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35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90篇
海洋学   3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41.
首次采用SHRIMP锆石微区U-Pb测年技术,对雷门沟花岗斑岩体进行年代学研究,通过对花岗斑岩中单颗粒锆石25个样品点的分析,获得了两组年龄数据,其中有11个分析点形成谐和年龄,其206Pb/238U年龄范围在129.1±3.0~138.4±2.3Ma之间,加权平均值为136.2±1.5Ma;另外9个分析点的207Pb/206Pb年龄集中于1884±20~2629±7Ma;前者指示了雷门沟岩体的结晶年龄为侏罗纪—白垩纪之交。后者则代表了岩体侵位过程中捕获的太华群锆石的年龄。首次采用ICP-MS法测定雷门沟斑岩型钼矿中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获得其模式年龄为131.6±2.0~133.1±1.9Ma,加权平均值为132.4±1.9Ma,指示了雷门沟钼矿床的成矿年龄。两种精测方法获得的年龄相吻合,成岩与成矿大致同时或成矿略晚于成岩。测试结果表明雷门沟斑岩钼矿与金堆城等东秦岭钼矿带其他钼矿床基本同时形成。  相似文献   
142.
天山—阿尔泰东部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铜镍成矿区,近年来针对区内的铜镍矿床和相关岩体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找矿也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已经探明了十几个矿床和矿点。笔者基于以往研究成果,结合目前地质勘查和找矿评价的新进展,比较详细地全面总结了后碰撞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基本特点、成矿规律和成矿过程,并建立了描述性成矿模型。这些矿床沿一组平行的走向近东西的深大断裂分布,与成矿有关的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一般不大于5km2,小的可为一个岩墙。矿化分两种类型:通道型和熔离型。成矿时代为298~270Ma,为中亚成矿带大规模成矿期的组成部分,形成于后碰撞伸展阶段。与这组铜镍硫化物矿床有关的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可能是早二叠世大面积喷溢岩浆的残留根部或通道部分,可能与地幔柱活动有关。另外,针对区内的地质特征,结合以往找矿的成功经验,对区内进一步的找矿工作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3.
北祁连山西段剪切带型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北祁连山西段金矿床以剪切带型为主,控矿的主导因素是剪切构造和成矿流体。对寒山、鹰嘴册和珠龙等代表性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产于剪切带中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低密度和低盐度等特点,包裹体中气候和液体CO2/H2O比值较高。稳定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不尽相同,鹰嘴山浚矿床和寒山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以深部流体为主,珠龙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144.
利用CBERS-02B星获取的多时相CCD数据,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对唐家山堰塞湖进行水体信息提取,对湖泊面积变化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了解湖面的动态变化及发展趋势,为地质灾情评估与灾害防治提供了定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45.
新疆和静县乔霍特铜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霍特铜矿床位于伊犁中天山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碰撞对接带北侧的早古生代岛弧带。赋矿地层为上志留统巴音布鲁克组安山质火山岩,控矿构造为近EW向的脆性断裂。本文对该矿床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稀土元素和氢氧同位素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乔霍特铜矿床的成矿温度为201~322℃,盐度叫(NaCI)eq为9.34%~17.26%;成矿流体主要来自海西晚期钾长花岗岩浆在结晶成岩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岩浆水,成矿金属物质主要来自安山质火山岩。乔霍特铜矿床属于中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46.
奥帆赛是奥运会唯一以自然风为动力的竞赛项目,而北京奥运会期间的8月,青岛的风速是一年中最小的,因风速过小致使帆船竞赛地法进行的情况时有发生。鉴于青岛的弱风与海陆风的发展状况关系密切,文中分析8、9月青岛奥帆赛和残奥帆赛期间竞赛海域海陆风的发展条件,并用高分辨率数值模式对相关个例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结果发现,地面背景气流、边界层中上部径向气流和周围地形、海陆分布等边界层特征,都对竞赛海域海陆风的发展产生影响。其中晴天时,地面西风、弱的北风和东风、均压场环境以及边界层中上部弱的北风条件等,都是竞赛海域海风发展的有利条件;而地面南风(无论大小)、强的北风以及边界层中上部较强的南风和很强的北风等,则是海风发展的不利条件。此外,当地面为东北风时,位于竞赛海域上游的崂山对地面风速有阻挡减弱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海风的发展;地面为南风时,崂山和浮山等地形强迫气流在竞赛海域附近向左右分为两支,胶州湾和崂山湾侧向海风(东南风)急流发展又加大了这种分流作用,导致竞赛海域常减小为弱风,使比赛无法进行。以上结论在2008年奥帆赛和残奥帆赛气象保障预报服务中得到运用。  相似文献   
147.
