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31.
132.
论西北地区资源优势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出发,论述了西北地区资源优势及西北地区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同时提出了西北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3.
黄河下游河槽横断面调整规律及治理方式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影响河槽挟沙能力诸因素的分析,作者认为目前黄河下游只有河槽形态是一个人为可调节的控制河道淤积的要素。分析黄河下游河道横剖面形态的特征及其调整规律,考虑来沙组成变化、河槽综合阻力变化,计算得到黄河下游典型断面的实际挟沙能力及平均水沙条件下河槽平衡输沙横剖面,经与实际断面形态对比,得出必须以多级河槽方式缩窄7000m3/s流量以下即中、小水期的河槽,方能显着减少黄河下游河槽中的淤积的结论。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潘季驯的“束水攻沙”的治黄方略。  相似文献   
134.
对全球定位系统建立三等控制网的布网方案、数据处理及成果精度进行分析说明。对山区GPS高程精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5.
深部气层和干层测井模拟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部气层和干层的区分是常规测井解释的难题,认识始于实践。本文依据东濮凹陷深层试采资料,建立了两个模式各四个以参数的隶属度曲线,进行气层和干层模糊综合评判研究,并用该地区深层试井资料作了检验,效果颇佳。证明模糊综合评判是区分深部气层和干层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6.
许炯心  师长兴 《地理学报》1995,50(4):335-343
将地生态学概念与方法用于水库修建后河床调整过程的研究,以老哈河红山水库上游为例阐述了河漫滩地生态系统影响下的河型转化过程,由于水库上游河漫滩地生态系统的变化,导致了河漫滩淤积过程的改变,使河岸组成物质变细,抗冲性增强,因而促使建库前的游荡河型逐渐转化为曲型。  相似文献   
137.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低频雷达技术,它可在上海市区潜水面高、土层湿度大的地质条件下,快速而有效地探测地下管道的分布情况,以促进上海市区城市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8.
镇江下蜀土中的黏土矿物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镇江大港砖瓦厂下蜀黄土剖面30个样品的X衍射分析和半定量结果表明,该剖面黏土矿物组合为伊利石-蛭石-高岭石型,其中以伊利石(52.8%~70%)和蛭石(20.6%~38.5%)为主;古土壤层的伊利石相对含量高于黄土层,蛭石的变化与之相反,二者互为消长.高岭石含量为6.0%~11.1%,在古土壤中的含量略高于黄土层.从剖面底部(S4)至顶部(S1), 伊利石相对含量略呈增加趋势,蛭石和高岭石则略呈减少趋势.镇江下蜀黄土中的黏土矿物组合类型与北方黄土明显不同,伊利石的结晶度总体上也较北方黄土差,反映下蜀黄土堆积区相对温暖、湿润,风化淋滤作用相对较强.从黏土矿物组合和含量来看,下蜀黄土经历了中等强度的风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9.
师中雨 《河南地质》2009,(12):48-49
本刊讯 进入11月份以来,襄城县国土资源局依托每周集体学习日机关内举办的“国土大讲堂”这一新的教育载体,紧密结合自身业务,加强廉政警示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0.
黄河三角洲沉积物的自然固结压实过程及其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对黄河三角洲及下伏沉积物的压实量和压实过程及其引起的地面沉降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认为,在厚度为15 m的新淤积的黄河三角洲沉积重压下,前三角洲粘土和下伏海相粘土总固结量可达约1.35 m,海湾或烂泥湾及前三角洲和海相粘土总压缩量为1.48 m。这些粘土层在亚三角洲建设时期就开始受压固结,但是在亚三角洲废弃后,仍要经过几十年自然固结才会基本完成。除去前10年的固结量,前三角洲粘土与下伏海相粘土叠加形成的14 m厚粘土在随后的27年内可能会压缩50 cm;而海湾或烂泥湾及前三角洲和海相粘土叠加成的20 m厚粘土在50年内可能会压缩86 cm,两者的年平均压缩速率都超过17 mm/a。固结量和速率与上负沉积物重量成正比,而亚三角洲沉积厚度从沉积中心向外围逐渐减少,所以下伏粘土固结量和速率也向周围逐渐降低。但从亚三角洲沉积厚度分布情况看,在大范围内,下伏粘土固结引起的地面沉降在几十年内都将比较明显,从而可能加重三角洲地区风暴潮和海岸侵蚀灾害,降低已有灾害防治工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