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5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189篇
测绘学   142篇
大气科学   143篇
地球物理   151篇
地质学   523篇
海洋学   101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87篇
自然地理   7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2009年豫南一次强暴雨过程的位涡方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尺度WRF模式、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09年8月28—30日河南省南部一次强暴雨过程进行中尺度数值模拟,借助模式输出的模拟数据计算位势涡度及位势涡度方程收支,并利用位涡收支方程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WRF模式对此次暴雨过程的模拟效果较好,模拟暴雨强度及落区与实况较一致,位势涡度能够较好地反映此次暴雨过程的动力及热力特征。位涡异常高值区与暴雨中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暴雨中心大致位于位涡高值中心东南侧。位涡收支方程中各收支项同样能够反映此次暴雨过程的动力、热力性质。暴雨发展过程中大气中低层位涡局地增加,位涡局地变化大值中心驿应暴雨中心。各收支项中,引起中低层位涡局地变化的贡献主要来源于潜热加热作用、水平平流作用、垂直输送作用及摩擦作用。其中潜热加热与水平平流作用对暴雨中低层正变位涡起正贡献作用,潜热加热作用有利于位涡局地增加,水平平流作用易于低层位涡向流场辐合区聚集,引起局地位涡增加;垂直输送及摩擦作用对中低层位涡变化表现为负贡献作用,垂直作用易于将中低层位涡向高层输送,使得低层位涡减小,高层位涡增加。在摩擦作用下,低层位涡被大量耗散,使得中低层位涡局地减小。  相似文献   
132.
基于新郑矿区以平均每年0.0813×108m3的涌水量向地表排放热水,造成的地热资源损失和污染环境的现实,在分析地温地质条件基础上,利用热储资源量公式、卡明斯基公式和弹性储存量公式,分别计算了矿山开采前和开采后不同类型地热资源量,并对当前矿区地热潜能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选择煤层底板加固技术,保持岩溶裂隙水一定的水位、减少地下水排放和利用识别模型,选择适宜区段作为地热资源开采区,以调减矿山日常的排水量,尽可能维持渗流场基本不变,进而提高热储的潜能,实现节能减排,达到保护与利用地热资源的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3.
甘肃礼县中川地区金矿成岩和成矿年龄的SHRIMP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启明  鲁挑建 《地质科学》2014,49(4):1184-1200
甘肃省礼县中川地区属于礼(县)岷(县)金矿带的东段,成矿作用与中川花岗杂岩体有密切的关系。运用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离子探针(SHRIMP)测试技术,获得了中川花岗杂岩体形成的精确年龄,主侵入时代为210~160 Ma(可信度95%,MSWD=1.4),该花岗岩体属于燕山早期-印支期造山运动的产物;3颗锆石(4个测点)的SHRIMP测试结果表明,中川地区金成矿的年龄为197~162 Ma,证实礼县中川地区金成矿于中川花岗岩体形成及稍后的时间段。年龄测试和地质剖面测量资料都证实,中川花岗岩体南部地层应该划在中石炭统地层中。与中川花岗杂岩体地质情况类似的碌础坝、 柏家庄、 闾井、 教场坝、 温泉等岩体外接触带仍然有很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34.
西准噶尔松树沟地区地层主要由碎屑沉积岩和火山岩组成,以玄武岩、安山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其中玄武岩属于钙碱性系列,安山岩属于拉斑系列。对岩石中锆石开展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安山岩锆石年龄表明其形成于(317.1±6.4)Ma,粗砂岩56颗锆石中仅有1颗锆石年龄((389±9)Ma)属于中泥盆世,其余主要集中在319~359 Ma,最小年龄(319±6)Ma。因此,该套地层并非形成于中泥盆世,很可能形成于晚石炭世早期。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玄武岩和安山岩具有相似的稀土配分曲线,轻稀土富集的右倾REE分配模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Sr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h、Zr、Hf等,呈现出Ta、Nb、Ti负异常,认为该火山岩形成于岛弧环境,岩浆来源于俯冲板片脱水产生的流体不均一交代的地幔楔。该套岛弧火山岩的形成时代限定了斋桑洋盆的关闭时限(晚于317.1 Ma)。  相似文献   
135.
