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155篇
测绘学   123篇
大气科学   151篇
地球物理   114篇
地质学   370篇
海洋学   78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介绍了太阳位置的确定方法,并通过计算给出了全省气象观测台站的日出、日落方向的太阳方位角变化结果以及每个台站一年中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变化范围。  相似文献   
72.
现行的业务预报系统: 该计划开始时,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正在制作大量的全球大气和海洋预报。在40公里网格海浪模式耦合的91层大气模式的25公里网格上,提前10天每天两次对大气和海浪进行确定性预报,此外,用一个28公里网格海浪模式在欧洲水域制作5天的海浪预报。  相似文献   
73.
介绍了垂直钻进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纠斜机构是由均布在同一圆周上的3个导向块组成,导向块是自动垂钻系统中最主要的执行机构,承受较大的压力。为保证系统设计的可靠性,利用先进的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导向块在工作状态下的受力情况,通过创建有限元模型,施加载荷并求解,分析查看结果等步骤对零件进行仿真分析,较真实地反映出零件在受力状态的应力和应变情况,预测零件的结构强度并分析其设计合理性,使对零部件关键参数的设计更合理,有效解决设计中的可靠性分析和结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74.
石家庄地面水回渗地下过程的氮行为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家庄是我国北方地下水位下降较大的城市之一,利用其毗邻滹沱河宽阔河滩,地面水可直接入渗补给地下水的有利水文地质条件,实施地面水回渗地下工程,将具有现实意义.为探索地面水回渗后的水质变化,该文针对地面水在回渗过程中对水质起限制性影响的氮行为作用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利用2 m厚的滹沱河细砂土及与粘土按一定比例的混合砂土层,可对间歇式实施地面水回渗中的铵氮组分形成一定容量的截留去除,并且该截留量又在随回渗次数的增加而缓慢下降,当采用人工增加环境碱度及湿度的办法后可消除这种下降.同时,还显示对回渗水中硝酸氮的去除率不高,但若采用人工添加乙醇碳源和接种优势脱氮微生物菌种方法,硝酸氮的去除率将会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75.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层序地层学研究及对比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上元古界可分为五个沉积层序,由下到上分别对应于贝义西组、照壁山组、阿勒通沟组、特瑞爱肯组至水泉组和汉格尔乔克组。第1层序由贝义西组构成,发育由粗碎屑斜坡扇和低水位楔构成的低水位体系域,向上逐渐变为粉砂岩、泥岩的海进体系域,并以向上变粗的退积准层序的高水位体系域结束,反映陆缘发展初期海平面的升降变化。第2层序由照壁山组构成,底部为粗粒石英砂岩,向上变为细粒砂岩、页岩互层,上部出现厚约30m 的泥岩,顶部为紫红色砂岩,代表了由低水位经快速海进到高水位的变化过程,整体为水体较浅的滨浅海沉积环境。第3层序由阿勒通沟组构成,为冰成杂砾岩、砂岩、页岩组合,顶部出现厚2~3m 的白云岩,沉积主体为低水位体系域,顶部白云岩为海进体系域,缺失高水位体系域。第4层序发育最为完整,特瑞爱肯组冰成杂砾岩为低水位体系域,冰成杂砾岩之上"盖帽碳酸盐岩"为海进体系域,扎摩克提组浊积岩、育肯沟组页岩、水泉组碳酸盐岩为高水位体系域,其中育肯沟组页岩为凝缩段沉积。第5层序低水位体系域由汉格尔乔克组冰成杂砾岩构成,顶部泥灰岩和白云岩为海进体系域,由于顶部被寒武系不整合覆盖,缺失高水位体系域。研究区上元古界层序基本可以和我国华南及印度 Lesser Himalaya 地区对比。  相似文献   
76.
塔里木板块新元古代地层化学蚀变指数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本文应用化学蚀变指数(CIA)方法,研究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地层,并探讨沉积时期的气候环境。贝义西组总体 CIA 值较低,介于51~56之间,具冰期环境特征。照壁山组 CIA 值为60左右,表明气候有所变暖。阿勒通沟组的CIA 值变化范围在48~61之间,顶部突变为69~71,说明阿勒通沟期经历了另一次寒冷事件,并以温暖环境结束。其上的特瑞爱肯组 CIA 值介于49~53之间,说明第三次经历寒冷干燥的气候环境。扎莫克提组,育肯沟组和水泉组的 CIA 均值为65,反映温暖条件下的沉积环境。新元古代末期汉格尔乔克组 CIA 值下降为56,暗示第四次出现寒冷气候环境。以上特征表明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的气候环境出现四次冷热交替变化。其中尤为重要的是阿勒通沟组中下部应为寒冷气候环境,而顶部突变为温暖气候环境,因此该组反映了一次明确的从冷到暖的气候变化过程,可以作为贝义西冰期和特瑞爱肯冰期之间的另一次独立冰期。本文的研究成果从地球化学角度支持塔里木板块新元古代四次冰期的划分方案。通过与扬子板块新元古代冰期划分方案的对比,认为塔里木板块新元古代四次冰期的前三次均已在华南板块以冰期或寒冷环境沉积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77.
Using the ground motion attenuation relation, w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the effective peak acceleration (EPA) generated by main shocks and their strong aftershocks of 21 earthquake sequences with MS≥7 occurred in Chinese mainland and offing of China during 1966~2002. The result shows that EPA of strong aftershocks usually exceed that of main shock for 76.2% earthquake sequences and EPA of more than 50% strong aftershocks are greatly lar-ger than that of main shocks in large area, which suggest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damage produced by strong aftershock into account in the probabilistic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and the seismic design.  相似文献   
78.
一种新的地球物理反演方法——模拟原子跃迁反演法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详细研究了一般地球物理反问题的迭代优化求解过程与物理学中原子跃迁过程的对应关系,建立了反演问题中模型空间、初始模型、局部极值模型、最优化模型等与原子的态空间、定态、激发态、基态等的对应关系. 在此基础上,模拟了物理学中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的物理过程,建立了一种与原子跃迁过程相对应的非线性随机跃迁数学模型和模型解跃迁搜索准则,导出了适用于一般地球物理资料的模拟原子跃迁的非线性反演算法. 用理论测试函数对这种新的反演方法进行了数值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解不依赖于初始模型、收敛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9.
选择北京平原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等方面都比较典型的沙子营垃圾堆放场,建立了其水文地质模型。在充分收集资料、分析得出部分计算所需参数后,采用现场弥散实验、勘查取样测试等方法,求得了该含水层的弥散系数等参数;用二维非稳定流溶质运移方程对污染物在此含水层中的迁移扩散规律、速度和污染范围等进行了模拟计算;采用现场钻探、取样测试分析等方法,评价了该含水层的实际污染状况。实验模拟计算和现场调查结果表明:污染物在潜水含水层中的运移规律遵循二维非稳定流场中的溶质运移方程,污染物在潜水含水层中的运移速度约为86.25m/a,迁移扩散主要发生在地下水流向上,侧向扩散宽度极小,是地下水流向上的1/17。  相似文献   
80.
饱和砂性土流变模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确合理的土体本构模型确定是地面沉降模拟的关键之一。上海和江苏地区多年来野外分层标的实际观测资料表明该区含水层系统砂层变形具有流变特征,表现出变形滞后于含水层水位变化的现象。本文基于粘弹性理论,选取了常州含水层系统原状砂性土样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砂性土流变荷载曲线,并选择现有的相关本构模型进行识别,从而确定能更好反映研究区土体变形规律的流变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区砂性土可采用Burgers模型进行描述,反演获得的4个流变参数随荷载的增加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