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83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41.
贵州喀斯特地区5种石生藓类的持水性能及吸水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贵州普定石漠化区域常见的石生穗枝赤齿藓( Erythrodontium julaceum )、扭口藓( Barbula unguiculata )、真藓( Bryum argenteum )、美灰藓 (Eurohypnum leptothollum) 和东亚砂藓 (Racomitrium japonicum) 为对象,研究它们的持水性能和吸水特征,为喀斯特生态系统水循环和石漠化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5种石生苔藓植物的储量在0.71~3.91 t·hm-2之间,以穗枝赤齿藓的3.91 t·hm-2储量最大;东亚砂藓的最大持水率最高,为761.9%,美灰藓的653.8%次之,真藓的551.7%最小;最大持水能力穗枝赤齿藓和美灰藓占据较大的优势,保水率美灰藓38.2%最强,东亚砂藓为33.6%次之,真藓15.2%最弱。5种石生苔藓的吸水过程包括外和内吸水两种途径,其吸水饱和的时间物种间存在差异;吸水动力学曲线均表现为S型饱和曲线,水分在25 g以下时,植物水分吸收速度与水分加入量成正比,当外界水分增加到25 g以上后,植物水分吸收速度逐渐趋于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42.
从华 《河南地质》2010,(4):46-47
当今社会,住房成为民生保障的重要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为了保障人们的住房需求,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有的加息征税,有的实施廉租房制度,有的增加住房供给,这些措施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3.
随着三维自由表面匹配技术在三维量测、变化检测和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三维自由表面匹配技术得到了广泛研究.从三维自由表面的表达方式、匹配要素选取、转换方式和匹配策略等角度出发,对三维自由表面匹配技术和应用进行了分类概述.通过各种方法的综合分析和比较,指出各自的优缺点和适应范围以及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对匹配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4.
Fault clay is the combined results of 10 ig-term dynamic-, thermal-metamorphism and tectonic geochemical process. Approximately similar fault clay can be produced from different rocks as long as the abovemeutioned actions develope to a certain extent.Fault clay is characterized by a great variety of clay minerals as a result of the depletion in silica and the relative enrichment in Ah Different types of clayization can be recognized depending on the environmen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alkalis are leached. The process that results in the formation Of fault clay, i.e., the disintegration of rocks, dissolution, transportation, deposition mstasormatism, re-crystallization and the alteration of clay minerals already formed goes Under the heading of tectonic geochemistry. It is induced by the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that prevail under dynamic-, the rmal-metamorphism and is controlled entirely by tectonic movement. Therefore, it differs from weathering and leaching in terms of either the mechanism or the characteristies of material exchange or the texture and structure of the resulted clays. Clayization is an indieator that the fault activity has reached to a stage of matoration. On the other hand, clayization is also a process of mineralization which gives rise under favorite conditions elay deposit of economic slginficance.  相似文献   
145.
146.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的地球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54,自引:3,他引:54  
超高压变质岩因其在岩性与原岩上的多样性,以及其岩块与基质混杂的构造特征而具变质混杂岩属性,其顺时针型P-T轨迹表明,超高压岩石的形成与演化与碰撞造山作用有关,年代学研究表明,峰期超高压变质作用发生于中-晚三叠世,几个不同地点的超高压岩石的P-T-t轨迹已被归纳,并据之计算了超高压岩石的折返速率.计算表明,大别山超高压岩石的折返具多阶段性,即中-晚三叠世的快速折返(3.3~3.6mm/a),早侏罗世的中速折返(0.7~1.1mm/a),以及中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的极慢速折返(0.15mm/a).以上述资料为约束条件,提出了一个大别山造山带的柱状模型.  相似文献   
147.
中国合肥盆地新生代火山岩成因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从柏林  王清晨 《岩石学报》1996,12(3):370-381
古新世和渐新世(可能至中新世)玄武岩质岩石的零星露头产在中国东部的合肥盆地中。前者是拉班玄武岩质,而后者是碱性玄武岩质。对它们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以及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古新世拉斑玄武岩浆应该来源于一个老地幔楔的部分熔融,而这个地幔楔是由早中生代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之下消减而形成的。自渐新世,中国东部大陆进入了张裂的大陆边缘阶段。该阶段的碱性玄武岩浆可能来源于软流圈。  相似文献   
148.
149.
华北断块新生代玄武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北断块新生代玄武岩分布颇为广泛(图1)。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华北平原下普遍发现了隐伏的玄武岩层(最大厚度可达百米),更引起了不少中外地质工作者的注意。本文着重讨论该区域内新生代玄武岩的时空分布规律,岩石化学特征及有关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50.
三十烷醇对海带产量及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十烷醇不仅能迅速诱导许多植物的生长反应,对其生理活性及产量也有明显的影响。它能促进光合,提高玉米、水稻幼苗活体或离体中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及总氮水平,对于与高等植物细胞成分、生理特征不尽相同的大型海藻也有明显的生理活性。在系统测定三十烷醇对海带生长和生理活性影响的基础上,我们又进一步探讨了三十烷醇对海带产量及成分的影响,以期为提高产量及其经济价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