格构锚固体系梁下土体反力分布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地质力学方法,开展格构锚固体系与滑坡体相互作用的模型试验,利用土压力计测量作用于格梁底部的土体反力,研究滑坡防治中格构锚固体系梁下土体反力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格构梁各排横梁及竖肋在滑坡滑动时的受力模式基本相同,具有节点处大跨中小的规律;滑坡滑动时,各排锚索格梁同时受力、同时发生变位,但自上而下所承担的滑坡推力不均等,具有最上排格梁受力最大、中排次之、下排最小的特点。最后,分析了产生测试误差的原因,并建议提高岩土体的测试技术及方法,为格构锚固体系结构优化设计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36.
为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背景下的长江上游流域降水结构时空分布特性,利用长江上游流域67个气象站点1961—2005年45年的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各种不同历时连续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通过Trend Free Pre-Whitening方法消除降水时间序列中的自相关成分,利用非参数的Mann-Kendall法检验了降水结构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长江上游流域及各分区各历时降水发生率随降水历时增加呈指数递减趋势,贡献率先增加后降低,以短历时降水为主;②长江上游短历时(1 d和2 d)降水贡献率发生突变的时间在1976年,长历时(6 d和10 d)降水发生率发生突变的时间为1984年,贡献率发生突变的时间为1999年;③长江上游短历时降水集中出现的次数增加,降水强度增大,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比例较大,而长历时降水出现频次降低,降水量占总降水量比例下降,其中岷沱江流域、大渡河流域、长江干流区间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37.
为更加准确地模拟重金属随泥沙迁移的过程,避免传统模型在描述重金属的吸附解吸时只能片面地考虑简单物理过程的不足,在水沙输移模拟的基础上,同时考虑了重金属随泥沙迁移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建立了完整的水动力-泥沙-重金属迁移数学模型。模型利用泥沙颗粒表面复杂形貌与电荷的关系来修正表面络合模型并以此分析了水体中的重金属与泥沙颗粒表面基团间的化学成键作用,同时根据化学反应的不同条件,并结合床面冲淤,将床面泥沙分为有氧层和无氧层分别考虑重金属的沉积与再释放。模型模拟了水槽试验中重金属Ni随泥沙迁移的情况,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对比表明了建立的模型可以合理地反映重金属随泥沙的迁移过程。  相似文献   
138.
国土空间格局演化与形成机理是人地系统交互关系研究的科学问题和国土空间规划的关键前提。采用地学图谱、标准差椭圆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2000—2018年广西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揭示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① 广西城镇空间加速挤占农业、生态空间形成了“一增双减”的面积变化特征,国土空间动态变化速度加快;② 广西国土空间相互转化频繁,转移轨迹多样性特征明显,农业空间与生态空间加速互换以及生态空间内部结构加快重组;③ 城镇空间与农业空间互竞主导了广西国土空间的迁移路径,城镇、农业空间存在“南高北低”和生态空间存在“北高南低”的集聚特征;④ 广西国土空间格局演变受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共同作用影响,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作用减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驱动力增强,政策调控力度驱动作用深远。下一步可通过国土空间规划、调整产业布局和引导生产生活方式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39.
140.
在广阔的海洋里有着多种类型的海底世界,其中珊瑚礁海底五彩缤纷、扑朔迷离,是最迷人的海底世界,也是人类研究最多的区域。珊瑚礁一向被科普作家、旅游家称之为“海底公园”。而公园的框架则是由几千万年来一直固着生息在礁表层的珊瑚构成,它们也是这座“公园”的主体。珊瑚礁鱼是海底公园中最大的类群,其中最美、最具姿色的就是蝴蝶鱼。它们个个都有一副娇媚绚丽的身段,风度翩翩,雍容华贵,其体态及绝妙艳美的色泽与周围五彩缤纷的珊瑚丛配合得是那样和谐得体,犹如陆地花草丛中休闲自在的蝴蝶一般。蝴蝶鱼类中,如尖嘴蝴蝶鱼、蜜点蝴蝶鱼等,为有名的热带鱼类,台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