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139篇
海洋学   50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冰湖作为区域气候变化的灵敏指示器和主要冰川灾害的启动器,认识其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对探讨冰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及冰湖溃决危险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68-1980年地形图数据和1994-2016年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资料,综合利用RS、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帕隆藏布流域面积≥ 0.01 km2冰湖时空分布及其动态变化,并对潜在危险性冰湖进行判别和评估.结果表明:2016年帕隆藏布流域共有冰湖351个,面积50.48 km2,且面积和数量分别以面积>1 km2和面积<0.1 km2的冰湖为主,这些冰湖主要分布于海拔2800~5400 m之间.近50年来帕隆藏布流域冰湖总体呈数量增多、面积增加态势;海拔<3000 m的冰湖相对稳定,而海拔>4500 m的冰湖数量和面积增加则相对迅速.近50年间帕隆藏布流域冰川面积减少591.34 km2,气候变暖导致的冰川末端退缩和冰川融水增加为冰湖形成和扩张提供了发育空间和物质来源.切毛措、光谢错等9个冰湖为潜在危险性冰湖,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帕隆藏布流域冰湖溃决可能处于活跃阶段,其形成和暴发也将更加频繁.  相似文献   
62.
库木库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缘,与柴达木盆地一山之隔,是二者的过渡地带,也是高原主体部分向NE扩展的前缘地区;现今构造表现为被3条大型活动构造带(走滑的阿尔金断裂带、东昆仑断裂带和逆冲的祁漫塔格褶皱逆冲系)所夹持。因此,该盆地对于研究青藏高原北缘的构造活动性、活动历史,探讨高原的扩展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库木库里盆地南、北两侧均发育活动性很强的大型走滑断裂,但是在盆地中央发育1条大型背斜,走向NWW-SEE,与祁漫塔格褶皱逆冲系和柴达木盆地内的褶皱构造走向一致,说明盆地目前遭受NNE向的挤压。通过对盆地地形横、纵剖面和阶地展布形态的分析,得出背斜有自西向东扩展变形的特征;野外调查和测年结果显示,背斜东段冰川融水形成了大型冰水扇,形成年龄为(87.09±2.31)~(102.4±3.7)ka,进而获得背斜东段自晚更新世以来平均隆升速率的最大值为(2.78±0.28)~(3.28±0.28)mm/a。库木库里盆地整体的活动性很强,在构造上与其北边的柴达木盆地类似,都受控于阿尔金断裂南侧的NNE向的区域挤压作用。  相似文献   
63.
桃源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东西直线距离75公里,南北直线距离118公里,土地面积4447平方公里,居全省第四,耕地面积141万亩,居全省第一,全县辖40个乡镇、878个村(居)委会。在全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中,桃源县被列为全市唯一的第二批土地调查单位。截止今年3月20日,该县已全面完成农村、城镇土地外业调查,目前正开展数据整理、建库等内业工作,预计6月底可全面完成全部工作任务,该县的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走在了第二批甚至是全市第一批的前列。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64.
本文简述了壬基酚(NP)的来源以及污染现状,综述了各类NP降解菌在不同条件下对NP的降解特性及其代谢产物,归纳了壬基酚可能的生物转化路径和降解机理。研究表明:不同环境中分离出的NP降解菌不同,其对NP的降解性各异,所得到的代谢产物及降解机理也各不同。最后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以后工作的展望。  相似文献   
65.
武生智  王鹏 《中国沙漠》2013,33(4):967-972
本文基于颗粒的质量守恒原理,考虑了沙粒的跃移、溅移和蠕移运动,建立了风成沙波纹的非线性积分微分演化方程,并进而通过尺度变换得到了近似的微分方程。数值求解该微分方程,得到了与野外观测相一致的沙波纹斑图,同时再现了沙波纹生成、合并的非线性行为,为进一步风成地貌形成演化的理论分析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数学物理方法。  相似文献   
66.
利用地震、测井、岩相等资料,对饶阳凹陷马西地区古近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研究,将其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和10个三级层序。层序Ⅷ、Ⅸ、Ⅹ为河流层序,可划分为基准面上升体系域和基准面下降体系域;层序Ⅰ、Ⅱ、Ⅲ、Ⅳ、Ⅴ、Ⅵ和Ⅶ为湖泊层序,每个层序可划分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在层序地层研究的基础上,认为马西地区同沉积构造坡折带的存在控制了砂体的展布、烃源岩的发育以及油气的运聚,因而对该地区隐蔽油气藏的形成起控制作用。建立了隐蔽油气藏在不同体系域中的发育模式,并提出了下一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67.
沙源供给条件对风沙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任春勇  武生智 《中国沙漠》2011,30(3):597-601
 针对风沙运动的气固两相流特点,利用FLUNET 软件,对不同沙源供给条件下各种床面的风沙积蚀平衡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风速分布和沙粒体积分数随沙源供给条件和下垫面变化的线图,比较了流动边界条件对流场的影响。计算结果揭示了风沙运动中沙粒的体积浓度分布在风速变化和床面形态变化下的变化规律,为沙漠化的防治和理论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8.
甘草种子害虫的幼虫空间分布与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芳  贺达汉  张大治 《中国沙漠》2008,28(4):712-716
采用5种不同的判断空间分布格局的聚集度指标,并应用幂法则和回归分析法,得出甘草豆象(Bruchidius ptilinoides Faharaeus)的空间分布型为负二项分布,甘草种子小蜂(Bruchophagus gtycelizae Nikolskya)的空间分布型既属于负二项分布也属于核心分布,甘草种子害虫混合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并得出田间幼虫不同密度时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69.
针对岩质高边坡的稳定性采用差分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对原始边坡和开挖后边坡的比较,岩质高边坡的破坏方式为旋转剪切滑动,滑动面为圆弧形的,应用圆弧法计算边坡稳定性。位移场分析得出,边坡的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均比较大,位移区分层明显。应力场分析结果表明,原始边坡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方向主要为垂直向下,在坡角处,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发生了明显的偏转;开挖后,最小主应力在坡脚处出现应力集中,最大主应力不明显,坡顶和坡面一定厚度的岩体处于应力区,坡面一定厚度的岩体向着临空面滑移。  相似文献   
70.
遥感影像的Web发布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随着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和Web在网络信息集成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地理信息系统已经从桌面向网络方向发展,出现了对于WebGIS的研究。针对WebGIS中的影像发布,根据当前影像及internet的特点,系统地研究了遥感影像Web发布中的体系结构与技术问题,实现了遥感影像Web发布系统,并讨论了它与WebGIS的集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