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馒头沟铜矿是近年来在内蒙古赤峰地区发现的一处砂(页)岩型铜矿,在内蒙乃至北方属首次发现。该文在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及矿化特征方面对该矿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并讨论了其矿床类型、成矿物质来源及成因,可进一步指导馒头沟矿床的勘查和认识,且对内蒙古乃至北方晚二叠世寻找同类矿床具有一定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33.
上升洋流与陆缘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中国三大成磷期(也是世界8大成磷期中的3个)成矿构造-古地理单元的研究,提出了“陆缘坻”的新概念。陆缘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台地、盆地,而是一个连接深海并与海岸平行的峡长水下槽地,它具有以断垒构造为主的活动性和地貌上的复杂性,甚至高耸地带可以出露水面。形成具有工业意义的大规模的磷块岩必需具备上升洋流和陆缘坻这两个基本条件,二者缺一不可。可以说陆缘坻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上升洋流理论  相似文献   
34.
35.
在19世纪下半个世纪,一些研究者认为磷块岩的形成与生物有关,但当时生物成因说仅处于假说和推理阶段,后被化学成因说取代,至本世纪60年代以来,上升洋流成磷理论进一步发展,使化学成因说达到鼎盛时期。尔后,物理富集成矿说得到长足发展,特别在我国占据主导地位。近10余年,生物成矿理论在获得足够证据的基础上又得到复兴,并成为当前重要的发展趋势。有的磷矿地质学者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引入磷块岩的研究,试图解决生物成磷有关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这一理论在指导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和成矿预测方面已见成效。  相似文献   
36.
鄂西震旦纪陡山沱组磷块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西陡山沱组磷块岩的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变化较小,具有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贫乏的特点。稀土元素含量与磷块岩的结构类型、成因和粘土矿物含量有关。震旦纪生物成因的磷块岩以低稀土元素含量为特征,这与寒武纪以来生物成因的磷块岩截然不同。鄂西陡山沱组含有三个工业磷矿层,各矿层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参数等有明显差异,依据这些特征可准确地进行矿区和区域矿层的划分与对比,也可用于对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的解释。  相似文献   
37.
通过对滇池湖心区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的沉积剖面、沉积物及其化学组合、古地磁特征及孢粉组合的研究,初步确定了滇池上更新统与全新统的分界,认为自晚更新世末期以来,滇池一直维持着稳定的湖相沉积。晚更新世末期,滇池处于温凉偏于的相对浅水环境。全新世早期气候逐渐转暖,湿度渐增,湖水面积扩大且渐深,至全新世中期,气候变得温暖湿润,湖水面积进一步扩大变深。全新世晚期滇池气候又变得温凉偏干、处于湖水面积缩小的浅水环境。  相似文献   
38.
内生磷矿(主要是岩浆岩型矿床)在世界磷矿资源中占据重要地位。世界三大内生磷矿中,最佳成矿模式为在古老地台边缘或地台活化带,受深大断裂控制的超基性 碱性 碳酸岩杂岩体型磷矿。我国已发现40多处碱性杂岩,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台和塔里木地台,展望北方找磷前景乐观。对岩浆岩型磷矿的预测应按其成矿规律、杂岩体分布规律及矿床特征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39.
兴神保磷矿含磷岩系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神保磷矿赋存于震旦系陡山沱组中下部,磷块岩主要为原地生物、生物化学成因的团粒、藻菌粒、壳粒、叠层石组成。它们形成于低能还原-弱氧化条件的浅水盆地,泻湖及浪基面附近的浅滩环境。按含磷岩系沉积特征划分出三个沉积相区。古隆起控制着磷块岩的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40.
微生物建造的磷块岩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根据我国南方震旦-寒武纪磷块岩的结构成因类型和形成阶段,将磷块岩划分为微粒磷块岩、颗粒磷块岩和壳粒磷块岩三大基本类型。其中壳粒磷块岩的最主要的结构组分是由微生物建造的磷酸盐壳粒组成的。笔者对壳粒磷块岩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在壳粒中发现六种形态的磷质微生物(化石):(1)管状微生物;(2)杆状微生物;(3)纤维状微生物;(4)球状微生物;(5)灌丛状微生物;(6)三射状微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