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153篇
海洋学   46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6 毫秒
331.
为了研究滑脱层在挤压构造变形中的作用,通过物理模拟实验,观测了两种构造挤压方式(即单向挤压、双向挤压)作用下不同时期及不同部位地层的构造形成及其晚期演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①在滑脱层存在的地质条件下,地质体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三个构造变形单元,即"上构造层、滑脱层、下构造层".②构造变形过程可以划分为3个时期,在变形初期...  相似文献   
332.
黔中隆起及邻区分带性变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QZ2006-40地震测线的构造变形样式及其平衡剖面缩短量分析表明,黔中隆起及邻区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变形特征自NW至SE依次可以划分为黔西北构造带、黔中构造带、麻江-凯里构造带、雪峰构造带,黔西北构造带的构造变形整体上以隔挡式褶皱及其组合为主,黔中构造带的构造变形样式以平缓的褶皱及其组合为主,麻江-凯里构造带以隔槽式褶皱及其组合为主,雪峰构造带以梵净山群、板溪群和南华系褶皱岩系变形为主.平衡剖面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经历了多期复杂的构造活动,不同构造带的缩短率揭示不同时期构造活动在不同带所表现的强度不同.总的来说,寒武纪以来麻江-凯里构造带构造活动最强烈,其次为黔中构造带,黔西北构造带构造活动最弱.整体体现出明显的分带性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333.
山东LK地区三维区块主要为海陆两栖带和浅海水域,地下勘探目标煤层埋藏浅,地震资料比较复杂。针对滩海浅层地震资料的特点及地质目标,利用SLS直达波二次定位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检波器的漂移问题,提高了浅层成像效果;运用子波校正技术,消除激发、接收因素造成的资料品质差异,实现了海陆资料的无缝拼接;采取两步法自适应反褶积,有效消除了海底鸣震;采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很好地解决了浅海地区复杂构造的偏移成像问题。形成了一套适用于滩海地区浅层煤炭资源探查的地震资料处理技术,获得了具有高信噪比、高分辩率和高保真度的成果资料。  相似文献   
334.
土壤碳库研究中土壤数据从矢量到栅格的等精度转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矢量数据转换成栅格数据是多数区域土壤碳库研究中数据准备的关键步骤。本研究以太湖地区1:5万、1:50万、1:400万3个比例尺土壤矢量数据库为基础,分别转成不同分辨率的栅格数据;基于不同比例尺和栅格分辨率数据,研究水稻土表层(0~20cm)的土壤类型数量、面积、有机碳储量以及有机碳密度变化,并以矢量数据获得的这4个指标为基准,用相对变异百分数(VIV)来判别不同栅格数据与其对应比例尺土壤矢量数据之间的精度差异。结果表明,在4个指标的|VIV|<1%前提下,3个比例尺矢量数据分别转换成0.2km×0.2km、1km×1km、9km×9km的栅格数据,既保证数据转换过程中精度要求,又避免了数据冗余。土壤数据比例尺与栅格分辨率等精度转换对应关系可描述为y=0.0225x-0.01233(R2=0.999),对区域土壤碳循环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35.
采用连续形态分析方法研究了重庆市城乡交错区土壤中Cd的形态分布及其与莴笋吸收Cd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和莴笋中Cd污染严重,土壤各形态Cd总体分布特征为:残渣态Cd>有机质结合态Cd>离子交换态Cd>碳酸盐结合态Cd>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水溶态Cd,其中活性较强的交换态Cd(包括水溶态Cd和离子交换态Cd)比重较大.Cd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土壤中的物理性粘粒及粉粒含量密切相关.而在土壤各形态Cd中,离子交换态Cd具有较高的生物有效性.研究区土壤和蔬菜中Cd污染已经较严重,建议加强城乡交错区的环境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336.
1973年秋,作者访问了美国和加拿大,就异常天气和气候变动考虑方法和研究等进行了调查。当前在日本对异常天气和气候变冷的问题,人们议论纷纷,可是在美国和加拿大似乎除了一部分研究人员外,人们对这一问题却不太关注。只是在近五年来,人们才在世界范围内开始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成为重大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337.
超声波技术在冻土物性测试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超声波在冻土中的传播特性反映了冻土材料的动力学特征,利用超声波速度测试技术可以直接测试冻土的动力学弹性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冻土的单轴压缩强度与冻土的超声波速度在单一影响因素改变时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利用这种相关性,有可能采用超声波无损测试技术来估计冻土的强度,冻土的未冻水含量明显影响着冻土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速度与未冻水含量之间存在很好的函数关系,它提示了超声波速度用于冻土未冻水含量测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38.
工程高边坡稳定性评价的信息量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8种因素、77种状态的信息量计算,得出研究区稳定性信息的权值。在取得128个预测单元的信息量预测值之后,划分出53个活动单元和较活动单元,其中12个为新预测的不稳定区。与仪器观测结果比较,一些新预测区的不稳定性得到证实。研究表明,信息量法对评价工程高边坡稳定性,特别是消除工程隐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9.
敦煌鸣沙山金字塔沙丘的形成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世雄  吴正 《地理研究》1997,16(1):60-67
选择敦煌鸣沙山地区金字塔沙丘作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考察与观测资料相结合的方法,从分析金字塔沙丘形成的条件入手,通过野外流场观测及室内风洞模拟实验,建立了金字塔沙丘形成的区域动力模式。  相似文献   
340.
变异函数中指数,高斯模型的拟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用积分变换拟合指数模型和高斯模型,对实现过程的关键细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用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