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87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分析了1901-1993年内华东地区Ms≥4.5地震活动与天体运动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华东地区的地震活动与天体运动的关系比较密切,其中,太阳活动强弱对于该区地震的调制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月球引力的影响约占地震总数的41%,其它天体由于距离遥远,引力微弱,难以对该区地震形成影响。  相似文献   
82.
六○矿床铀,磷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万良 《铀矿地质》1997,13(1):19-24
六○矿床产于六五火山盆地东部边缘,是一大型铀-磷矿床,受侏罗系鹅湖岭组第三段中下部火山碎屑沉积岩及陆源碎屑沉积岩层位控制。由于控矿层位形成时U和P一起得到初步富集,后期在构造热力作用下又一起活化、迁移和再沉淀,使得U主要以吸附状态赋存于胶磷矿中,U-P紧密伴生,相关系数达0.8—0.9。  相似文献   
83.
华南红盆与铀矿保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万良 《矿产与地质》2007,21(2):118-121
华南红层与铀矿化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它们形成于白垩纪—古近纪的拉张构造背景,红盆受后生断裂构造(新构造)控制,是构造残留盆地。产于红盆附近的矿床(田)曾被红层覆盖,红层附近和红层深部是有利于矿化保存的区域,是找矿方向之所在。  相似文献   
84.
北武夷山地区银矿资源丰富。本文根据成矿地质背景等特征,将区内银矿分为4类9型。银成矿受一定的含银地质建造、岩浆侵入-喷发活动以及不同级别的断裂、破碎带、环形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85.
一个陆相盆地中的热水沉积矿床:60矿床简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的60矿床,位于赣杭带中段盛源陆相火山盛源陆相火山盆地中,U-P矿化受一定地层层位控制具明显同生沉积特征,是一个受后生热液迭加改造的 相盆地中的热水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86.
印支期花岗岩在华南分布较广泛,文献报道过的印支期花岗岩主要属后碰撞花岗岩类型,形成时代多位于中晚三叠世。本研究报道的湘赣边界鹿井地区蕉叶垅隐伏花岗岩体,为中粗粒花岗结构,含白云母,主量元素以富硅(SiO_2=73. 97%~76. 92%)、高铝(Al_2O_3=12. 56%~13. 86%)、高钾(K_2O=4. 02%~5. 13%)、K_2O Na_2O为特征,属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A/CNK=1. 17~1. 30,为过铝质岩石。微量元素以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U、Ta、Nb、Zr、Hf等高场强元素为特征,其中U含量3. 24×10~(-6)~15. 40×10~(-6),平均8. 31×10~(-6),Th/U比值1. 21~1. 98,具有富铀岩体的特征。岩石轻稀土元素较富集,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岩石形成年龄为(247±2. 2) Ma,可归属印支早期(T1)侵入岩。铝饱和指数和Rb/30-Hf-3Ta图解显示,岩石形成于大陆碰撞的构造环境,表明华南地区在三叠纪早—中期,可能存在一次构造环境由挤压到伸展的转换。  相似文献   
87.
相山铀矿田成矿后隆升剥露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山铀矿田现今的地貌以典型的低山侵蚀区为特征,侵蚀区的分布规律清楚地表明相山矿田目前仍处于地表侵蚀阶段。7个碎斑熔岩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78.7±7.1)~(34.5±4.1)Ma,高程加权平均年龄61.1Ma,碎斑熔岩在140.3~61.1Ma间,冷却速率7.6℃/Ma;从61.1Ma至现代,冷却速率为1.2℃/Ma,隆升速率为54m/Ma,即新生代以来相山矿田剥蚀了的厚度约3.3km。  相似文献   
88.
黄沙铀矿区主要矿床受EW向黄沙断陷带控制。野外断层调查和ESR测年表明,控制断陷带的黄沙和上竹坑断层的断层泥ESR年龄分别为21.28±2.0Ma和22.42±2.2Ma,断层错移活动主要发生于喜马拉雅运动第二幕,黄沙断陷带是新构造期形成的矿后断陷带,它们没有控制铀矿床的形成过程,但由于在不断隆升剥露的新构造背景下,断陷带不断下陷而受到的侵蚀剥露程度较低,故其中矿体可以得到较好的保存。  相似文献   
89.
会昌断裂,是邵武―河源断裂带的组成部分,呈一向东弯曲的弧形,全长约90km,总体向东、东南或北东倾斜,倾角中等到小,构成会昌红盆的西界.由于存在断层三角面,见张性构造角砾岩,温泉、地裂缝沿断裂两侧分布,表明该断裂是挽近时期活动的新构造.会昌断裂的正断作用,使其东侧的红层掀斜下陷,形成会昌箕状红盆,红盆底下的铀矿得以保存,因此会昌红盆具有重要的攻深找肓意义.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