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105篇
海洋学   5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3 毫秒
271.
暴雨是四川省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每年由暴雨引发的次生灾害在全省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本研究利用四川省5006个气象站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距离权重反比法(IDW)和普通克里金插值法(Ordinary Kriging)法对2018年8次区域性暴雨过程降水分布进行计算,统计出不同降水等级的面积及面积比例,并对两种插值方法的的计算精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在8次区域性降水过程中的距离权重反比法(IDW)和普通克里金插值法(Ordinary Kriging)法的平均相对误差均低于7%,有较高的计算精度;(2)2018年区域性暴雨降水主要分布于盆地西北部、盆地南部和盆地东南部地区,川西高原与攀西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小;(3)8次区域性暴雨过程中,过程累计降水量>50mm的面积在20247~158144km2,面积比率在4.17%~32.54%。分析发现,暴雨面积能更较好的反映出一场暴雨天气过程的影响范围,同时也可以作为区域暴雨的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272.
基于卫星产品和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dex,RSEI)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指数(Biodiversity Maintenance Function Index,BMI),对 2000~2019年大雪山生态红线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进行评价,并分析了红线区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19年红线区生态环境状况总体呈变好趋势,RSEI一般及以上等级所占的面积比例达90%。红线区内生态环境状况区域差异明显,北部和中部生态环境较好,东南部生态环境较差。(2)2000~2019年红线区生物多样性功能持续改善,BMI一般及以上等级所占的面积比例达84.912%。红线区内BMI一般及以上等级主要位于北部、中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差和较差等级主要分布于东南部地区。(3)1990年以来,大雪山红线区显著增暖,降水充足,日照略增,风速略减。暖湿气候条件有利于红线区生态的恢复,使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功能趋于好转。   相似文献   
273.
构造变形与地表过程相互影响,但前人研究主要关注构造变形如何塑造地貌,而对地表过程如何影响构造变形尚有待研究。研究区塔西南褶皱冲断带主要经历了三叠纪末和新生代两期逆冲变形过程。在这两期变形过程中,剥蚀作用和沉积作用共同对变形施加影响,形成了山前逆冲断层突破地表、盆地内断层远距离传播的现今构造样式。因此,本研究以塔西南褶皱冲断带地质模型为基础,开展剥蚀和同沉积这两个地表过程对褶皱冲断带变形影响的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结合塔西南地区的实际地质条件,在双滑脱层条件下,设计了3组实验模型,包括未施加剥蚀和同沉积的参照模型A、同时施加差异剥蚀和同沉积的模型B、同时施加剥蚀夷平和同沉积的模型C。在第一期变形结束后,三组模型变形样式相似,在没有上覆沉积物的负载作用时,变形均未向盆地内部远距离传播。在第二期变形结束后,模型A山前与盆地内部构造以及地形坡角差异不大,变形前锋最远可达106 cm;模型B在山前和盆地内部的地形坡度为14°以及4°,变形前锋最远可达96 cm;模型C在山前和盆地内部的地形坡度为20°以及5°,变形前锋最远可达89 cm。实验结果表明:1)早期剥蚀作用会降低逆冲楔体的地形坡度,从...  相似文献   
274.
为了获得层状页岩各向异性三维变形场特征,对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层状页岩开展单轴压缩试验,并利用Micro-CT原位扫描,以原位扫描获得的数字图像作为变形信息载体,基于局部数字体积相关法(digital volume correlation,简称DVC)和全局DVC方法计算单轴压缩条件下层理页岩变形场,研究页岩变形演化的层理效应。结果表明:随着载荷增加,页岩试件整体位移场梯度逐渐向层理方向演化。不同层理页岩试件的高应变集中区呈现出不同的模式,0°试件受张拉和剪切作用共同影响,在中部区域应变集中明显,裂缝集中于中部发育;45°试件在加载后期张拉应变和剪应变集中区同时出现,裂缝发育遇层理面出现明显拐折,裂缝的演化由张拉和剪切作用共同控制;90°试件在整个加载过程中张拉应变集中显著,裂缝沿垂直层理面平行发育,试件破坏受控于张拉作用。Micro-CT的高分辨率原位扫描图像结合局部DVC和全局DVC获取的变形场和应变场能够反映各向异性页岩的变形破坏规律,为页岩变形演化的层理效应研究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275.
