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83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罗非鱼与东方对虾混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非鱼(Tilapia)与东方对虾(Peneus arientalis)混养,既有其鱼吃虾的一面,又有其互相利用的一面。如果能扬长避短进行科学的调整,就可改善水质,充分利用水体资源,鱼虾同池共栖互为利用,以使降低成本、增加收益,为浅海滩涂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作出贡献。本文就其混养方式、密度和混养中的互为利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2.
贵州5种喀斯特石生藓类成土及保土生态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普定喀斯特石生穗枝赤齿藓(Erythrodontium julaceum)、扭口藓(Barbula unguiculata)、真藓(Bryum argenteum)、美灰藓(Eurohypnum leptothollum)和东亚砂藓 (Racomitrium japonicum)的成土特点和保土效益。结果显示:5种石生藓类的成土率在45.0%~842.8%之间,最高为穗枝赤齿藓的842.8%,最低为真藓45%;成土量与成土率趋势基本一致,美灰藓最高为1 970.5 g·m-2,真藓最低仅为14.85 g·m-2。苔藓层对提高土壤抗冲性具有极其显著的增强作用,随苔藓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强,随着冲刷坡度的增大而减弱,苔藓层厚度≥2.5 cm,坡度≤20°时能有效地控制土壤的流失。   相似文献   
123.
研究了石生穗枝赤齿藓对喀斯特环境变迁的水分及光合生理适应,为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治理提供依据。选择贵州普定石漠化区域交织型石生穗枝赤齿藓(Erythrodontium julaceum (Schwaegr.) Par.)为材料,测定水分和光合生理等指标。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石生穗枝赤齿藓水势(Ψs)、自由水含量(Va)、组织总含水量和相对含水量(RWC)降低,束缚水(Vs)、水分饱和亏(WSD)和Vs/Va比值增大,复水后各水分生理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RWC与qN负相关,与Fv/Fm、Yield、ETR、qP、Pn呈正相关关系;叶绿素含量总体呈出先升后降再升高的趋势。轻度干旱胁迫Pn逐渐下降,重度急剧下降,光合作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随干旱胁迫进程蒸腾速率(Tr)的变化未见显著差异。复水后各荧光参数在轻中度胁迫下能恢复到正常水平,而重度胁迫较难恢复到对照水平。喀斯特石生穗枝赤齿藓具有适应岩溶干湿交替的水分代谢和光合生理机制,是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的先锋物种。   相似文献   
124.
对包含大别-苏鲁碰撞造山带在内的东经 112°-124°,北纬28°-39°区域进行地 震层析成像研究,重建其地壳及上部地幔的三维速度图像.结果表明:造山带岩石圈速度横 向不均匀性显著;大别造山带以商城-麻城断裂为界,东侧的大别地块与西侧红安地块在地 壳速度上是两个不同的速度块体;中地壳 15—25km深度范围内存在低速带,与伸展滑脱构造 有关;南、北大别构造单元之下,莫霍面下凹,地壳内发育了速度为6.5-6.6km/s、向北倾斜的 相对高速体,与超高压变质岩体相对应;在大别-苏鲁造山带下方的上部地幔中存在向北倾 斜的板片状高速体,结合已有地质、地球化学证据推测,它是三叠纪俯冲的扬子地块的残留 体;俯冲板片在深部发生了断离.本文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揭示的造山带岩石圈速度结构 细节,对研究与地表地质有关的地球动力学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5.
126.
从靖  吴振玲  李德帅  董畅 《气象》2020,46(7):913-925
基于强降水发生的物理机制,采用"配料法"综合动力、水汽、不稳定物理诊断参数,构建了综合强降水指数THWC(temperature,helicity and water condensation)。运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THWC指数,对2018年第14号台风摩羯北上影响海河流域期间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THWC指数对未来6 h台风偏北侧暴雨区分布及中心量级预报准确。选取2012—2018年影响流域的北上台风个例,进行普适性检验表明:标准化后的ZTHWC指数更具有普适性,解决了THWC指数对暴雨中心量级预报可能出现的不稳定性问题;ZTHWC指数与未来6 h的台风中心暴雨落区及中心量级大小均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且北上台风环流越完整,两者的吻合度越高,因此可以将ZTHWC指数作为北上台风暴雨的定量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27.
提出将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应用于建筑结构动态变形监测当中。首先,采用差分型无人机测量系统获取影像及精准摄站信息;然后,在空中三角测量过程,提出一种综合地理参考法,建立GNSS辅助光束法平差模型,达到减少参考控制点数量的目的;最后,建立三维点云,经区域增长分割方法拾取标识点信息,并基于MATLAB获取标识中心点坐标,实现建筑结构自动量测。实验针对某电站工程的部分建筑结构进行变形监测,验证了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应用于建筑变形监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符合三、四等测量精度要求,对控制点的需求量相比传统方法明显降低,可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建筑物动态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28.
黔南岩溶发育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世从 《中国岩溶》1984,3(2):34-47
<正> 黔南岩溶发育规律研究,是我所岩溶专题组的集体劳动成果。本文只是该成果的部分内容摘要。一、地质背景黔南地区碳酸盐岩广泛发育,出露面积约占全区的73%,从地质发展历史来看,区内主体部分自震旦纪始,地壳长期下沉,沉积地层总厚度逾万米,其中碳酸盐岩约占65%,为岩溶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碳酸盐岩系主要分布在寒武系中上统、奥陶系下统、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黔中)中,厚度变化的总趋势是由北向南增厚。   相似文献   
129.
在山东沂源地区进行金刚石矿远景调查时发现超基性岩体,经岩矿鉴定为橄榄玄武岩。通过人工重砂,选获大量的金刚石找矿指示矿物。该文运用岩矿鉴定、化学分析、稀土元素分析,指示矿物铬铁矿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对岩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体具有富铁、富镁的特征,岩石里特曼指数介于-3.60~5.40之间,根据划分标准,调查区橄榄玄武岩为钙碱性—碱性岩。岩石固结指数(SI)介于35.21~47.15之间,显示岩浆分异程度中等;金刚石找矿指示矿物铬铁矿来自金刚石原生矿母岩岩体;橄榄玄武岩岩体REE总量偏低,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含量偏低,轻重稀土分馏十分明显,没有明显的Eu异常。橄榄玄武岩化学成分与蒙阴地区金伯利岩化学成分、伴生矿物、稀土元素具有相似性。因此,它们在成因上应该具有内在联系,应属于同一构造环境下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0.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Smale-horseshoe chaos exists in the time evolution of the one-dimensional Bose--Einstein condensate driven by time-periodic harmonic or inverted-harmonic potential. A formally exact solution of the time-dependent Gross-Pitaevskii equation is constructed, which describes the matter shock waves with chaotic or periodic amplitudes and ph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