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质学   24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下干柴沟组湖相白云岩的岩石组构、矿物成分、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碳氧同位素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白云岩成因。研究区白云岩沉积环境为浅水相对封闭湖相环境,白云岩以泥晶白云岩为主,层状、块状分布,见藻云岩、膏质白云岩及颗粒云岩,有序度普遍较低。主量元素中Mg2+/Ca2+比值低,Mn、Fe、Na、Sr元素含量高,指示沉积环境水体盐度较高和相对封闭;微量元素中稀土元素具有轻稀土相对富集、Eu负异常特征,反映低温浅埋藏的成岩环境;氧同位素为较低的负值,反映整体咸化水体特征,碳同位素为较低的正值或负值,主要是受到大气水影响和生物的影响。研究认为白云石形成于准同生期相对封闭咸化环境中,白云石化流体中Mg2+主要来源于大气水的淋滤和深部卤水,少数来自于藻类的分解;Mg2+通过蒸发、盐类矿物沉淀而富集,富Mg2+流体通过回流渗透交代方解石发生白云石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渐新统E32获得了持续的重大勘探发现。基于岩心观察、系统的微观岩石学、矿物学以及地球化学分析,系统总结了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渐新统咸化湖盆中盐类矿物特征、成因及成藏作用:(1)英西地区渐新统E32 4种重要的盐类矿物包括石盐、硬石膏、钙芒硝以及天青石等,或聚集成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盐层,或以矿物颗粒形式赋存于基质碳酸盐岩中。上部的盐间油层组的盐层较厚,以石盐为主,下部的盐下油层组的盐层较薄,以石膏为主;(2)盐类矿物“低锰”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盐类矿物伴生的基质碳酸盐岩具有的“低温成因”的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未见热液矿物发育的岩石学特征以及分布面积极广的平面展布特征均显示了盐类矿物为典型的咸化湖盆沉积型,而非热液卤水析出型;(3)“盐”在油气成藏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盐类矿物对裂缝的充填和防止油气逸散的封堵作用、盐层因具有很高的毛管突破压力和塑性特征而具有良好的封盖作用、地层条件下促进白云岩次生孔隙发育的作用以及占据一定的储集空间的消极作用等。这一研究成果可为盐下湖相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大量地质及地球化学资料,开展了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渐新世下干柴沟组上段盐湖沉积特征研究,重点识别岩石类型,恢复古沉积环境,建立沉积模式,探讨控制因素。研究认为:盐湖环境主要发育两大类、五小类沉积相组合,盐湖边缘沉积相包括滨岸斜坡带相组合、缓坡带相组合、陡坡带相组合,盆内沉积相包括水下隆起带相组合和盐湖深水区相组合;盐湖可划分早、中、晚3个沉积演化阶段,分别对应半咸水湖泊、咸水湖泊和盐湖;形成碳酸盐岩与钙质砂岩、富含石膏的碳酸盐岩与泥岩、厚层石盐与薄层碳酸盐岩等主要岩石组合;盐湖沉积主控因素为气候、古地貌与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14.
村前铜多金属矿床是产于钦杭成矿带东段的重要的斑岩-矽卡岩矿床,含矿岩体为黑云母斜长花岗斑岩和斜长花岗斑岩,具有多次侵入特点及钙碱性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本研究采用了LA-ICP-MS技术,首次对含矿的斜长花岗斑岩岩体中的锆石进行了U-Th-Pb同位素分析,获得其成岩年龄为(169.3±1.1 )Ma.这一年龄与钦杭成矿带中德兴花岗闪长斑岩、银山石英斑岩、冷水坑花岗斑岩、桐村花岗斑岩等岩体的年龄十分接近,揭示在钦杭成矿带175~156Ma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岩浆侵位与成矿事件,形成了众多与埃达克质或钙碱质花岗岩有关的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进一步说明钦杭成矿带在此时期在同一岩浆-动力背景下形成了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5.
