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航空磁测探测目标发现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国超  袁园  张冲 《世界地质》2015,34(1):240-247
航空磁测探测目标发现率的评价是勘探任务的前期工作。为找出最佳的实时测量参数组合,实现快速、经济、高效探测,综合已有的目标体物性参数和实际勘探条件等先验信息,从测量剖面和平面出发进行理论模型计算。通过分析实测影响因素发现,降低飞行高度,提高磁测仪器精度及信噪比,是提高目标体发现率的有效手段。此外,通过多模型组合和概率计算实现了探测目标发现率的综合定量分析,可有效地避开测网设计中的勘探盲区。  相似文献   
52.
张冲 《气象》1987,13(3):58-58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它属于迁飞性昆虫,春夏由南向北迁飞,秋季则由北往南回迁。 分析稻纵卷叶螟资料,在我国一些地区迁入的高峰时期,发现该虫的迁飞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下同)的活动关系密切,尤其与500  相似文献   
53.
张冲 《气象》1982,8(8):25-25
常规的气球法测风,为确定气球在空间的位置,在直角坐标系中,需已知x,y,z三个分量,如图1所示,P_1为气球所在空间的位置,P_1'为水平面上投影点。图中z分量即气球高度H,这可以根据探空仪探测的温、压、湿数据,用著名的压—高公式计算得到。x、y两个分量在实际探测时很难直接探知,  相似文献   
54.
辽宁台安砂土属于易液化砂,提升其抗液化性能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文章针对纳米硅溶胶(CS)对辽宁台安砂土抗液化性能的改良效果进行探究,通过不排水动三轴试验,对纯砂样和改良砂样的液化特性进行对比研究,分析CS浓度和固化时间两个参量对改良砂样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CS能够显著提升台安砂土的抗液化性能,在动载作用下改良砂样均未发生液化破坏。(2)随CS浓度和固化时间的增加,试样动孔压ud、动应变εd呈现先迅速下降后趋于平缓的发展规律;当CS浓度增至4%、固化时间达到3周后,试样抗液化性能的提升效果不再明显。(3)改良砂样的滞回曲线变得更加稳定。随CS浓度增加,阻尼先降低后趋于稳定,动弹性模量逐渐增大并趋于平缓,但伴随有一定的波动;随固化时间增大,阻尼呈减小趋势,动弹性模量呈增大趋势。研究成果可为辽宁台安地区砂土液化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5.
传统的土地登记工作受时间和空间因素的影响,严重制约着工作效率的提高。该文在整合、规范传统土地登记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基于互联网、工作流等先进的技术,建立面向公众的土地登记综合业务系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随时随地进行业务办理和查询,用短信通知的形式把业务办理中的关键信息通知给用户。该系统还创新性地采用二维码对土地证书进行加密,有效地提高了土地登记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6.
重力场向上延拓是稳定且收敛的过程,而向下延拓是不稳定且发散的过程。为此,本文提出一种重力场向下延拓新方法。首先,对重力场及其垂向一阶导数向上延拓,得到不同高度的重力场垂向导数;然后,基于求解微分方程的三阶Adams-Bashforth多步法,推导出稳定的向下延拓公式;最后,为验证本文方法,将其分别应用于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理论模型试验及误差曲线表明,相对于经典下延方法——傅里叶变换下延法和积分迭代下延法,新方法三阶Adams-Bashforth公式法下延过程稳定,边界效应不明显,下延深度可达5倍点距,下延结果与真实值的相对误差更小,结果更准确。将本文方法应用于加拿大某区实测航空重力数据,得到有效且准确的下延结果,能够识别和圈定一些细小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57.
"矿源层"的基本概念是富含一种或几种成矿物质的地层或岩石。矿床中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矿源层,认为岩浆岩的侵位使其中的成矿物质被活化、迁移、沉淀成矿。"矿源层"成矿理论多年来一直被广大地质工作者接受和引用,在一些文献和论文中屡见不鲜。我们认为,富含成矿物质的地层或岩石是客观存在的,但从中萃取成矿物质成矿的机理是值得探讨的,即成矿物质被活化、迁移过程中,为什么从低温处向高温处迁移?为什么从低压区向较大压力区迁移?又为什么从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迁移?为什么被萃取的"矿源层"没有发生热液蚀变?本文举例说明冀东二十多亿年前生成的铁、金和铅锌矿在经历无数次热事件后,并未发生活化、迁移,生成新的矿体,仍保留原始面貌,证明从围岩(矿源层)萃取成矿物质、迁移富集成矿的机理是不可行的。指出成矿物质是岩浆从地壳深部带上来的,岩浆热液是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8.
主要介绍了GNSS接收机动态精度检定系统的设计。提出了利用光电传感器的快速响应特性构建GNSS接收机动态精度检定系统的基本方法;设计了基于FPGA和授时模块的高精度触发时间记录电路;给出了利用精确触发时间和触发位置确定动态条件下接收机测量数据"真值"的计算方法;最后分析讨论了该系统检定时的主要误差因素与精度评估方法。该系统可实现GNSS接收机动态测量精度的检定。  相似文献   
59.
通过对陕西省延安地区明代(公元1368—1644年)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对该时期干旱灾害等级、时间变化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明代的277年中,延安地区共发生干旱灾害91次,平均每3年发生1次。轻度干旱灾害发生17次,中等干旱灾害发生30次,大干旱灾害发生29次,特大干旱灾害发生15次,分别占到干旱灾害总数的18.7%、32.9%、31.9%和16.5%。大干旱灾害与特大干旱灾害发生频次高是明代延安地区干旱灾害的突出特点,指示明代总体为干旱气候期。延安明代干旱灾害可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公元1368—1420年,为干旱灾害少发期;第二阶段为公元1421—1520年,为干旱灾害多发期;第三阶段为公元1521—1617年,为干旱灾害少发期;第四阶段为公元1618—1644年,为干旱灾害多发期。各等级干旱灾害特别是大与特大干旱灾害显著增加,指示第二、四阶段气候显著变干,降雨量明显减少。延安地区明代出现了2个极端干旱气候亚阶段,分别在1480—1499年和1626—1641年之间,当时年均降水量比现今少200 mm左右。  相似文献   
60.
对于富含有机质的页岩储层来说,孔隙度是评价油气储量的关键参数之一,有机孔隙的存在又对岩石孔隙空间具有重要贡献,因此,研究页岩储层有机孔隙空间是有必要的。本文结合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SEM)资料和图像分割技术,以川南永川区块YY2井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为例,对纳米有机孔隙的形态特征和有机孔隙度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YY2井龙马溪组有机孔隙较发育,SEM图像中有机孔隙直径差异很大,对龙马溪组6块岩样的SEM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的有机质面孔率在0.97%~8.90%之间,个别样品孔径较小,面孔率在1%以下。利用面孔率和有机质含量计算有机孔隙度,计算得到的有机孔隙度在0.12%~0.75%范围内,均值为0.39%,占据岩石孔隙度的10.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