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东昆仑地区物质组成复杂、构造演化历史悠久,现保存的建造物质记录了从古元古代以来该区发生的地质事件,在多次洋陆转化中中泥盆世—中三叠世造山阶段尤为重要,同时也是该区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的主要时期之一,长期以来缺失二叠纪火山岩记录。最近开展的1∶25万大灶火幅区调工作新发现一套中酸性高钾钙碱性系列火山岩组合,用LA-ICP-MS技术测得次流纹英安岩锆石U-Pb年龄为254.7±0.6Ma。根据剖面研究和区域对比,将这套陆缘弧环境下喷发的火山岩命名为晚二叠世大灶火沟组,主要分布在大灶火沟—万保沟一带,地层严格受昆南断裂控制,出露面积大于74km~2。这一发现不仅为东昆仑岩浆弧长期争论的是否存在二叠纪火山岩提供了明确的证据,而且填补了东昆仑地区晚二叠世火山岩地层的空白。东昆仑地区从二叠纪开始昆南洋向北俯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碰撞型花岗岩,大灶火沟组火山岩的形成标志着晚二叠世东昆仑处于区域性挤压阶段。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西南缘与之毗邻的阿达滩盆地对周边造山带构造应力场的变化响应敏感,并有较多的地质记录。中新生代以后,其与阿尔金断裂带同处于统一左行走滑剪切应力场作用之下,构造形迹保存较好。通过对盆地内沉积建造、断裂系性质及区域构造特征的识别分析,推断柴达木盆地西南缘在始新世时构造活动处于南北向挤压环境,而渐新世后则转换为左行平移构造应力之下。推测柴达木西南缘在三维空间上应当存在着来自塔里木地块斜向上的推挤力。通过盆地沉积及构造序列分析,初步建立了该区晚古近纪构造运动阶段性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东昆仑北段祁漫塔格造山带工作和研究,发现并确定了一套中、晚元古代基性-超基性侵入体,据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表明,该套基性、超基性岩为地幔岩浆活动的产物,反映了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形成后,祁漫塔格地区在中元古代一晚元古代早、中期一直处于拉张伸展环境,为祁漫塔格前寒武纪构造岩浆活动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地调院在青新交界的祁漫塔格地区开展1:25万《库郎米其提幅》区域地质调查时,于2001年、2002年分别在新疆东南部若羌县红土岭、宗昆尔玛一带发现了藏传佛教藏文石刻——嘛呢堆。该发现对研究该地区的民族变迁史及环境演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梵文经文石刻堆发现区地理上位于阿尔金山以东,东昆仑西段布喀达坂峰以北、柴达木盆地西南的祁漫塔格山区及库木库里盆地一带,该区现在为青新交界,新疆一例为维吾尔族游牧区,青海一侧为蒙古族游牧区,而藏传佛教经文石刻的发现表明该区早年曾有藏族或其先民在本地区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