嘎拉勒矽卡岩型铜金矿是继多不杂、尕尔穷等大中型铜多金属矿床后,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发现的又一中型矿床。作者通过镜下对光片、薄片进行鉴定的基础上结合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成分分析,对矿石矿物特征及赋存状态做了系统的鉴定和研究。矿石中除常见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外,还发现了自然金、自然银、辉银矿等贵金属矿物;辉铋矿、自然铋、辉锑矿等重要铋、锑的工业矿物;自然铁、自然铜及金属互化物,发现罕见的含放射性元素(Tc、Pa、U、Th)的自然银。并通过对Ag与Pb、Pa、U相关性分析显示出共生关系密切。研究表明嘎拉勒矿床是成矿物质成分复杂的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矿石综合利用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气候逐渐变暖,海平面上升,给人类带来了诸多灾害,研究古气候变化可以辅以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规律,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本文运用将古论今的方法,依据太湖东岸SZ03孔孢粉植物群的组合特征和各科属含量变化的特点,参考碳屑、低等菌孢子、水生藻类的绝对浓度变化,将钻孔第四纪沉积物划分为四大孢粉组合。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更新世早期气候变化为暖湿-暖相对湿-冷干的过程;更新世中期气候环境开始出现显著波动,经历了相对冷干-冷湿-较暖湿-暖湿-较暖湿的气候;更新世晚期本区经历了最大海侵,全新世时期,处于冰后期,气候回暖,降雨充沛,与现在的气候条件具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7.
江西德兴银山铅锌铜矿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矿床之一,古代便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矿床。自20世纪50年代建矿以来,一直是我国重要的铅锌银多金属矿产地。70年代地质工作者进一步在该区又发现了储量相当可观的铜硫金矿带。作为江西地区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典型矿床,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新生界微生物碳酸盐岩微观结构及主要造岩矿物的成因机理,本文利用岩芯观察、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分析等实验测试方法,对南翼山地区上油砂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微观结构、矿物特征差异性及矿化作用开展研究。分析认为南翼山地区上油砂山组发育厚层泥晶碳酸盐岩,单层厚度3~5 m;局部发育薄层微生物碳酸盐岩,单层厚度以30~50 cm为主,单层最大厚度2 m。微生物碳酸盐岩类型以凝块石为主、局部发育叠层石,二者混合共生,通过扫描电镜在微生物碳酸盐岩中发现了大量钙化的细胞外聚合物(EPS)组构与少量微生物化石,为湖相微生物碳酸盐岩的形成提供了生物学证据。研究结果表明:(1)微生物碳酸盐岩主要矿物类型为方解石,微观组构复杂、类型多样,包括球粒、团粒、菱面体以及片状结构等。球粒粒径分布范围50~80 nm。团粒由若干纳米级球粒聚合黏结形成,粒径为几微米至几十微米。片状方解石往往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粒径通常为1~10μm。(2)发现大量钙化EPS组构及疑似微体化石,包括球状、杆状及丝状体。杆状体微生物化石直径约0.4μm,长0.5~1μm。丝状体微生物化石直径约0.3~0.5μm,...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大量岩芯、薄片、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围绕南翼山—大风山地区的上新统上油砂山组(N22)咸化湖沼沉积,研究沉积特征及成因机制,建立沉积模式,分析控制因素。研究表明:①上新统上油砂山组(N22)沉积时期,南翼山—大风山地区为咸化湖沼环境,因咸水与淡水频繁融合,构成独特的生态系统,发育适应性的水生生物与微生物等,由生物、化学、物理沉积作用共同影响,形成咸化沼泽沉积组合。②明确了咸化湖沼相识别标志,主要包括沼泽土以及大量近地表暴露标志等,并伴生湖沼相微生物岩与微体化石组合等。③沼泽环境共发育7类岩相,进一步分析主要岩相的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④沼泽环境可分为滨岸带、植被带及浸没区,不同环境可形成不同的沉积层序、发育不同沉积岩相组合。咸化湖沼相的沉积层序主要包括退积型准层序,进积型准层序以及加积型准层序等。  相似文献   
20.
自然界中元素主要同位素和次要同位素之间量的差异,随物质的性质、来源、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变化,因此,地质学家通过对自然界物质的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变化特征,如对某一矿床或岩石的硫、氢、氧、碳、铅等同位素的测定,分析它们的组成特征及时空变化,去探讨和分析成岩成矿过程中物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