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136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88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363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4月29日,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辽宁省新闻出版局在省出版大厦会议厅隆重召开了’95辽宁省优秀期刊表奖大会。表奖会上,《辽宁气象》再次被评定为辽宁省一级期刊。 去年年底,根据省委宣传部、省科委、省新闻出版局《关于颁布<辽宁省期刊等级评审分级  相似文献   
52.
53.
54.
太行山中北段中-深变质岩区的褶皱构造变形复杂,不同期次间叠加改造强烈,构造置换作用明显,作者采用变质岩区构造解析方法,在观察,测量,分析了大量构造面,线组构的基础上,划分出5期褶皱构造,建立了本区的构造变形序列,并认为构造变形经历了从强塑性变表到韧脆性变形的演化过程,反映出地壳从纵向增厚作用转变为变质核杂岩隆升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55.
内蒙古中元古界的褶叠层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壳较深构造层次、岩层间存在的明显韧性差以及大规模韧性水平分层剪切作用是形成褶叠层构造的先决条件。因此,褶叠层构造不仅仅在伸展构造体制中形成,只要条件具备,在挤压构造体制中也可形成。本文以渣尔泰群的褶叠层为例,论述在挤压构造体制中由于韧性水平分层剪切作用形成的褶叠层构造的展布规律、形态特征和在构造地质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6.
在裂解的华北地台北缘裂陷槽内,狼山-渣尔泰山中元古代拉张型过渡壳建造中,火山活动和陆源侵蚀形成的成矿元素伴随着陆源碎屑沉积形成矿源层.在长城纪末期的褶皱回返过程中,渣尔泰群经受了强烈的顺层滑动、褶皱叠加和逆冲推覆构造的改造.在东升庙-炭窑口地区,极为强烈的逆冲推覆构造导致热液蚀变作用和混合岩化,促使成矿元素迁移到裂隙发育,在有利交代作用的白云石大理岩中富集成矿.而在渣尔泰山地区和狼山北西侧,强烈的褶皱作用叠加促使矿层在褶皱的转折端部位加厚富集成矿.故此,提出了断裂成矿模式和褶皱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57.
导线的方位角是根据α=α_H+β±180°来逐步推算的,其中α_H为已知方位角。为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发生差错,我处朱锡明同志设计了一种方位角计算盘,并且能同时直接读出象限角。在我处试用中,大受放迎,现将其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58.
测定少量锗的较好的方法是用苯基氧杂蒽酮(?)比色法,它具有大的灵敏度,而且并不复杂.笨基氧杂蒽酮(9-笨基-2,3,7-三烃基-6氧杂蒽酮)试剂和四价锗在酸性溶液中组成红色的络合物沉淀而析出.在络合物里,每一个锗原子需要与试剂的二个分子相结合.和锗含量很少的情形下,沉淀组成悬浮体,加入保护胶质能够使之稳定.在这种情形下,溶液的颜色变化由不存在锗时的纯黄色(试剂酸性溶液的颜色),经过各种色度的橙黄色到锗含量大时的玫瑰红色.  相似文献   
59.
位于南海北缘的珠江口盆地深水区作为我国海洋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本文利用钻井地热测量数据分析了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现今地温场及岩石圈热结构特征,通过古温标反演和拉张盆地模型正演相结合的方法定量揭示了白云凹陷新生代以来的热史,总结了不同地热地质条件对油气生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盆地大地热流分布特征具有北低南高的特点,同时具有“热幔冷壳”的特征。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始新世以来经历了两期拉张过程,第一期(47.8~33.9 Ma)拉张自始新世发生,拉张强度较大,凹陷中心基底热流快速上升至~82 mW/m2;第二期(23~13.8 Ma)拉张发生于中新世,此次拉张在白云凹陷南部更强烈,白云凹陷主体在 13.8 Ma达到最高古基底热流,此后进入热沉降阶段,基底热流值一直缓慢下降。磷灰石裂变径迹、磷灰石(U-Th)/He及锆石(U-Th)/He联合反演给出了最高古地温在13.8 Ma附近达到,后期温度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60.
为了測定至对岸水边綫的水面寬度,或测定至岸边冰、浮冰或浮标的水面距离,以及当進行水文地理、水文測驗和測量工作时都可采用这个方法(圖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