在欧亚大陆中高纬度长期维持阻塞形势的背景下,2008年1月11日至2月2日中国南方连续经历了4 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简称"0801南方雪灾").这次强天气事件过程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且灾害极为严重.其天气学特征表现为中高纬阻塞形势稳定少变,低纬系统活跃确保水汽输送,以及南方部分地区满足冰雪风暴形成的有利天气条件等.研究表明,导致大气环流异常从而促使这次低温雨雪冰冻强天气事件出现的主要因素包括:(1)北极涛动(AO)的异常活跃,有利于行星尺度波动的稳定维持;(2)阻塞上游50°N区域有极强的负涡度平流持续输送到阻塞区,使濒临崩溃的阻塞形势得以重新加强,从而使阻塞形势长时间稳定维持;(3)青藏高原以南低纬地区南支气流活跃,确保中国南方充沛的水汽来源;以及(4)长期存在有利于冰雪风暴生成发展的天气-动力-物理学条件等."0801南方雪灾"事件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冰冻现象极为严重.文中借助新型卫星CloudSat的星载云廓线雷达(CPR)资料对这次事件中典型云系进行天气-动力-物理学分析,揭示出西南暖湿气流沿锋面爬升,形成界限分明上下交替的两个冷暖气团,冷气团较浅薄;在2-4 km高度存在一个融化层,冰水不仅存在融化层之上,在近地面层亦含有丰富的冰粒子.结合常规观测资料分析发现,在此期间中国南方大部地区中层(大约在850-700 hPa)存在温度大约在0-4 ℃的逆温层,地面气温大致维持在-4-0 ℃且相对湿度在90%以上,分析表明,此次大范围冰冻灾害天气是由于冻结、凝华和冰雾粒子的附着增长等物理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0801南方雪灾"事件持续时间较长,事件本身作为一个整体其成因可追溯到行星尺度系统.研究极涡异常及其随时间变化的结果表明,平流层极涡变化比对流层的超前,尤其是该事件前期平流层极涡进入12月后就趋于加强,而对流层的极涡加强则明显滞后,并且直到1月中至2月初才快速加强;这意味着平流层蕴含着对流层极涡变化及伴随的强天气事件的先期信号,这可能是中长期预报的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8.
149.
重庆市主城岩溶区地热资源可再生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主城岩溶区的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5大背斜的层状热储构造中,地热田主要分布在背斜两翼和背斜南(或北)倾没端。热储层为三叠系嘉陵江组灰岩,盏层为须家河和侏罗系地层,下部隔热层为三叠系飞仙关组泥灰岩地层。随着地热经济的发展和工程建设的加大,重庆市地热水资源可再生性受到影响。本文基于重庆市多年的地热资源勘查、监测资料,将主城岩溶区5个背斜的地热资源分为温泉出露和背斜翼部中深埋藏两类,并利用综合指数法对主城岩溶区地热资源的可再生性进行分区评价。结果显示,主城岩溶区地热资源属强可再生性的有5个,较强的有10个,中等和弱的分别为8和7个,其分布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12.95%、32.2%、32.15%和22.7%,可再生性总体呈较强-中等;其中温泉出露型的资源可再生性以较强和中等为主,分布面积分别占温泉出露区总面积的33.6%和33.95%;中深埋藏型以较强和强可再生性为主,其分布面积分别占中深埋藏区总面积的25.9%和30.8%。较强和强可再生性地热主要位于背斜北段,中等-弱可再生性地热则分布于背斜中段和南段。中深埋藏型地热资源的可再生性总体较温泉出露型的强。由此,建议加强背斜两翼中深埋藏区北段地热水资源的勘查开发力度,同时控制中-弱可再生性地热资源区,包括背斜两翼中深埋藏区中南段和部分温泉出露区的开采规模,以确保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0.
小柳沟钨钼(铜)矿床位于北祁连西段镜铁山_朱龙关裂谷带内,矿化主要产于长城系朱龙关群碳酸盐岩及基性火山岩中,它是一个与花岗质岩石有关的斑岩_矽卡岩_石英脉型矿床。其中,钨矿化主要为矽卡岩型,钼矿化主要为斑岩型。小柳沟花岗质岩石主要由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为二长花岗岩。文章以小柳沟花岗质岩石中的主要造岩矿物和矽卡岩中的石榴子石为对象,利用电子探针对其矿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柳沟花岗质岩石的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并有地幔物质的加入,岩体形成于较高氧逸度环境〔(logfO2Ni_NiO〕,是钨钼(铜)矿形成的有利条件。小柳沟矽卡岩中的石榴子石属于钙铝榴石_钙铁榴石系列,以钙铝榴石为主,矽卡岩属于交代成因的钙矽卡岩,主要形成于还原环境。石榴子石环带的核部相对富Al,边部相对富Fe,暗示成矿流体温度降低、氧逸度和p H值升高。矿物成分分析表明,石榴子石的Mn/Fe比值和矿化金属类型之间存在一定联系。硫化物的硫同位素显示,S可能来源于岩浆热液,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小柳沟钨钼矿床的钨可能来源于岩浆及地层,钼主要来源于岩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