Na、Co、Ca和Sr等元素的含量变化主要受流域侵蚀物质的变化控制;Hg、Pb、As和Mn则主要来源于人为污染。受流域侵蚀物质来源控制的元素含量变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57~1962年为上升阶段,1962~2000年为下降阶段,这与区域气候向干旱化方向渐变和历史记载资料一致。人为污染来源的元素如Hg、Pb和Mn在1982年后表现为明显上升趋势,这与该地区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且华东地区为最重要的煤田能源基地、城市扩展及区域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而As含量在1974~1982年间增加明显,这与该流域内当时农业上大量使用含As农药,残留物随农业退水进入湖泊水体有关;尔后含As农药使用量减少,沉积物中的As含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