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46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9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19篇
  1975年   11篇
  1974年   12篇
  1973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我地广大群众有看“风缆”预报台风的经验。多年来,我们向群众学习,通过实际观测验证,在看“风缆”预报台风方面,有一些粗浅的体会。 “风缆”是指在日落处射出的光带,根据它的颜色深浅,粗细和清晰程度,过天顶与不过天顶、收得快慢,以及出现方位偏北还是偏南等,可以预报台风的路径和对本地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32.
我们梅县丙村公社人和大队,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实行科学种田。在大队党支部的领导下,成立了大队气象组,与公社气象哨一起,开展大寒露地育秧的农业气象试验。经过1970年以来5年的试验,证明大寒前后不仅可以培育壮秧,防止烂秧,而且“大寒秧”一般都能高产。到1974年,我们大队“大寒秧”的种植面积已达到早稻面积的40%,使全大队早稻平均亩产达到801斤,实现了一季跨《纲要》。 为什么要育大寒秧? 多年来,在早稻育秧过程中,存在着两个突出的矛盾,一个是季节矛盾,一个是天气矛盾。过去,人和大队早稻习惯晚播,多数在惊蛰前后播种,这时气温已稳定通过12℃,很少出现烂秧。但是,由于播种较晚,成熟较迟,常常使晚稻抽穗期遇到寒露风危害,  相似文献   
33.
我县位于广东东部山区,地处北回归线附近的副热带地区。全县耕地面积五十万六千亩,人口七十四万多,每人平均不到七分耕地,是个人多地少的地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历来种植双季稻,由于未能充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增产幅度小,对国家贡献不大。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特别是自1970年以来,我县广大贫下中农遵照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在  相似文献   
34.
数学地质     
第四讲 趋势分析 一、什么叫趋势分析 地质工作者,经常把观测到的地质现象划分成区域性的与局部性的两种。如构造学中有区域构造与局部构造,岩石学中有区域变质与局部变质,物化探中有区域背景与局部异常等等。当然,区域与局部的概念,完全是依研究对象在空间上分布的范围大小而相对地人为划分的。  相似文献   
35.
一、前言 吉林省南部浑江市石人镇附近苇塘沟—小河口—红石砬子一带,石人—杨水桥盆地的西北边缘(图1),有一套陆相含煤地层。它的西北部与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群或石炭系中统本溪群,它的东南部自北而南分别与寒武系上统凤山组、侏罗系中统马达岭组、震旦系中统钓鱼台组呈断层接触。  相似文献   
36.
数学地质     
一、什么叫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帮助我们对大量地质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和作出较为合理解释的一种多变量统计方法。它能够从大量的观测资料中,在关系复杂的情况下,寻找影响它们的共同因素和特殊因素。并且以原始数据间的相关关系为基础,通过数学方法将许多彼此间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地质现象归结为数量较少的一些因子,每个因子代表着地质变量间的一种基本结合关系,它往往指示出某种地质上的共生组合和成因联系。用因子代替原始  相似文献   
37.
我队机修工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曾成功的将Z—1.0型(0.85瓩)和Z—1.7型(1.3瓩)直流发电机改制成单相交流同步发电机,提高了容量一倍以上,满足了机场上的照明需要。1973年,机修职工又在批林整风的大好形势下,遵循毛主席“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教导,认真学习兄弟厂矿的先进经验,在原来改进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结构,将0.85瓩直流发电机改制成具有先进水平的三次谐波励磁交流发电机。  相似文献   
38.
我队创建于1957年,属于以地质找矿和科研为主的技术、知识密集型单位。主要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地质勘查、水工环、地质灾害评价与治理等业务活动。有职工1131人,  相似文献   
39.
以近年来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新增加的钻井资料和区域连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区域二维地震大剖面进行重新解释,对主要控凹的同沉积断裂活动史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T30(平湖组顶界面)、T34(宝石组顶界面)和T24(花港组顶界面)三个地震不整合面的规模、不整合面上下断层发育程度和地层厚度横向的变化、以及不整合面上下沉积旋回和沉积相转换的强度进行了比较。指出只有T30界面才是西湖凹陷从伸展断陷盆地转换为拗陷盆地的转换面,此不整合面的规模最大,界面上下的构造样式、沉积相和断层活动指数的转变强度最大;而T34界面仅为两个断陷幕之间的次级不整合面,T24界面仅为两个拗陷幕之间的次级不整合面。  相似文献   
40.
全球土地覆被时空变化与中国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广东 《地理学报》2022,77(2):353-368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全球土地覆被发生了剧烈变化,人类活动对土地覆被变化的影响成为“人类世”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科学评估全球土地覆被变化的时空过程和新态势,分析中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地位并提出优化路径,成为中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应对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核心任务之一。本文基于多源土地覆盖数据,运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定量刻画了全球土地覆被变化的时空演化过程,从景观尺度分析了地类间的转化关系以及全球“变绿”和森林覆盖度的变化趋势,揭示了中国对全球土地覆被时空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1992—2015年全球土地覆被经历了显著变化,全球土地覆被变化度在南美洲中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中亚、东南亚和东亚等地形成显著的热点区。中国森林覆盖率从1990年的12.98%增至2020年的23.34%,湿地面积增长1908 km2,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贡献了力量,同时在城市用地增长、草地和其他用地减少等方面也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与全球其他国家不同,中国城市扩张占用耕地面积居全球第一位,高达7.3万km2。1999—2019年全球叶面积指数存在全球性的显著提高趋势。中国以仅占全球6.6%的植被面积,贡献了全球20%左右的叶面积增加量,引领了全球“变绿”过程。1990—2020年全球森林覆盖度变化呈现出空间集聚性。中国森林面积增长62.84万km2居全球前列,其中西南林区和秦巴山区是林地增长的主要区域,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是森林覆盖度降低的主要区域。中国未来应进一步提升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均衡协调度,持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和更多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