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119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概述了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并使用此法对有机质演化阶段的划分进行了初探,这个方法有利于油田的勘探和开采。  相似文献   
62.
中国几个盆地原油轻烃单体和正构烷烃系列分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63.
试论横断山区印支旋回的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横断山区系指青、藏、川、滇四省交界处南北向山脉的总称。因横隔东西间交通故名。这里岭谷相间。山岭自西而东有:伯舒拉岭(南延为高黎贡山)、怒山、宁静山(南延为云岭)、沙鲁里山、大雪山等。岭脊多出露花岗岩类及变质岩类。河流深切形成峡谷,有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等流贯,峡谷地带大多有基性、超基性岩密集分布,实际上是一系列深断裂发育地带。  相似文献   
64.
铝硅酸盐矿物溶解作用铝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雷怀彦  师育新 《沉积学报》1996,14(2):151-154
现在愈来愈多的研究表明:硅酸盐、特别是铝硅酸盐矿物在有机质成熟热演化过程中发生溶解形成大量次生孔隙,将是砂岩储集体次生孔隙形成的重要现象之一。有机质成熟热演化发生脱羧作用,进而增强了孔隙水溶液中的有机酸阴离子浓度[1],有机酸促进铝硅酸盐矿物溶解,溶解的实质是铝活性问题。本文通过实验分析了有机质与无机矿物的相互作用,讨论了有机酸对不同矿物的溶解性,查明了铝活性动力学因素,并对铝硅酸盐矿物次生孔隙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5.
坡度在坡面侵蚀中的作用*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靳长兴 《地理研究》1996,15(3):57-63
本文分析了坡度在坡面侵蚀中的作用,包括不同坡度下被蚀体的特征差异,坡度对坡面溅蚀、坡面入渗、坡面径流及坡面侵蚀的影响,最后从理论上阐明了坡面侵蚀中的临界坡度。  相似文献   
66.
金刚宝石     
项长兴 《地质学刊》2003,27(1):30-30
  相似文献   
67.
纱帽峰     
  相似文献   
68.
黄山立马峰 ,是安徽省黄山风景区 72座名峰之一 ,古代曾以其形似鸾凤而得名青鸾峰 ,近代人认为它更像一匹腾空而立的烈马 ,因而改称它为立马峰。从黄山南大门登山 ,由慈光阁上行往半山寺的山道上 ,有座青鸾桥 (又称立马桥 ) ,其右侧就是立马峰 ,山峰岩石为肉红色粗晶花岗岩 ,高大的陡壁是一条大的正断层面 ,产状 :175°∠ 78°。据有关资料介绍 ,李四光在此作地质考察时 ,曾在此处悬崖峭壁上发现数条第四纪冰川擦痕 ,现今站立马桥上仍能看到沟痕。在立马峰峭壁上凿刻着十个大字 :“立马空东海 ,登高望太平” ,下款有“唐式遵题”字样。十个…  相似文献   
69.
晚侏罗世东亚多向汇聚构造体系的形成与变形特征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5  
板块构造研究成果与同位素精确定年数据的积累,使我们对发生在中国东部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东亚多向汇聚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全球三大洋在晚侏罗世(165±5)Ma近乎同时的开启,以及东亚周边占太平洋、新特提斯洋和蒙古-鄂霍茨克洋的俯冲消亡,在中国中东部和东亚地区形成了多向挤压汇聚的燕山期构造体系,即东业多向汇聚构造体系(简称东亚汇聚).东亚汇聚启动了经典的燕山运动,发育了独特的构造变形特征.东亚汇聚构造体系具有两个近乎稳定的刚性陆核,即鄂尔多斯地块和四川(盆地)地块,在它们的周缘形成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内多向挤压变形和似前陆盆地,如大巴山晚侏罗世前陆.此外,东亚多向汇聚构造体系影响了东亚和中亚大部分地区的板内变形作用,在中国大陆及其周边形成了反映南北向挤压的蒙古弧共轭走滑断裂系统、燕山-阴山陆内造山带、大别山-大巴山侏罗纪陆内造山带等典型的燕山期构造带.东亚汇聚具有深刻的全球构造背景与动力来源,是重要的科学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