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94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9810号台风影响期间厦门湾海水化学要素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热带风暴是影响我国沿海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由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等工作的需要,加之海洋科学观测技术手段的进步,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致力于热带风暴对近海水文气象、海岸港湾工程建设、水体热交换、海洋生态等方面的影响.台风风场导致海水水体强烈运动,加之其所伴随的暴雨、风暴潮将会极大地加速近岸浅水海域陆-海,河-海,海-空,海水-海底沉积物等界面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引起海水水化学要素在短期内急剧变化,进而影响海水水质状况以及海洋生物过程,海水养殖和其他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2.
133.
134.
中国西部大型盆地(鄂尔多斯、四川、塔里木盆地)的古老海相地层受多期构造改造而变得复杂不一,造成难以准确识别和解析沉积建造并找准油气勘探目标。综合分析了三大盆地的海相碳酸盐岩的沉积大地构造背景和充填序列,建立了典型沉积建造的地质结构模型。结果表明:三大盆地海相碳酸盐岩主要沉积于前中生代中国陆块群的构造离散阶段,准稳定的鄂尔多斯盆地在古老碳酸盐岩建造沉积之前几乎没有碎屑岩垫底,次稳定的四川盆地和活动的塔里木盆地都具有碎屑岩垫底;基底和周缘发育古老的下伏裂谷是它们共有的特色,并形成了隐伏于盆地内部的牛头型建造;前印支期,都普遍发育若干不同规模的古隆起,围绕古隆起披覆沉积的似背斜建造是这些盆地又一显著特点;在构造相对稳定的间隙期,三大克拉通内部往往为广阔的浅水陆表海沉积,席状的台地潮坪白云岩建造是以往关注度最小的一类建造。上述古老克拉通盆地的牛头型建造、似背斜建造、席状白云岩建造埋藏深、隐伏性强,是重要的油气勘探指向。如何在被多旋回构造改造的叠合盆地中准确解析地层和岩相,并识别出这些建造的精细结构,是未来古老深层海相油气勘探极具挑战性和非常必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5.
长江口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河口地区是陆海相互作用最具特色的典型区域,这里陆地与海洋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迅速,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极其复杂,对河流迁移的化学信号起着过滤器的作用[1].利用稀土元素(REEs)化学性质相似而又有系统差别的特点可以进行河口区河海相互作用过程的地球化学研究[2].准确测定河口区溶解态、胶体态、悬浮颗粒态、沉积物态以及生物体中REEs是研究河海相互作用的关键.随着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准确测定河海相互作用过程中不同相态尤其是水体溶解态超痕量稀土元素含量成为可能[3~7],从而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尤其是河口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得以深入[8~16].  相似文献   
136.
137.
VLBI (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技术观测卫星需要对干涉测量数据进行相关和后处理,通过相关、时延校准、条纹搜索,最终得到卫星的基线几何时延.基于天文开源软件建立起一套卫星干涉测量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可工作在实时和事后两种状态,实现相关、中性大气、电离层、钟模型以及仪器硬件的时延校准、条纹搜索、生成基线时延和时延率序列.使用该系统处理北斗GEO (Geosynchronous Earth Orbit)卫星的干涉测量试验数据,得到了精度在1–2 ns量级的卫星基线时延序列.  相似文献   
138.
以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河蚬(Corbicula fluminea)为受试生物,以死亡率、渗血率、体质量变化、行动迟钝率、挖洞率为测试指标,探究沉积物中Zn和Cd对底栖生物的21 d慢性毒性效应,并对鄱阳湖Zn和Cd的沉积物基准值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d对底栖生物的毒性效应强于Zn,沉积物中Zn、Cd对泥鳅、铜锈环棱螺、河蚬的LC50(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644和61 mg/kg、751和54 mg/kg、652和81 mg/kg,EC50(半数效应浓度)值分别为526和49 mg/kg、589和35 mg/kg、474和45 mg/kg.经验证,沉积物Zn和Cd的TEL(临界效应浓度)、PEL(必然效应浓度)值比较合理,具有一定适用性,即当Zn、Cd的加标含量低于TEL值时,QTEL<1,不具有毒性;当加标含量高于PEL值时,QPEL>1,毒性明显.  相似文献   
139.
于2009 2010年对西藏34个湖泊表层水体进行采样和水质参数测量,测试不同湖泊水体主要离子浓度,分析其分布特征和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表明,不同湖泊水体的主要离子浓度及其水质参数存在差异,西藏大部分湖泊离子浓度高于全国甚至全球湖泊平均水平.湖泊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氯化物型,少部分是硫酸盐型.西藏湖泊受强烈蒸发作用的影响,水化学类型从东南到西北依次为碳酸盐型-硫酸钠型-硫酸钾型-氯化物型.对比1990s前的研究发现,大部分湖泊水体的主要离子浓度较上世纪有所降低,且部分湖泊水化学类型也发生了变化,该变化反映了过去几十年来西藏湖泊水化学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140.
吴浩文  苏中堂  裴文超  魏柳斌  任静  张成弓  付斯一 《地质论评》2024,70(3):2024030018-2024030018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 (以下简称马五段) 上部发育两层凝灰岩, 通常作为地层划分的区域标志层, 研究凝灰岩锆石年龄能厘定马家沟组年代地层格架并确定其沉积期的构造背景。对盆地S148井和T56井马五段凝灰岩进行锆石SHRIMP U- Pb 定年及Hf同位素特征分析, 得到两组锆石年龄458.4±2.4 Ma和460.9±2.9 Ma, 将马家沟组沉积期厘定为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上奥陶统桑比阶。锆石微区原位Hf同位素测试点n(176Hf)/n(177Hf)值变化范围为0.282687~0.280820, εHf(t)值在6.67~11.32之间, 二阶段模式年龄变化范围为720~1024 Ma。对比盆地周缘凝灰岩锆石U- Pb年龄及Hf同位素特征, 认为马家沟组凝灰岩可能来自于盆地西南方向的北秦岭和/或北祁连造山带, 凝灰岩就位前北秦岭洋和/或北祁连洋开始向北俯冲消减进入洋陆转换阶段, 中奥陶世晚期盆地西南缘开始转化为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