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2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238篇
测绘学   217篇
大气科学   167篇
地球物理   132篇
地质学   587篇
海洋学   127篇
天文学   45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8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开封市郊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并就土地适宜性评价基础、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2.
华北板块南缘熊耳群火山岩岩石学及其形成环境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耳群火山岩系以熔岩为主,其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为双模式火山岩套:下、上熊耳群的主要岩石类型为钾细碧岩及细碧岩、钾角斑岩及角斑岩,属碱性玄武岩浆系列,其源岩浆来自地幔,在上升过程中曾在中间岩浆房停顿并与壳层物质混染。中熊耳群的主要岩石类型为钾石英角斑岩,属拉斑玄武岩浆系列,岩浆来源于下地壳的熔融。火山岩系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分布特征表明熊耳群火山岩系产于活动大陆边缘裂谷带,豫西—陕西这一裂谷带从下熊耳群至上熊耳群火山活动从北向南移动,从东向西扩展,上熊耳群形成时裂谷深度最大,东西范围也最广。中熊耳群形成时期裂谷带为相对闭合阶段,壳层熔融物质上升喷发。  相似文献   
83.
84.
85.
受水利水电工程影响流域径流预报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雒文生  王祥三 《水文》1991,(3):13-20
  相似文献   
86.
87.
祁连山中段深部电性结构及潜在震源危险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祁连山中段是地震十分活跃的地区之一。本课题采用MT重复测量方法,在该区建立的长约400km的剖面上进行监测。本文根据监测所获取的MT参数,从静态的角度探讨了该区深部电性结构及其电性横向变化特征,进而评估了该区的潜在震源区。研究发现,该区深部介质电性的物质特征有:1.部分地带呈现出剧烈的电性横向变化,2.具有极为发育的特殊增厚的壳内高导层地段,3具有高、低热流的过渡边缘地带,4.具有与活动大断裂相交汇的隐伏断裂构造的局部地段。近年来该区地震活动增强,数次中强地震都发生在具有上述特征的地带中,该地带将可能是祁连山中段的强震-大震潜在震源危险区。这四种电性特征将是潜在震源区的判别标志。  相似文献   
88.
89.
吴忠祥  张季梅   《气象》1985,11(6):19-21
用纬度相近的上海等站的温度实测记录,延长郑州温度序列。经与史料等资料核实,表明延长的温度序列是可信的。对延长的序列进行最优分割, 划分冷暖阶段; 并进行了功率谱等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的冷暖变化与北半球温度变化的总趋势是一致的.冷暖变化8一13年周期显著。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冬季气温将趋于下降;夏季气温将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90.
河西走廊东部地区的大地电磁测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给出了河西走廊东部地区十个大地电磁测深点结果。我们发现,在横穿走廊的方向上,地壳、上地幔的电导率分布发生了明显的横向变化,显示出某种带状特征。走廊盆地的下部地壳内存在一异常低阻层,其表面深度在45-50公里之间,电阻率为数个欧姆·米,厚度在5公里以内。讨论了横穿青藏高原东北缘和东缘上地幔第一个低阻层埋深的变化。并初步探讨了某些电性特征层的成因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