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差异隆升过程裂变径迹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磷灰石裂变径迹(AFT)的分析方法,探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差异隆升过程及其隆升强度,为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晋西挠摺带府谷—吴堡区段)构造演化历史及其与多种能源矿产耦合关系提供新的认识。不同构造单元及其不同层系样品的AFT分析表明:研究区北段府谷—兴县地区构造抬升相对较早,且经历了白垩纪晚期(86~56Ma)和古近纪(44~37 Ma)两次隆升过程,平均隆升速率分别为24.5 m/Ma和41.8 m/Ma;研究区中段紫金山地区抬升相对较晚,主控构造事件发生在晚白垩世末期—古近纪早期(68~56 Ma)和古近纪中晚期(35 Ma),平均隆升速率分别为48.8 m/Ma和49.2 m/Ma;研究区南段临县—吴堡地区抬升最晚(35~21 Ma),平均隆升速率为73.9 m/Ma。因此,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晚白垩世以来的差异隆升过程具有北段抬升早、中段抬升相对较晚和南段抬升更晚的特点,南北区段统一的强烈构造抬升活动主要发生在古近纪以来的晚近时期,且构造隆升强度由南向北逐渐减弱。结合已有的成矿(藏)年代学资料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关键构造事件及其隆升强度与多种矿产耦合成矿(藏)事件关系密切,构造事件与成藏(矿)事件呈现出显著的协同耦合特点。  相似文献   
82.
分析黄河口钓口河亚三角洲不同时期泥沙沉积速率和水沙条件变化,发现来沙输沙率是影响黄河三角洲沉积速率的主要因素,随输沙率增加三角洲泥沙沉积速率增大.来水流量和来沙粒度组成变化对沉积速率的影响不明显.还发现来水含沙量与三角洲泥沙淤积占来沙的比例(沉积比)之间为双值关系,在某一含沙量时沉积比达最大值.对比显示,在河口河道畅通,沙嘴突出时期,三角洲泥沙沉积比反而比河口改道初期大,意味着集中水流入海可能降低海流带走泥沙的比例.另外,根据前三角洲的地形测量资料分析发现,进入远海的泥沙随距离增加呈指数递减.对黄河口这些独特的泥沙扩散规律发生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83.
中国地貌与第四纪研究的近今进展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在来自国民经济建设巨大需求的推动下,我国地貌与第四纪学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对近年来(主要为2006-2008年间)我国在地貌与第四纪方面所取得的主要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构造地貌、流水地貌、风沙地貌、冰川地貌、河口与海岸地貌和第四纪环境演变方面的进展.同时,还指出了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文中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推动学科发展的若干建议:(1)加强地貌学基本理论研究;(2)加强应用地貌研究,更好地为国家建设的重大需求服务;(3)加强地貌学的实验研究;(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84.
师长兴 《地理科学》2000,20(5):416-421
研究黄河和滹沱河对季节河化的适应性调整,发现季节化程度较高的滹沱河下游床断面和平面形态调整幅度不大,而河床的糙率成倍增加造成下游的小水大灾现象;黄河下游近年流量减小,不断断流,主槽淤积,虽然河槽断面形态在游荡段变得更窄深,但主槽明显变小、变窄、变高,构成下游近年出现的小水大灾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5.
上海城市地貌环境的致灾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随着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上海城市地貌环境呈现出明显的致灾性。通过从地貌物质、地貌过程和地貌形态三方面进行了剖析,认为地貌物质中含水沙层广泛发育和层数多是地貌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其横向上的不连续性、成因和形成时间的差异性更为地貌灾害的发生埋下阴影;地势低平及中心城区碟形洼地的存在使得洪水构成对上海城市安全的最大威胁;高强度人类活动不仅改变城市自然地貌面(下垫面)的性质、特征和规模,而且直接导致它的沉降变形,从而使城市地貌环境更为脆弱和致灾机制的复杂化。特别是地貌形变过程的不可逆性,已引起城市自然地理其它要素(如水文、气候等)的一系列变化和造成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对城市规划建设起到明显的制约作用。上海只有重视城市地貌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地貌环境的有效保护才能走上健康、持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6.
太湖北部沉积物金属和营养元素的垂向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27  
通过对太湖北部2个柱状沉积物进行了210Pb、粒度、金属元素、有机碳、总氮、总磷及磷的形态分析,探讨了其垂向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粒度分析表明,沉积物呈现随深度变浅而变细的总体趋势. 210Pb分析显示该区域表层沉积物扰动较为强烈,并存在侵蚀现象. Cu、Zn、Ni、Li、V、Fe、Al垂向上的变化主要与粘土含量呈正相关,其含量表明金属污染不显著. 沉积物C/N比值显示有机质主要为陆源性质,磷以无机磷占绝对组分,有机磷含量向表层明显升高,反映了表层沉积物有机磷的输入较多或更好的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87.
中央型肺癌是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侵袭性强,病死率高。治疗主要以放、化疗为主。精准医疗的实施要求及时准确地对治疗疗效进行评估,以便于治疗方案的调整和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本文主要对目前临床上中央型肺癌放化疗后疗效评估的影像学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撕裂内膜走行规律在AD真假腔识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AD患者的MSCTA资料,在降主动脉不同节段轴位图像上测量夹层动脉撕裂内膜与管壁两个结合点的角度,计算真腔所处夹角角平分线(TLIAB)的角度以确定其所在象限,观测在血管不同节段、不同象限内TLIAB的数量。结果:63例夹层患者降主动脉不同节段所得TLIAB最多为126层,不同节段间TLIAB数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7,P<0.05)。相同节段、不同AD类型间TLIAB数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LIAB在右前象限最多,以主动脉弓降部最明显,主动脉弓降部位于右前象限和左前象限的管腔88.89%为真腔。结论:根据主动脉夹层撕裂内膜走行规律识别真假腔是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9.
我国不同气候带黄土中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兰州黄土和下蜀黄土中粘土矿物的X衍射分析基础上,对我国不同纬度和气候带的五个黄土剖面(点)中的粘土矿物组合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探讨了与古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土中粘土矿物组合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从西北到东南,随着纬度的逐渐降低,黄土中的粘土矿物组合也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绿泥石含量的逐渐减少和蛭石含量的逐渐增多。位于温带半干旱区的兰州黄土以伊利石和绿泥石为主要粘土矿物,而位于亚热带湿润区的大港下蜀黄土则以伊利石和蛭石为主要粘土矿物。黄土中含有较多量的绿泥石可作为黄土母质堆积后干冷气候和微弱风化的标志,而蛭石和蛭石/绿泥石混层矿物含量的增加指示了风化强度的增强。因此,黄土粘土矿物组合特征不仅反映物源区古环境信息,而且指示了黄土堆积期后的生物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90.
在内蒙古固阳县文圪乞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中发现了砷铂矿、砷锑钯矿和黄碲钯矿等铂族金属矿物。野外观察和室内电子探针分析发现,砷铂矿与磁铁矿、绿泥石共生,砷锑钯矿和黄碲钯矿与黄铁矿共生。铂族金属主要赋存在二辉石岩中,且在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中呈脉状产出。文圪乞铂族金属的分布、产状及特征显示岩浆作用对铂族金属的富集起着关键的控制作用,岩浆期后的热液作用对铂族金属迁移、富集也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