南海北部湾全新世以来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全新世以来南海北部湾沉积物的沉积环境变化,对北部湾海域的SO-31沉积物柱状样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根据元素地球化学的垂向分布特征,将SO-31沉积柱划分为3个单元,反映了全新世不同时期的区域海平面波动以及沉积物物源的变化。SO-31沉积柱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和La/Co与La/Sc散点图分析表明:111 400~12 800 a BP(全新世前期),研究区海平面较低,红河、其他周边河流及海岸侵蚀物均为本区的主要物源;28 500~1 1400 a BP(全新世早期),随着海平面的逐渐上升,河口和岸线逐渐后退,各物源供给区对本区沉积物的贡献量也发生了相应变化,相对而言红河贡献率有所下降;30~8 500 a BP(中全新世至今),区域海平面持续上升导致了琼州海峡打开,北部湾水动力环境和物源供给发生了剧变,红河对本区的物源贡献逐渐变小,而来自北部湾东部的物质成为本区沉积物的主要物源。  相似文献   
276.
张亮  魏云  安立伟  韩建超 《城市地质》2015,(Z1):122-126
采用基于微纳技术(MEMS技术)的高性能三维运动姿态测量系统,主要包括三轴陀螺仪.三轴加速度计,三轴电子罗盘等运动传感器,实现多形态崩塌智能监测。  相似文献   
277.
黄斑蓝子鱼幼鱼对蛋白质和脂肪适宜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酪蛋白为蛋白源、鱼油为脂肪源,配制脂肪含量为8%而蛋白水平分别为24%、28%、32%、36%和40%,以及蛋白含量为32%而脂肪水平分别为3%、6%、9%和12%的9种配合饲料,对黄斑蓝子鱼(Siganus canaliculatus)幼鱼开展8周的生长试验,以研究其对蛋白质和脂肪的适宜需要量。结果显示,饲料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对蓝子鱼的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及鱼体生化成分等都有一定的影响。蛋白水平过高(40%)或过低(24%)的饲料组鱼的生长效果较差;32%蛋白水平组鱼的增质量率和蛋白质效率最好、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而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其他各组。鱼体的蛋白质含量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但水分、粗脂肪和灰分的含量不受影响。3%~9%脂肪水平组鱼的增质量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相互间无显著差异,但它们的增质量率及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12%脂肪水平组鱼,而饲料系数正好相反。肝体指数和鱼体脂肪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而升高,但鱼体的蛋白质和水分含量受饲料脂肪水平的影响不大。3%脂肪水平组鱼的成活率较低。根据增质量率及蛋白质效率与饲料蛋白水平的二次回归分析,获得蓝子鱼幼鱼对蛋白质的适宜需要量为29.01%~34.37%;综合考虑上述指标,认为蓝子鱼幼鱼饲料中脂肪的适宜添加量为6%~9%。  相似文献   
278.
利用FY2-C、FY2-D云顶亮温资料并结合2009年四川省闪电定位资料,选取了2009年6月19~20日1次典型的强雷电过程,并对该过程的雷电时空分布与强雷暴云团(MCS)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地闪频数与MCS的强度呈正相关。(2)地闪基本出现在小于220K的云区和前方TBB水平梯度最大的区域内,集中发生在小于200K的云区,大于240K的云区几乎没有地闪发生。(3) MCS发生发展期,地闪位于对流云团前方TBB梯度最大的区域内及其东侧,地闪频数极大值发生在强烈发展期。成熟阶段,地闪猛烈下降。消亡期,地闪位于对流云团中心附近,但很快消失。(4)单站强降水时段和TBB低值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并且地闪逐时峰值比降水峰值提前约1h,可为单站短时暴雨的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9.
南方岩溶含水系统结构识别方法初探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岩溶含水系统因其含水介质的高度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而难以刻画。文章选取鄂西岩溶槽谷区典型的岩溶含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地面调查、裂隙测量、洞穴探测、多源高精度地下水示踪试验、地下水动态监测等传统手段,结合新技术、新方法来综合查明岩溶含水系统的结构,探讨岩溶含水系统的边界结构、岩溶发育主控方向、介质空间结构的识别方法,最终刻画出岩溶含水系统结构的概念模型。文章的研究成果旨在为岩溶山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思路与方法应用提供参考,为提高全国新一轮1∶5万水文地质调查成果的精度与质量做贡献。   相似文献   
280.
社会资本作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户收入的重要因素而备受关注。本文以甘肃省张掖市、甘南藏族自治州及临夏回族自治州为研究区,基于农户调查资料,以信任、网络及规范作为社会资本的测算指标,测算了农户的社会资本指数,并对影响农户收入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汉族地区社会资本指数高于少数民族地区;(2)社会资本对农户收入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普遍信任、社会参与、嵌入网络中的资源及互惠规范对农户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此,提出增加农户社会资本、提高农户收入的措施,以期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